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教育改革设想,其主要精神就是要使教育制度同劳动制度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并改变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脱节的问题。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还比较落后,教育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在刘少奇的积极推动下,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前夕,西藏地区约有人口120万.藏族占94%。1949年7月.以摄政达扎为首的西藏地方反动势力,在英国和美国的支持下,开始策划“西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加快分裂活动的步伐.在1950年1月派出“亲善使团”。先后赴美国、英国和印度等国活动。谋求国际社会对“西藏独立”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21,(9):49-54
刘少奇劳动教育思想的实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动员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主张勤工俭学、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彰显了理论联系实际,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党的领导的价值导向。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树立“四个最”的劳动观为价值导向,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合力作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刘少奇天津之行是指1949年四五月间,刘少奇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到天津宣传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先后对天津的党政干部、职工代表、工商业资本家、国营企业职员等作了10余次报告和谈话。后人将刘少奇天津之行的报告和谈话总称为“天津讲话”。刘少奇此行绝非简单的视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能否稳定北方重镇、保证平稳过渡的关键。同时,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对解放初期天津工商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然而这也为他此后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5.
一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全中国的解放指日可待.筹备建立新中国的工作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最现实、最重大的课题.6月,以毛泽东为主任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在北平成立,全面展开筹建工作.为了借鉴兄弟党和国家成功的经验,也为了在社会主义阵营里建立好党与党、国与国之间的良好关系,更为了争取苏联的支持,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就建立国家机构、经济管理等问题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岗和中共中央委员王稼祥,随行工作人员有师哲、戈宝权、邓力群.  相似文献   

6.
《新长征》2011,(8):32-32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适应环境变化的问题。为此,刘少奇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7.
戴安林 《湘潮》2010,(12):49-53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刘少奇曾多次来湖南,就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教育制度,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他的有关思想,对推动湖南和全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外交部最近解密的部分档案中获悉,新中国成立前后,刘少奇曾两次出访苏联,就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与斯大林及苏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多次会谈和商讨,不但会谈取得了很大成功,而且为中苏两党两国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11,(20):35-35
开国大典前夜毛泽东为何彻夜未眠?1949年10月1日凌晨6点钟,天刚蒙蒙亮,东方已露出了曙光,彻夜未眠的毛泽东缓步走出办公室,一边散步一边抽着烟。看上去,他着实显得有点疲倦。新中国成立已经进入倒计时,工作千头万绪,毛泽东无暇顾及休息。  相似文献   

10.
马德洁 《世纪桥》2020,(11):45-52
劳动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也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行为选择内容。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中小学升学紧张,社会劳动力紧缺,轻视体力劳动思想严重。为此,东北地区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动员群团组织,借鉴苏联教育经验,契合政治中心工作,从思想与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劳动教育工作。这一工作缓和了紧张的升学压力,稳定了新民主政权,为工农业生产配备了大量所需人才,涤荡了旧社会轻视劳动的观念,释放出了以劳育人的功效,为后期劳动教育常态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思想的形成、特点和重大影响,认为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它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军队党的生活》2011,(4):86-86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只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未设国家主席。1954年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国家主席,毛泽东成为第一任国家主席。1959年刘少奇当选为第二任国家主席。1970年,毛泽东建议取消国家主席,1975年颁布的宪法中正式取消了国家主席这一建制。1978年国家政治生活步入正轨后,  相似文献   

13.
宋湛 《北京党史》2013,(6):38-39
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对市公共卫生局关于处理医疗事故的几项规定的请示的批示(1963年9月5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大力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就医人数大幅增加.医疗事故也时有发生。对此.卫生部门认真查找原因。总结经验.采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教育事业同其他事业一样被纳入国家规划轨道,开始向正规化、现代化转变。普及义务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义务教育亦称‘普及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它具有普及性、平等性、世俗性、无偿性、强迫性。义务教育由国家举办.给予受教育者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生存技能.本文的“义务教育”是在此意义上使用的。改革开放前30年间.普及义务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有不少历史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刘少奇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教育改革设想,其主要精神就是要使教育制度同劳动制度紧密结合,从根本上克服并改变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脱节的问题。尽管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还比较落后,教育条件也很艰苦,但是在刘少奇的积极推动下,这一思想在实践中仍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何军 《理论导报》2012,(4):39-4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述(一)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来源来看这一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创立的最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国家形态的民主。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1949年9月由于当时全国普选条件还不成熟,自下而上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难以进行。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  相似文献   

17.
据教育部2008年5月发布的《200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职(专科)院校已达1168所.全日制在校学生人数达到810多万。院校平均规模接近7000人,而2004年在校学生平均规模还不足5000人。三年间增长了45%。  相似文献   

18.
水新营 《湘潮》2013,(12):12-14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精辟地指出:“我们应当重视专门家,专门家对于我们的事业是很宝贵的。”1949年9月,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期间,他在会见科技界代表时充满感情地谈到:“你们都是科技界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很重要,我们建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新中国成立后,他对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类专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对大名鼎鼎的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毛泽东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关注。“三钱”这个别号最初就是由毛泽东喊出的。  相似文献   

19.
牛崇辉 《湘潮》2012,(10):20-23
土地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后方、支援前线的一个重要环节。1946年下半年到1948年,晋绥解放区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区300多万人口的200几十万人口中,完成了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  相似文献   

20.
李先念是一个木匠。刘少奇也是木匠出身,至少通晓木工活。1951年夏的一个傍晚,刘少奇看到中南海迎熏亭正在修缮,忍不住走过去干了起来。1959年4月,刘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任主席。1983年6月,李先念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任主席。在20世纪60年代。刘少奇曾批评:财政部的报告是假平衡真赤字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