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存在分离现状,文章从协同育人机制内涵、加强协同育人机制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介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高校只有坚持系统论的指导,积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融合必须遵循的原则,打造"五位一体"的"载体合力"平台,创新"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才能有效实现载体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为实现民族复兴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3.
田跃峰 《世纪桥》2023,(11):51-53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同时,要始终把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的必然要求。因此,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成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认识到两种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开发融合教材,结合教材开展融合实践,遵循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第二课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积极进取、热爱劳动的时代新人,为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开辟一条更加完善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海建 《探索》2013,(1):139-143
协同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多主体性、多环节性、多领域性决定的,并与协同创新过程所具有的目标的一致性、系统的开放性、机制的协调性、作用的非线性等特征存在内在统一的逻辑关系.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树立协同创新观念、建设协同创新队伍、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家风建设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风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聚合家庭和高校的育人力量,推进家风建设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成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文章在探究二者协同育人的现实可能性基础上,明确家风建设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过整合家校资源、构建家校联动机制、完善家校交流制度规范等措施,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出现表达方式更亲近、内容时效性更强、用户选择更广泛以及促进师生间互动更便捷,同时也面临着思政教育理念落后、高校重视度不足、内容参差不齐以及缺乏平台与人才的困境。在媒介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基础上,高校需要进行思政教育路径创新,通过改变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媒介融合传播理念、增强高校政策解读强度,加强媒介融合监管、整合丰富的媒介融合资源确保内容正确性,以及建设思政教育媒介融合平台培养融合型人才的方式提高思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海南高校美育与课程思政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究课程思政与美育融合的价值与意义,并进一步阐述海南区域高校美育思政的整体情况,提出在“大思政课”视角下的海南高校美育与思政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探析区域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美育课程的发展路径,从而以“大思政课”视角推动区域高校人才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8.
龙玉帅 《世纪桥》2023,(6):60-6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探讨两者之间的共性,然后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包括将理念融入思政教材、重视思政教育实践性、弘扬“一带一路”倡议精神,并针对实施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担负着培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沟通合作。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两支队伍的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和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加快两支队伍融合建设进程,使两支队伍工作同向同行、协调一致,共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最大合力,协同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创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和关怀,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然而还存在缺乏协同的现实困境。文章基于协同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把握学生需求层面和国家需求层面,从教学、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的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实现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应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在党建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载体,丰富内容,建构平台,拓展形式和载体,加强领导,形成"三位一体"合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党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杨禹芳 《世纪桥》2024,(1):20-22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而党史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智慧,生动形象地诠释着党的奋斗历程。将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党的光辉奋斗历史,明确党的初心使命,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跟党走、听党话,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志向、能吃苦、敢奋斗的新时代有为青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  相似文献   

13.
马泽鑫 《世纪桥》2023,(3):51-5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相关环节的改革实践之中,高校教师需要理清楚其内在要义、现实困境,进而找准改革切入点。文章参照实际工作经验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合分析,希望能够推进有关工作的优化调整并且实现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校的重要途径,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思路政策化、稳定性不强、管理手段随意化、程序意识淡薄、管理制度模糊化、管理方法专制化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法治化的路径在于建立和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对校规校纪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按照正当程序处理学校管理事务,保障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参与权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文彪 《山西青年》2022,(18):124-126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当下的教育发展需要不断创新。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是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师徒协同工作坊”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导师和学生相互协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当下的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师徒协同工作坊”专创融合育人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任泓璇 《世纪桥》2023,(5):85-87
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政教育的质量。为实现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设计多元任务和组织校园活动,这些策略能够凸显出工匠精神的特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因此,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大思政"教育观的内涵与本质,分析了协同创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从建立"全员化"的管理机制、"全过程"的参与机制、"全方位"的协同机制、"全领域"的工作机制四个维度,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全面建设的今天,各高校是否可以打造新的思政教育网络阵地,能否利用网站进行更为广泛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值得探究的。本文将阐释学生门户网站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新阵地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是对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具体呼应,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高校需要从以优化顶层设计促建"大思政"格局、构建各教育载体充分运用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保障机制这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具有体系庞大、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不确定、成效滞后的特点,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内部多个子系统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协同系统。高校思政工作在实际中还没有完全实现协同,存在多个"两张皮"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应突出重点,需要在强化教师育人意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构建教学与学工、思政课程与行为管理之间的协同机制,搭建信息化平台等方面狠抓落实、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