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日常生活中,亲戚朋友借车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因为借车而发生交通事故,车主是否应承担责任?什么情况下要承担责任?您考虑过吗?看看最高人民法院的说法。最高法《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并适用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确定其相应的赔偿责任。"这些情形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机动车存在缺陷,且该缺陷是交通事故发生原因之一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驾驶人无驾驶资格或者未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2月29日公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对于2004年5月1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2004,(5)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体操作标准上的法律空白将被填补。制定这个司法解释依据的司法价值理念是: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4,(22):50-5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以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依据《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启动网络“人肉搜索”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侵犯,可以起诉侵权人。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表示,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依据规定,被侵权人最高可获50万元赔偿。  相似文献   

5.
周宏 《唯实》2011,(11):65-68
《侵权责任法》对使用人责任作出了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不同的规定,部分术语的含义与适用较该司法解释也有所差别。其中,第35条中"劳务关系"与民法平等意义上的劳务关系(即狭义之劳务关系)完全不同,其包括:雇佣关系;其他具有从属性、存在控制和监督等内容的劳务关系;不存在任何劳务关系时对劳务提供的控制监督关系。简言之,被使用人向使用人提供劳务时具有从属性。  相似文献   

6.
死亡损害赔偿并非对生命权本身的救济,而是对因侵害生命权所引起的各种现实利益损失的补偿。但是,2003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致使由于受害人个体情况的差异,同样的事故赔偿的结果却千差万别,进而引发了有关生命价值的新一轮争论。本文中,笔者将针对"同命不同价"的情况,探讨侵害生命权的死亡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大量美国侵权法上旅馆因第三方行为引致住客的人身伤害所负注意义务的相关案例,总结出美国法院在衡量旅馆对因第三人行为受到侵害的住客的责任时的一般原则、具体情形、考察因素及其例外,并比对我国2004年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而对我国的相关司法实践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党风建设》2000,(9):24-24
最高人民法院现正加紧制定《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不仅将规定对侵犯他人贞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等物质人格权和精神人格权的,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外,还将为精神损害赔偿制定赔偿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日前发布并将从5月1日起施行。《解释》明确,除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外,法律规定或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的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具有起诉主体资格;对"具有危及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危险"侵害社会公共利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5,(3)
<正>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发起网络"人肉搜索"侵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同时,依据规定,被侵权人最高可获50万元赔偿。司法解释规定,网络用户或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公开自然人基因信息、病历资料、健康检查资料、犯罪记录、家庭住址、私人活动等个人隐私和其他个人信息,造成他人损害,被侵权人请求其承担侵权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侵权人可以主张精神损害和财产损失赔偿。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可以认定为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0,(9)
《上海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条例》近日正式颁布。该《条款》规定,经营者应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 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优势地位作 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 定。格式条款更不得含有以下三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不得含有“造成 消费者人身伤害”、“因故意或者重 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等免 除经营者责任的内容;二是不得含 有“违约金或者损害赔偿金超过合理数额”、“承担应当由提供方承担的经营风险责任”等加重消费者责任的内容;三是不得含有排除消费者“依法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请求支付违约金或者请求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2.
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条件、适用法律、赔偿主体和解决纠纷的途径都不同,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以建筑施工领域为例,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存在由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因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雇员没有相应的资质或者没有安全生产条件的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等几种特殊的工伤事故责任与雇员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3.
政策快递     
《北京支部生活》2013,(18):69-70
法院错案国家赔偿可启动听证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自赔案件程序的规定》9月1日起施行。《规定》对因法院自身错误、违法行使职权导致国家赔偿纠纷的自赔案件审理作出规范。《规定》明确,针对争议较大、案情疑难复杂的自赔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组织赔偿请求人、原案件承办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举行听证。《规定》还设置了回避制度:参与办理自赔案件的审判人员是赔偿请求人或其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办理的,应当主动回避。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社会组织可跨行政区域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以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此外,人民群众因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行为受到人身或者财产损害的,还可以搭上公益诉讼的便车,进行索赔。社会组织可提环境公益诉讼近年来,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出现严重退化,但由于大气、水等环境因素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以及缺乏传统法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0目15日开始施行。一、著作权民事官司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新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由中级以上人民法院管辖。对于著作权民事纠纷的受理,这个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受理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权益权属、侵权、合同纠纷案件。并特别指出,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侵犯著作权行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该行为人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依法成立的著  相似文献   

16.
最高人民法院不久前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同时,新闻媒体如果对正在审理的案件报道严重失实或者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损害司法权威,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虽然均享有原告主体资格,但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其原告身份还存在着重合或缺位现象,极易引起司法适用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诉讼合力的发挥。因此,应以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明晰行政机关的诉权来源,建议限缩行政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明确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原告主体角色,立法确定行政机关发起的诉前磋商程序,以提升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要点快递     
《先锋队》2004,(18)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规定》使申请国家赔偿更快捷为了正确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和执行中违法侵权的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确保当事人能够更加快捷地申请国家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人民法院国家赔偿确认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从10月1日起施行。《规定》要求,申请确认基层法院司法行为违法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中级人民法院确认本院司法行为违法,一般应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理国家赔偿确认案件的组织形式是合议制,合议庭可以进行书面审理,也可以进行听证,还可以同时采取书面审理和听证两种形式。《规定》还对确认申请案件的受…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近日通报《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4,(2):83-83
即日起到2014年6月,全国法院将开展为期半年的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重点针对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挂牌督办的相关案件等十大类。这也是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方案》的一项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