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并强调“结合”筑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根基,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明的关系作出了新的论断。正是由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的滋养,马克思主义才得以扎根中国,同时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重新激活了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并再次重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折射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革故鼎新的发展逻辑、文化认同的功能逻辑、海纳百川的共生逻辑、美美与共的政治逻辑。当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价值多元与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待完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国际舆论格局仍是西强我弱的多重现实困境。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中华文化为根,做好“两个结合”;注重文化“道”与“术”,强健人民精神世界;概括提炼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规范、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精神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论坛》2013,(10):28-29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要“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蕴含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蕴含着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判断,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指南。为此,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正确方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一重要论述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放在文明的高度来考量,把文化自信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必要前提,对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9.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要开启新时代征程、谱写新时代乐章,就必须充分发扬“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同年2月7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他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艰辛历程一脉相承,是立足中国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11.
<正>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26日至27日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党的二十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两创”的当代价值如何再诠释,“两创”过程中要遵循哪些原则,在实践中怎样才能得到进一步深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亟待回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民族节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本质内容植根于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总结中国道理、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需要实现儒学的创新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达到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充分醒觉,以全球战略传播为重要抓手,实现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互”视野下的交流、沟通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两个结合”。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不再是单项的影响关系,而是进入到融通互动的新进程。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牢深厚文化根基,汇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并多次强调,"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贤文》有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优秀的传统文化、厚重的人文底蕴历来都是一个民族自立自强特有的精神印记,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提升文化自信,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贵州"精  相似文献   

17.
<正>在新的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上升为千年来的最高蓝图擘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之大者”。2021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考察时指出,沿黄区域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这为我们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沿黄九美”片区为案例,分析在黄河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交汇叠加时期济南市的实践探索,从而得出经验启示,以更快更好推动黄河流域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他倡导的思想与时代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哲学与人民相结合的精神,要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向艾思奇同志学习,发扬光大“三结合”精神,讲好讲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具有“大一统”的政治凝聚力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传承了“民为邦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智慧。黄河文化凝结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勤劳务实、开拓进取、团结统一、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精神;黄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情感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构建以“黄河”为中华文化认同的符号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发端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脉和魂魄,历经时代变迁而赓续传承、绵延至今,成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基于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黄河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挖掘、梳理、传承、创新黄河流域文化,构建黄河流域文化话语体系,不仅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