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巩固和深化工作成果,推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历届党的领导集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尤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如何在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中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关于如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我们将从方略角度来探讨:第一,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首要任务;第二,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根本价值取向;第三,开展群众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新时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战略举措;第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寄予厚望,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对事关新时代云南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既高屋建瓴、谋划全局,又落实落细、画龙点睛。在推进新时代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民族区域自治县和云南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县,巍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2012年4月在云南省率先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2014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巍山县不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要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届满重新创建申报为契机,以更高的标准、更加创新的思路、更加有效的措施,全面巩固提升示范县创建成果,持续打造示范创建巍山品牌。  相似文献   

5.
云南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边疆省份,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做好民族工作事关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均对云南提出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指示要求,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民族情、边疆情和云南情,而且也对云南“十四五”时期目标和2035远景目标的民族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云南创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和准确把握“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灵魂与主线,通过对民族大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形成及二者内在逻辑的梳理,探讨云南创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有效路径,为云南实现民族工作“十四五”时期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供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广西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和各民族大团结格局的形成,是党和国家正确实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结果,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当前,构建广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筑牢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团结、发展和进步,示范区建设既是目标定位,又是政治责任和战略任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山市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认真总结,持续完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山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中,以"三个强化""三个结合""六个引领"为抓手,初步凸显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成效。但仍面临民族团结示范区发展不稳定、不均衡、不到位,优秀民族文化难传承,民族教育和人才建设滞后,境外宗教渗透压力大等问题。据此,课题组通过调研提出:从思想文化、发展方式、治理能力、文化保护、教育和人才建设等方面创新举措,全面发力,推动和完善保山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民族团结进步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双向互促共进的内在逻辑。厚重的历史文化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沃土。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孕育了具有岭南西部特色的历史文化,如“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文化、“开放包容”的民族交融文化、“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文化和“多元共生”的民间信仰与宗教文化,构成了涵养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因。广西在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过程中,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充分挖掘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厚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础,发挥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不断迈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根源和历史渊源,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体现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新疆工作总目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和矛盾分析方法,从全局高度作出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安排,为新疆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和遵循。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治理的角度看,文化润疆的提出深刻总结了新疆文化治理的经验、鲜明凸显了当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既是对文化治疆理念的历史性赓续、也彰显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深化和升华。文化润疆是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认同的具体路径、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新时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铸牢文化润疆的思想保障;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夯实文化润疆的沟通基础;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浸润机制,确保文化润疆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是随时应变。我国传统的民族教育专指少数民族教育,而新时代少数民族教育将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部分。民族教育应该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教育。因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成为现代中国民族教育,这是理念的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12.
延吉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基层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建设,为建设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奠定稳固的基础.但在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存在着社区工作人员数量短缺、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重视社区民族工作队伍建设,提升创建队伍专业水平;健全社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社区民族事务治理水平;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依托于云南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使得文化得以不断发挥工具性价值,通过行之有效的文化治理机制,实现各民族之间"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平衡。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具体实践为例,分析民族文化如何发挥软实力作用,成为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和呈现样本,以期为整个云南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安定繁荣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CNKI文献可视化分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发现,学界研究议题主要聚集于理论探析、问题析因、创建路径、区域研究方面,同时也有新领域的探索。学界研究前沿关注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虽然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有进一步研究空间。学界理应积极寻求跨域合作,借助交叉学科力量,运用多元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宏观与微观双向推进,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着眼于时代背景,拓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领域;立足新时代,细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保障机制的建构不仅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更是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新情况、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思想保障、物质保障、组织保障、人才保障、教学保障、载体保障、制度保障以及评估保障,有助于破解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难题和困境,增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切实发挥高校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有着特殊作用。针对新时代民办高校民族工作的新任务、新问题和新挑战,应通过完善民办高校民族工作管理体系、优化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体系、改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服务体系等对策,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育人过程中,更好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统一战线"三个重要法宝"新定位、统一战线工作领域的新拓展以及巩固团结合作共同思想基础的新要求,特别是《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赋予的新使命,需要社会主义学院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决策部署作为教学培训的根本,把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标、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政治共识教育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社会主义学院要紧紧围绕突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主题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线,优化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布局,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统战理论、多党合作和中华文化为特色、以"五史合一"为基础、以"五位一体"为专题的共识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引导学员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做到"两个维护"的共识教育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是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团结思想与实践在延安时期就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随着新中国的建设民族团结教育思想不断的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新时代民族团结问题又出现了新问题,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民族问题对国家的稳定、统一和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是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教育思想各个阶段进行分析,并对其实践进行阐述来说明中国民族团结发展的道路曲折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民族理论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我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根本依据.民族院校要认清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尊重各民族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尊重各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以内容要实、动力要足、路径要多、机制要全为根本遵循,深入推进民族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开创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民族院校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从民族院校实际出发,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通过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并形成民族院校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系统化、长效化的工作体系与机制,完善创新民族院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