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内在的逻辑自洽。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对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的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水平及二者耦合协调度均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不均衡;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呈现耦合协调现象,但以初级协调型为主,耦合协调度尚待提升;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现象,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西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为了使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耦合协调发展,应明晰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耦合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创新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方式,强化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乡村教育的体系建设,挖掘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域关联。  相似文献   

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内涵、制造业发展特点,以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理念为准则层,构建了由15个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TOPSIS评价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横向上,2018—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其中成都市远超其余14个地级市;纵向上,2018—2022年各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上下浮动,但总体变化不大且水平总体较低,这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川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从做强制造业产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协同水平、推动数字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民营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始终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双鸭山市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要把握好“十四五”发展优势,克服民营企业面临的市场体制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外贸主体实力不强等不利因素,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完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家发改委发文原则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南京-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南京都市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升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能级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作为中心城市核心新城区的江北新区,亟需多维度扩大和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开放门户,以国际视野向现代化新主城迈进,助推南京引领“南京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翼强核心。  相似文献   

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1]。“双碳”目标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领域,是推动技术进步、供给侧结构改革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引领,是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黔西南在践行低碳理念、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低碳产业体系有待健全、低碳循环发展消费体系建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消费体系等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转型的重大选择。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可以作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种切入视角。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技术大变革之下全球价值链分工动态演变和深化的理论逻辑使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规律自然演进的历史逻辑使然,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需求端、供给端和制度端发展条件变化的现实逻辑使然。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首先,基于内需市场构建国内价值链,形成国内大循环;其次,实现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深度对接,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国际循环;最后,以国际循环促进国内循环,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的政策实施重点在于,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不仅是中国生态安全的主要屏障,更是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解析陕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并剖析陕西段所面临的问题,从遵循法规条例、秉持保护优先、提升水土能力、完善屏障措施、建立协作机制、突出自身特色等六方面可以推进陕西段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覆盖全局、重点突出的发展,是贯彻民本理念的发展。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9.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着眼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民营经济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路径有三条:创新为本,分类转型;服务内需,精准对接;深化开放,联结内外。当前,民营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存在“为什么参与”“如何参与”“谁组织构建”等现实困境。下一步,需要从用好内循环牵引的“窗口期”,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竞争能力;优化政府职能,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强化企业家队伍提质建设,重塑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升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治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多向发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这既是在复杂历史条件下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新的发展环境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原则和重点。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系统观出发。  相似文献   

11.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战略性选择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理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探索马克思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原理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认为生产与消费的合理配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完善分配制度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保障,交换过程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式。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合理正常有序运行是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和政府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在新发展阶段的共同使命和责任担当。新发展阶段的亲清政商关系,在实质上已成为一种政商关系共同体。工商联所属商会一方面作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娘家,另一方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企业家的桥梁纽带、作为政府管理民营经济的重要助手,必将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加强商会组织和治理建设,全方位创新提升服务能力,已成为新发展阶段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的方向标。工商联所属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信息、人才、医疗、培训、法律、金融等六大服务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拓展服务领域和职能,积极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化解重大风险,推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以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发展撬动“民营企业成长共同体”机制的形成,推进工商联所属商会组织建设和共建机制格局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休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休闲经济,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发展阶段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对于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的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还存在制约休闲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大力发展休闲经济,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动:高度重视国民休闲、引导和推动观念变革,建立与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适应的休闲制度体系,加强休闲制度在基层的落实,优化和提升休闲经济发展环境,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4.
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发展进程的阶段性特征。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目标,体现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要求。高质量发展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高水平的治理与之相适应和匹配。从快速经济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发新的治理机制,打破既定利益格局。多目标发展的治理机制开发旨在打破单目标经济增长依赖的准军事动员机制,体现出有为政府的新作为。开发破除隐性壁垒的公平竞争机制的关键是打破原有利益格局的联盟,体现出有效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些是发展与治理理论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向心力体现为作为分支的各个民族及其成员对作为整体的中华民族自觉的认同上。透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及其发展新态势,从政治一体与文化多元历史格局的深远影响,民族制度政策保障与现实局面的不如人意,民族经济共同发展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态势,民族文化承认强化与文化冲突的现实呈现,民族冲突隐患与民族分裂势力的消极影响等五个方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向心力总体上有较大程度的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面对着现实的挑战以及可能的隐患。  相似文献   

16.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外部冲击而进行国内国际市场主体转换的权宜之计,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限于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走更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之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区分,需要我们将眼光从内需外需指标转移,聚焦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经济活动在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空间配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并行循环,两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发展模式,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中国价值",而且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推动和引领构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国家安全专章中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从逻辑起点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由“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创性论断发展而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进程中对发展和安全辩证关系的准确把握;从内涵意蕴看,这一重要论述经历由“大安全格局”到“新安全格局”的一字之别,其背后呈现出新安全格局的系统性变革同新发展的契合;从实践路径看,应重点从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引领、运用系统思维与法治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基层基础等方面着力,把“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一体推进、共同建设。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在不同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现代化目标战略下需要守正创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国家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数字现代化”依次串联的发展过程,我们需要在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背景下,农业、工业、数字产业和多地区并联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近期最为重要的任务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而新格局的构建将多方面映射到区域协调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量化分析,可以探究未来攻坚克难的方向为结构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难题;提出在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下,从构建新的区域合作新机制入手等方面的措施主张。  相似文献   

19.
赓续红色血脉,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服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南泥湾精神,是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不竭动力。具体体现在:服务人民是新时代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价值指引和导向;自力更生是新时代推进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力量所在;艰苦奋斗是新时代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和重要保证;奋发图强是新时代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和伟大梦想。  相似文献   

20.
数字时代赋予统战体系变革以全新的选择,而数字统战体系则为统战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归纳发现,当前对于数字统战研究多侧重于价值意蕴的凸显和理想化路径的展望,而缺乏基于系统理论的影响机理的分析。在充分辨析界定高质量数字统战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借助吉登斯的结构化视角分别从行动自主性、行动资源和行动空间三个维度探讨统一战线相关主体行为影响统战工作的作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基于政府、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分别从统战工作领导力、系统数字化再造和技术接受引导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数字统战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