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清史,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名臣孙嘉淦劝诫乾隆皇帝警惕“三习一弊”的一段话,言近旨远,细细读来,对从政为官者立身处世不无启迪。孙嘉淦所说的“三习”,指“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有了这“三习”,必然会导致“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喜“谀、柔、从”,恶“直、刚、违”,对普通百姓来说,也许无可厚非,但对领导干部来说,危害却是极大的。领导者不仅决策、管人、用人,  相似文献   

2.
清代初年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以博大精深的学问著称于世,被后世尊为“清初三先生”。三先生批判空疏学风,注重实践,倡导实学,主张变革,对于吏治建设和反贪倡廉也有深入的思考。一、立足现实,阐明己见明神宗从万历二十四年(1596)起,派遣大量的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公开掠夺,于是民变纷起。凤阳巡抚李三才在《请停矿税疏》中写道:“自矿税繁兴,万民失业。陛下为斯民主,不惟不衣之,且并其衣而夺之;不惟不食之,且并其食而夺之。”“皇上爱珠玉,人亦爱温饱;皇上爱万世,人亦恋妻孥。奈何皇上欲黄金高于北斗,而不使百姓有糠秕升斗之储;皇上欲为…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 和珅在说服纪晓岚与其合谋 时说:我是贪,但我把皇上待奉得舒舒服服,皇上喜欢我,宠我。你清廉,但皇上不宠你。怎么说你忠我奸? 忠者忠诚、效忠,尽心尽力是也。贪与廉相对,忠与奸互应。贪者未必就不忠,忠者未必就廉。和珅的这一忠奸论,真可谓绝妙之极。忠与不忠不是看你为人处世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勤政廉正,而是主子是否高兴满意,受宠则忠,欠宠则奸,对于传主而言无可非议,但对国事民事则相差甚远了。自古贪官无一不是对其主子献媚有加,从早到晚无一不在研读主子的喜、怒、哀、乐,惯于察言观…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所倡导的为官之道、仕者之守、用世之职这三条入仕做官的原则,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王阳明的敏锐之处,在于看到了官场存在的弊习及其问题的根源并试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但他针对官场弊习,从心性论的角度所揭示的本源性问题,尽管有相当的哲学高度和自觉向度,但却缺乏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强制性,或者是只能治标不治本。王阳明的道德绝对主义不能留给我们什么思想遗产,但是他的廉政理念和治世实践,能给我们以莫大警示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偶翻遗弃一旧书:说的是有个皇上喜弈,他让宰相每天派个棋手进宫陪他下棋。可是前来陪弈的棋手总被皇上杀个大败。时间长了,皇上觉得奇怪,便问宰相:“爱卿,偌大的国家,竟没有遇到一个高手赢过朕的?”宰相笑着回答:“皇上是皇上,自然而然的准赢了!”“下棋嘛,比的是棋艺,赛的是高低……”皇上不悦却讪笑着对宰相吩咐:“去、去、去,明天找个高手来,要是真的赢了我,我就赏这只瓷茶壶!”这壶非同一般,如纸一般薄,似叶一般轻,水晶般透明,左边镶一条金龙,右边着一只彩凤,搁上名山好茶,水晶般透明,滚开的水儿一烫,透过茶…  相似文献   

6.
实话者 ,表真意之言语也 ,叙事则实事求是 ,叙情则真实无虚。是闻者掌握实情 ,正确判断 ,聪耳明目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照理 ,说实话最易行 ,据实相叙 ,不施粉饰 ,有啥说啥。然而 ,日下世人只怨实话日少 ,却不知 ,实话也难矣。此难虽表在言者 ,而根却在闻者。闻实则喜者 ,自不必多议。而确有一些闻实者却另有一番心计。对其来说 ,闻实则喜是有条件的 ,喜自己所需之实 ,其余则不在喜之列。由于言实的角度、内容有别 ,闻者之需各异 ,故同是实话也被分为三六九等。当闻者所闻之实正为己之喜 ,言实自当褒奖不在话下。当闻者所闻并非自己所需的 ,…  相似文献   

7.
习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号召全党全军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除、大检修、大扫除”。当前会风不正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一个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诚斋易传》《蹇·九三》曰 :“九三以阳刚之才 ,居艮止之极 ,逢坎险于前 ,锐欲往而济难也。而圣人止之曰 :往进则必蹇 ,来归则众喜。何也 ?三与上为应 ,而上六阴柔 ,不能主三以共济也。此刘瑜、陈蕃 ,劝窦武速断大计 ,而武不从之事也。二子往而不反 ,其济否何如也 ?内 ,二阴也。”[1 ] (P1 45)“二子往而不反” ,对“二子” ,人们很容易想到《周易·说卦传》上有“坎再索而得男 ,故谓之中男。……艮三索而得男 ,故谓之少男。”《蹇》卦是艮下坎上 (  ) ,故谓之。其实不然。王弼 (公元 2 2 6- 2 4 9)在解释这个“九三 ,往蹇 ,来反” ,即…  相似文献   

9.
《孟子·公孙丑上》说:“人告之以有过则喜”,意思是说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闻过则喜”。“闻过则喜”的思想修养标准从提出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然而,要真正做到闻过则喜,并非易事。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些人闻过则怒、则跳。还有一种人,人家指出他的缺点错误时,他表面像尊弥勒佛,咧嘴“喜”滋滋,实际内心百般不舒服,左耳听,右耳冒,“喜”而不改,我行我素。由此可见,闻过则喜,也有真喜假喜之分。如果只是喜在脸上,或喜在口头上,而不是喜而省过、改过,这种喜只是自欺欺人而…  相似文献   

10.
杂谈京味与语言刘绍棠中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凝聚而成的国家。中国文化、北京文化,是多民族混血合成的文化。民国前,共有辽、金、元、明、清5个王朝在北京建都。其中,女真人(满族)当皇上的就占两个王朝:金、清(原称后金)。契丹人当皇上的辽。蒙古族人当皇上的元。...  相似文献   

11.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小序古人云:"得人则昌,失人则亡。"可见用人之道便也是兴亡之道。元代学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序说;"夫道无不在,散于事为之间,因事之得失成败,可以知道之万世亡弊,史可少欤!"《人才史鉴》即是从散见于史籍中的有关知人用人的历史典故...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在一本书上看到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寓言《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尽其肉,乃去。"多少年来,人们只看到黔驴的下场,却忽视了黔驴的技不在于斗猛虎,黔驴的踏实勤恳也不被人提及。  相似文献   

13.
党委书记兼人大主任,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施行。这一做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有其利也有其弊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做法的利与弊,发挥其利而克服其弊,使之真正能够对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宋初吕蒙正曾三度入相,是历史上著名的良吏。读《宋史·吕蒙正传》,颇可使人发些联想。一年灯节之夜,皇上设宴,蒙正作陪。面对良辰美景,皇上十分得意,对蒙正说:“五代时,天灾人祸,难得太平,现在天下经我治理,达到这般繁盛,可见理乱在人。”蒙正避席对道:“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一席话,说得这位夸口的皇上“变色不言”,老大不悦。皇上的意思,原是要蒙正奉承一番,导演一个颂圣德、呼万岁的热闹场面。殊料蒙正不识相,竟报忧不报喜,给了个当  相似文献   

15.
郦波 《当代贵州》2023,(24):79-80
<正>王阳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王阳明自立志做圣贤以来,便一直在寻觅成为圣人的方式和途径。正如他的人生知己湛若水为其撰写的墓志铭所总结的那样,王阳明“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将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快的速度、在更深的程度上步入国际社会,融入全球化的浪潮。这一进程对中华民族影响之广泛之激烈之深远,无论怎么估量都不过分。如果说,十九世纪中国在西方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以被动挨打的方式对外开放是一次“千古未有之变局”的话,那么这次面向全球的主动开放,则是一场更加深刻的历史性的大变革。入世也好,全球化也好,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无论是利还是弊,也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都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互相缠绕、互相转化、结伴而行的。机…  相似文献   

17.
党委书记兼人大主任,已在全国各地广泛施行.这一做法,在理论和实战上是有其利也有其弊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做法的利与弊,发挥其利而克服其弊,使之真正能够对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朝直臣孙嘉淦,仕于康雍乾三朝,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乾隆初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吏部侍郎时,针对用人上存在的弊端,上《三习一弊疏》,对高宗提出谏正。此"疏"见地精深,发人深思,堪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古代思想家陈宏谋在《从政遗规》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则知所以持身矣。”指出了掌权者应怎样为官、用权、做事。 一、清——清清白白为官。这是对为官者最起码的要求。自古以来,清官都具有廉和公的特点。 领导干部清白为官,廉是根本。古人云:“廉者,政之本也,民之表也;贪者,政之祸也,民之  相似文献   

20.
人才史鉴(三则)峻岭管仲论用人不求全责备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文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