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时期,红军曾经两过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地区。能否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长征的成败。党和红军在云南地区坚持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实现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大联合;贯彻和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注重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武装政权,增强少数民族自我解放的内生力;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些政策都在云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侧重于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重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采取多样的宣传方式、言行一致保证宣传效果,获得了少数民族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这对当前少数民族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解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人民政权,曾派出由贸易组、卫生队组成的民族工作队随人民解放军进入边疆。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省德宏州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地区之一。贸易组到达德宏后,在解决少数民族温饱、满足其需求的同时,创建了专门的商业机构——德宏民族贸易公司。民族贸易公司在创立过程中,不仅与外来经济有过激烈的博弈,而且开展了极具边疆民族特色的经营,培养出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站稳脚跟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先头力量。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的民族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民族政策:一是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二是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三是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利益保护;四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些民族政策的实施,确保了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少数民族地区,最终实现了大转移,影响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即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重视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实行自治;长征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意义,一是对红军长征及中国革命的影响,二是长征促进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长征期间,红军先后经过了社会情况复杂的中南、西南和西北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地区。能否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长征的成败。党从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反对民族压迫,坚持民族平等,坚持民族团结"为根本方针,以"建立民族自治政权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途径"为基本方针,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从而形成了长征时期的民族政策。这套民族政策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期间制定的民族政策,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相结合的产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次伟大实践。长征时期,我们党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尊重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民族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民族政策,不仅是党和红军建立根据地,开展民族工作的理论政策依据,而且也为党日后制定成熟的民族政策积累了初步经验,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注意到少数民族文化问题。1921年建党至1934年红军长征前,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从无到有,提出了一些具有进步意义的民族文化政策,内容涵盖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云南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民族问题是解放战争时期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一时期,中共云南地方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为组织、发动少数民族群众支持、参与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表现在:确立新型民族关系,增进了各族人民对党和人民军队的认同;拓宽培养渠道,锻造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发动武装斗争,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动员参军参战,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形成斗敌合力,保证了武装部队的安全和斗争的开展;确保部队供给,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  相似文献   

10.
李维汉的民族干部培养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参加革命到长征之前、长征时期和延安时期分别是李维汉民族干部培养思想的积累期、萌芽期和发展期;新中国时期李维汉将民族干部的培养推动为国家政策,成为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民族干部培养思想的成熟期。李维汉民族干部培养思想的创建过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建设的艰难历程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无疑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但农业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率提升的关键,其在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特殊性。以云南德宏为例,总结和反思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推进的实践,分析把握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市民化工作中的制约因素,研究探讨改进少数民族农业人口市民化工作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云南地下党创造性工作实践的突出价值体现于:善于长期开展民主进步文化运动使党的政治主张深入民心;广泛动员和接纳知识分子显著提升了革命队伍的知识含金量;卓有成效地进行了争取中间势力和团结中间力量的工作;遵循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客观规律有效开展民族工作,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顺利解放和保持稳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 ,逐渐建立和发展起了一整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在此过程中 ,对回族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四个时期对中国共产党的回族政策做了回顾 ,即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 192 1 7— 1934 10 ) ;长征至抗日战争前的时期 ( 1934 10— 1937 7) ;抗日战争时期 ( 1937 7— 1945 8) ;解放战争时期 ( 1945 8— 1949 9)。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着重围绕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情、民族工作的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工作的组织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判断、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路径,是对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准确把握,是党建工作的活力所在,是民族文化与党建工作双赢共进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群众路线观点的具体体现。笔者结合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边疆、境内少数民族众多、民族居住分散、民族文化丰富等实际,对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路径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反侵略战争,也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由于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正确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开展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使得我国少数民族自始至终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团结是抗日战争能够持久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基本条件,其作用贯穿在抗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云南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实践在民族建设与发展的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理经验,这对于创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立足民族地方实际与时代要求的双重基础,以新时代下的国家治理为导向,把握住云南作为开放前沿的历史机遇,从而推进云南民族地区向"多元化"社会治理模式迈进。  相似文献   

18.
我市是多民族的市,现有彝、回、苗等40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2.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7%。民族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41.91%。民族工作不仅在全市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省拥有特殊位置。 一、进入21世纪来的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加速发展民族经济,努力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促进了民族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取得了民族工作新成绩。  相似文献   

19.
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加强民族团结,开展民族关系协调工作中的成绩和经验,并通过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关系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关系协调工作中的任务和措施,这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60多年来,云南省各级干部和人民群众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云南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保持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被称为“云南现象”。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民族团结思想,将推动民族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