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21年是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恢复持续稳定发展态势,但依然受到全球疫情不确定性的冲击。疫情以来,数字经济顺势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发展数字经济将为“双循环”新格局注入新的动力。基于数字经济的作用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在厘清二者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企业财务转型的现实路径,提出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赋能,企业财务将从共享财务、业财融合、战略财务及数字财务四个方面转型,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加快推动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进“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作为新型经济形态,不仅有效对冲了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而且展现出强劲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从数字经济发展及其所表现出的能效来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创新作用,激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内生动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3.
周志莹 《群众》2020,(16):47-48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但疫情在全球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全球经济遭遇罕见的全面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几近“熔断”,给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带来一定压力。江苏作为开放大省,不断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能力,以更高层次开放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追求提升开放发展的结构与层次,完善国际化发展的环境氛围和体制机制,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王翔 《群众》2020,(15):12-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全球形势新变化新挑战,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苏州作为经济大市、制造强市,必须在此新格局中主动应对、积极作为、全面融入,“危”中创“机”,探索打造“产业链双循环创新示范城市”,着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续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陈林 《人民论坛》2021,(2):38-40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抉择。抓住此次机遇,深挖国内超大市场规模潜力,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以自主创新促进价值链高度化,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凤华 《群众》2020,(15):18-19
消费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也是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增长持久动力的主要着力点。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努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加快回补的同时,加快培育新消费,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不仅是当前守牢“保”的底线、夯实“稳”的基础、提高“进”的质效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积蓄势能、增创优势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7.
石岿然 《群众》2023,(2):17-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平台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受益于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丰富的要素资源、日益成熟的数字技术以及包容创新的政策环境,平台经济呈现迅猛发展之势。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众多平台企业在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帮助中小微企业纾困中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不仅成为抗击疫情的重要力量,而且成为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创新的重要动能。  相似文献   

8.
韩剑 《群众》2021,(1):38-39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的里程碑,它是目前我国签定的规模最大、含金量最高的自贸协定。RCEP成员国总人口、经济体量、贸易总额均占全球总量约30%,经济平均增速高达5.2%,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收缩趋向本地化与区域化特征。尤其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RCEP将带来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杨丹辉 《人民论坛》2022,(22):90-93
当前,“三新”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新引擎,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稳增长保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新”经济发展在彰显活力的同时,也面临创新链自主性不足、创造效应有待进一步释放、监管难度增大等制约和挑战,亟待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潜力,引导“三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促使其持续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和重要战略举措。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的贸易形势,西部地区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从创新融合、深化改革、优化结构、通道建设四个方面持续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政商齐心协力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而立足“双统筹”,强化“内外循环”,扎实推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由广东省政府、省政协举办的2020年下半年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将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会议主题,并由此促成了疫情之下精英企业家与省政府高层领导之间的一次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给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不可避免。"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链接"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和关键节点,也是促进"双循环"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和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中国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有其历史必然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意义在于以制度型开放来破解国内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度型开放意味着接轨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以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寻求与其他国家共同的合作空间;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在“双循环”下实现战略协同。在此基础上,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进一步完善制度型开放,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探索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以更高水平制度供给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相似文献   

14.
杨英杰 《长白学刊》2021,(2):92-100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历史逻辑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和质量均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理论逻辑则基于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对我国要素禀赋及由此衍生的制度和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5.
张玉荣 《小康》2024,(2):20-21
<正>招商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的“源头活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全国各地鼓足干劲,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奋力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以高质量的招商引资促进县域大发展。“招商去,去招商……”疫情防控优化后,全国各地都以空前力度投身新一轮招商战局中。  相似文献   

16.
李俊 《人民论坛》2021,(2):12-15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和环境,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但这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对开放水平和开放质量的更高要求。要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努力推进开放战略升级、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主动参与国际经贸治理,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于立忠 《群众》2022,(14):12-13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中国强。县域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加速演进,发展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把握大势,提出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稳住全国经济大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县域,潜力在县域,优势也在县域。海安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促成这种新的发展格局和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武汉市必须明确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关键着力点以及自身“短板”,并立足自身优势逐步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堵点”。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坚持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重视外循环与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高质量"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对外开放和外循环为内循环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生产要素、原料、中间品与成品销售市场,使得内循环规模更大、产出品种更丰富、效率与活力更高,此作用已被世界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多次印证。后疫情时代,中国发展高质量对外开放具有经济复苏前景良好、工业部门齐全、超大国内市场规模、丰富而高素质的劳动力等优势,同时也存在产业链短板、高新技术制造业国内增值率较低、经贸话语权缺失等潜在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在产业资本布局、经贸理论与制度话语权、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短期资本流入管控、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发力,充分提升开放水平,促进"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在显现,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疫情防控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之"势",美好生活催生数字经济发展之"时",我们要积极做好新时代培育壮大数字经济的六件"事",助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