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伟 《探索》2013,(1):45-48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新闻媒体逐渐获得了报道与批评的自由,新闻媒体从“第四种权力”发展到网络话语权的“第五种权力”.为此,新兴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冲击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降低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依赖程度,给传统的政党组织结构带来冲击,降低了领袖和党员对执政党依赖等方面.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掌握媒体发展运行的规律,主动引领媒体发展方向;实现组织结构的分层化与扁平化结合,适应新兴媒体的发展;利用新兴媒介的吸引力,增加受众的认同度和归属感;善于利用新兴媒体,加强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最后强调的是,政党的特有功能并非媒体所能代替,媒体的发展也为政党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李朝阳 《求实》2005,(10):18-20
在中国,暂时还相当孱弱的公民社会正不动声色却倔强地充实力量并扩张活动空间,政治国家一统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国家、社会、市场分离的格局正在形成。正确应对公民社会兴起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挑战是一个十分严肃且紧迫的政治课题。党必须未雨绸缪,着眼于公民社会的要求,推动执政党的自身转型与转型的社会达成良性互动,在二者良性互动中实现执政党建设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李建国 《求实》2004,(11):21-23
如何利用和驾驭好媒体宣传 ,是衡量执政力量执政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原苏东各国执政党在引导和控制新闻媒体方面的教训告诉我们 ,如何充分利用执政党拥有的政治资源优势打好舆论战 ,有力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和先进文化在社会上的统治地位 ,有效防范异己思想和文化的侵蚀 ,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在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过程中始终必须注意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发生了新的变化。传播主体平民化、大众化,传播内容通俗化、碎片化,传播方式多样化、简便化,传播效果即时性、爆炸化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控提出了新挑战。要牢牢掌控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就要坚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相结合,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方式,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利  周瑞 《理论研究》2011,(5):27-28
传统主流媒体一直以来占据着政治传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着国家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价值引导和文化引领功能。伴随媒体业态环境的深刻变革,传统主流媒体面临新媒体环境对政治传播价值实现的冲击。传统主流媒体需要不断把握政治传播领域中新的需求空间,切实发挥政治传播主导权。  相似文献   

6.
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与觉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如何增强传统主流媒体的竞争力,不失去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为新的挑战.新形势下,要构建主流舆论场,党的宣传媒体必须打主动仗,及时准确的发布信息,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宣传报道上要把好关,积极引导社会热点,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党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坚持“三贴近”的优良作风,打牢马克思主义新闻...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执政的全部历史不足百年 ,有成就也有教训。总结共产党执政的经验 ,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进一步认识到 ,从执政角度思考党的事业 ,搞清楚“什么是执政党 ,怎样建设执政党”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 ;必须强化执政党意识和执政党思维 ,依法治国 ;必须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 ,加强执政党建设 ,努力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8.
全华相 《探索》2006,(4):46-48
公信力是检验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试金石,是关系到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要提高党的公信力,必须确立正确的执政理念;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检验执政绩效的根本标准;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作为检验执政绩效的根本标准;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是"三型"执政党建设的基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前提,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的把握和执政理念的提升。回顾我们党探索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历程,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路径,对于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时代的到来,普通公众通过网络扩展对社会事务参与和"畅所欲言"的同时,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以往对话语权的掌控,其生存空间也因之受到市场的严重挤压;但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又裹挟着明显的负面效应,迫切需要传统主流媒体真正出场,承担起传播事实真相、引导社会舆论、彰显主流价值观念的功能。为了更好地在网络时代发挥好主流媒体的功能,就需要构建"公共话语空间",实现多元化的社会舆论表达;在"信息相对过剩时代",加强信息培育者的功能;加强传统主流媒体与网络媒体间的联动;并要坚持和强化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一方面,党的执政合法性是执政党的先进性的一种现实折射,而党的先进性的现实转化则需要以党的合法性为前提,党的先进性与执政党的合法性呈现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与合法性在政治的主客体关系、政治过程与政治结果方面存在着区别。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中共通过与其它国家各个类型的政党建立密切联系和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塑造党良好的国际形象,优化执政环境;借鉴其它国家执政党的经验和教训,探索总结政党执政的共同规律,增强党自身科学执政的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完善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因此,从外交视野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对党增强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能力,从而最终加强执政能力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我们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即"三个成为".这"三个成为"是我们党执政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执政党形象建设的大问题.如何搞好执政党的形象建设,我们可以从理念形象系统、行为形象系统和视觉形象系统三个角度对"三个成为"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个政党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有力量源泉,才有生命力。只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党群关系,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进一步地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5.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新的时代课题。就各级党委和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执政能力意味着对全局的驾驭和把握,意味着具备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水平;就整个党而言,执政能力和党的根本任务紧密相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和解决执政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推进执政党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为着力点;要以提高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重点;要以探索党的执政规律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获致和维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先决条件。毛泽东对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探索不仅解决了建国以后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问题,其对执政党先进性建设的探索及其失误也为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入了2018年的门坎,共同迎来了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发轫于1978年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决定了当代中国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命运,改变了整个国家、党和人民的面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底色。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坚持学习、锐意进取、自我革新、不负使命,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走出了一条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政治强党紧密结合,同向发力的全面从严治党之路,无愧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无愧为砥柱国家的核心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9.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与党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适应执政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需要,是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的迫切要求。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必须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科学执政的执政党”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标志着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高度自觉的新境界,开辟了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