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4年1月27日,是中法两国关系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冲破了美国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包围、封锁,从而对孤立中国的图谋在西欧打开了一个缺口,是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毛泽东、周恩来、戴高乐、富尔都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其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2)
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禁运与封锁。虽然在1950年春季西欧的瑞士、荷兰,北欧的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同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西欧的英国同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但那时在西方大国中还没有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1964年1月27日,法国冲破美国禁令,宣布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是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  相似文献   

3.
中法建交纪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高乐不得不把眼光投向中国 1963年,深秋的北京,天高云淡。 10月22日下午,首都机场,一架大型专用客机徐徐降落,法国参议员、前总理埃德加·富尔携其夫人微笑着从机舱走出。 早已在机场等候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全国政协副主席包尔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张奚若及外交部西欧司司长谢黎等有关方面负责人迎上前去,同客人热烈握手。  相似文献   

4.
戴高乐派前总理富尔到中国谈判 20世纪60年代,正是美苏两大阵营争夺世界主导权的时期。在这两大阵营中,都有主张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国家,那就是在西方阵营里的法困和在东方阵营里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也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中国前驻法大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建民近日回顾了50年来中法建交历程。  相似文献   

6.
震惊世界的中法建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法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完全外交关系的国家,中法建交公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外国政府就建交问题发表的一项内容最为简洁、措辞最为独特的公报。然而,这个一共只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却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西方舆论喻为“一次突发的外交核爆炸”。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诞生不久(1950年1月到3月),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瑞士和荷兰等西北欧国家都先后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不同层次的外交关系。但作为西方大国之一的法国,却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近15年后才予以承认。中法建交可谓起步艰难,过程曲折。 1表面上,中法建交的最初障碍是来自印支殖民战争和朝鲜战争。当时法国乔治·皮杜尔政府,以中国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和支持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为由,拒绝效法西北欧一些国家承认中国政府。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  相似文献   

8.
于欣 《党史纵横》2009,(12):5-8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苏分裂的同时,美法也不再是铁板一块.中法因为共同的利益和压力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9.
余玮 《党史纵横》2014,(6):21-25
正蔡方柏,资深外交官。1936年1月出生于湖北咸宁,1962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历任中国驻法三秘、二秘,外交部西欧司副处长、代理处长,驻法使馆研究室主任、政务参赞、公使衔参赞,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驻瑞士大使,驻法国大使等;出任过第九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前外交官联谊会会长、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会长。在近4个小时左右的采访中,蔡方柏将自己在出使法国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和盘托出,独家披露有关事件的背景、内幕、鲜为人知的细节,我们在领略外交家风采的同时,粗略把握到那个特定历史时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向全 世界各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 的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 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周恩来 外长将此公告送达各国驻京前外交人员,并附函强调:“我 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是 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一、来自巴黎的“秋波” 1963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收到了一封由中国驻瑞士大使馆转来的信函。信系法国参议员富尔所写。在信中,富尔希望中国能邀请他访问北京。富尔是在中法两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情况下提出的,此举意味着什么呢?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1963年7月14日,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戴高乐在爱丽舍宫紧急召见富尔。 他指示富尔:“你到中国去,作为我的代表前往中国去。” 中国在接到富尔信函的第二  相似文献   

12.
仲朱 《世纪风采》2012,(3):25-29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秦邦宪等中国共产党代表,在参加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后,与叶挺、邓发等一起乘坐美式运输飞机返回延安。因气候恶劣,飞机迷失方向,于下午2时左右在晋西北兴县东南80里的黑茶山遇雾撞山,机上17人全部遇难。本文披露这起空难鲜为人知的几则内幕。  相似文献   

13.
瑞士为什么能成为中国新任总理李克强出访的第一个欧洲国家?引起不少人的兴趣。翻开尘封的那段历史或许能解答这个疑问:早在1950年,瑞士就顶着美国压力,成为最早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欧洲国家之一,并在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  相似文献   

14.
2014年3月25日,巴黎街头春意盎然,百花吐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当天,习近平主席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著名文章《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高度评价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他说:“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政治勇气,推动中法两个伟大国家实现握手,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的重大深远影响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5.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我党历史上工人罢工运动取得全面胜利的著名工作运动。它在很长时间内实现了“俱乐部不散,工人待遇不变”。然而史学界对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运动“红旗不倒”、“一枝独秀”现象有异议,甚至存在疑虑,认为这与当时的大环境不符。最近海兴县委党史研究室发现了见证安源路矿工作罢工运动全过程的三封重要书信,三封书信揭开了运动高层在决策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也为史学界多年来的疑虑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16.
翔宇 《党的文献》2002,(1):10-14
北京政府财政上之应付,统言之,一借债生涯耳.非借于外,即借于内,东拖西欠,一笔一笔向国民身上加增担负,非至破产之日,此举将永无止期.换言之,即抵押品典当都尽时也.缘今之执政者,既无生产之计划与能力,财源枯窘,用途无穷,武人之供应尤繁,稍不如意,便遭呵斥.  相似文献   

17.
中巴建交之初,两国关系远没有达到日后的那种"全天候的朋友"的程度。两国建交的过程经历了一定的曲折,建交谈判因为巴基斯坦对台湾当局的态度不明和在朝鲜战争问题上与新中国持相反立场而一度搁浅。建交之初,两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存在着矛盾分歧。巴基斯坦在台湾问题、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问题、西藏问题上态度反复,表现出与新中国不一致的立场;此外,其还加入了美英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这些都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造成两国矛盾分歧的最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选择了"巴美结盟"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新中国开国总理兼首任外交部长,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外交家。他和毛泽东一起,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鞠躬尽瘁,奋力拼搏,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新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新中国开国总理兼首任外交部长,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伟大的外交家.他和毛泽东一起,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鞠躬尽瘁,奋力拼搏,作出了杰出贡献,为新中国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地位与威望.  相似文献   

20.
引子 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鉴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变化和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提出了联美抗苏的“一条线”外交战略,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坚冰虽然开始融化,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却并不平坦。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和发表上海联合公报,至1978年12月16日两国建交,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其间,毛泽东和周恩来相继于1976年逝世,美国总统也换了两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