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是最深层次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前提在于文化的认同。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遵循;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好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血脉;要正确认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增强以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社区是各族群众进行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可以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社区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机制主要包括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增进城乡各族群众福祉,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利益基础;深化社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强化社区文化引领能力,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开创党的民族工作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夯实思想政治基础;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奋斗;立足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发挥制度优势,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问题导向,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释放的强大动能可以有效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提供重要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治理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保障和实现路径。以党的边疆治理思想为指引,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实践为参照进行研究,发现边疆治理中存在:特殊地域环境的影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人口素质相对偏低;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有待厚植;绿色发展推进不足,生态文化认同意识亟待增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针对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路,建议加强党对治理工作的领导,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推进经济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推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内涵;提升治理能力,厚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实践,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其全面融入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被写入了党章。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始终起着"内核"与凝聚作用。新时代,以文化的视角审视藏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熔铸,就显得十分迫切。应高度重视各族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和思想价值诉求,通过正确引导民族社会心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途径,使文化共识有效促进政治共识。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处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中的中华民族必须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凝聚更加磅礴的合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深刻认识它生成发展的思想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进而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涉及多元民族、蕴含多层内容、需要多方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视角审视其内生与外延的辩证关系,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论域。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正确处理"一体与多元""古与今""破与立""刚与柔"四对关系,即认同中华民族的"一体"与"多元",构建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赓续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解决国内外交织的民族问题,破立并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刚力"与"柔力"培育的结合,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合力。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取得了国家形式的政治共同体,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任。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学理支撑,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推动其写入党章。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跨境民族是指跨越不同国境间居住的同一民族。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全面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但是,由于人文内涵和社会特征的复杂性,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较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群体而言任务更为困难和艰巨。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识受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从微观角度来看,我国约有30多个跨境民族分布于不同省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着眼全局,认清现实,在全方位制定路径的基础上,推进我国跨境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才能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我国最后一个被确认的少数民族——基诺族,基诺族人民满怀着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用不懈奋斗实现了跨越发展,从落后的原始社会直过到社会主义社会,飞跃成为脱贫摘帽的样本,交出致富奔小康的成功答卷,也书写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局限于民族领域研究与探讨,还包括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高度重视的宗教领域.宗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双面影响,要力求扩大积极影响,抑制消极影响.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需求,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融合、推进中华民族共...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理路和现实困境,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重维度强化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而进一步增强华夏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汇聚强大民族力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各民族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更是将其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从历史角度切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由来、百年党史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经验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与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意义、实践对策进行剖析归纳,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以2017—2023年CNKI期刊库中篇名包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NKI和VOSviewer 1.6.18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文献特征和热点议题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深化发展和持续热度化三个阶段,时政性较为明显;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较为分散,核心团队和科研共同体尚未形成;热点议题主要集中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依据和基础、机遇和挑战、实践路径五个方面,研究视角呈多样化特征。未来,要继续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学科交叉和方法融合、深化实践经验提炼,以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突出中华民族形象是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作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地区,拥有丰富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积累了多样化的视觉形象生产方式,拓展了多元化的视觉形象接受渠道。在视觉文化语境下,迪庆藏族自治州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应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处理好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系统性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觉形象资源整理工程、品牌培育工程、典型示范工程和统筹融入工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四重逻辑关系,即同源的理论逻辑关系,二者的生成与发展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大影响;互融的历史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相互融合发展的过程;共进的实践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实践进程中共同推进、共同发展;协同的现实逻辑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滋养。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其有机组成,分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历史根基,赋予了价值底色,引领了前进方向。从实践路径来看,以中华文化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从认知到认同再到传承的递进过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西12个自治县以“五个聚焦”,即聚焦政治引领、经济赋能、文化浸润、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治理,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八桂实践,彰显了广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优势和特点。区外的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四川、云南等地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抓发展、抓宣教、抓“三交”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其经验值得广西借鉴。对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部署要求,广西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还存在发展基础偏弱、宣教实效偏弱、“三交”力度偏弱等短板,应着力念好“改”“育”“文”三字经,以“改”破难,以“育”释惑,以“文”润心,系统推动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