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广汉向阳人民公社撤社建乡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发动的中国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变革,是铭刻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向阳人民公社共9个大队,66个生产队,耕地面积10830亩,人口1412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579人,全民商业职128人,集体商业职1122人。早在“文化大革命”后期,向阳的干部群众就有一定的改革意识,公社领导在公社酒厂搞承包经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向阳人民冲破“左”的思想束缚,生产队实行“分组作业,三包一奖,全奖全赔”的生产责任制;干部实行“超一奖三到五”的责任制。实行这样的生产责任制以后,调动了群众…  相似文献   

2.
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到突破计划经济模式,构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四川的农村改革创造了好几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在广汉金鱼公社推行"包产到组";第一个组建县级农工商联合总公司;第一个实行以财政包干为主体的县级经济管理体制;第一个实行粮改,取消粮票.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不断延续,伴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认真总结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历史,对农村改革进行深刻认识,作出客观评价,无论是对当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还是对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大事记》第二卷、第三卷即将出版,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中国共产党历来有重视历史、尊重历史的传统。江泽民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以来,为了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各种场合号召全党“认真地读一点历史”,他特别强调,要认真地学一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大事记》第二卷、第三卷对1950年至1998年间中共四川省委结合本省实际,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作了比较充分的…  相似文献   

4.
淮阴农村三次改革浪潮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的闸门,改革的浪潮从此汹涌澎湃,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位处淮海平原,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淮阴地区(1983年地改市、1996年又分设了一个宿迁市)。农村改革在江苏省显示了其独有的特点。20年来,淮阴农村的改革曾先后兴起三次大的浪潮,农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回顾这20年改革历程,并从中总结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对于进一步搞好各项改革,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1977年至1982年这6年,是我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的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时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对高等教育战线的影响和作用,总结1977年至1982年这6年的主要工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对于了解其后10多年上海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当前高校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拨乱反正,整顿和恢复上海高校正常秩序从1977年到1982年,上海高等学校在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一、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倒了林…  相似文献   

6.
7.
陆维成 《共产党人》2006,(12):37-39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灵活高效的党政群机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进行过多次机构改革,实施了精兵简政战略。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宁夏先后进行了6次较大规模的机构精简、改革和调整(不含1954年至1958年同甘肃省合并期间的机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一、30年四川工业改革与发展的简要回顾1978年,四川全省(包括重庆在内)工业总产值仅为222.16亿(1970年不变价),其中,煤炭工业为6.56亿元,石油工业3.72亿元,电力工业8.65亿元,食品工业37.96亿元,轻纺工业26.97亿元,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7.04亿元,冶金工业23.30亿元,建材工业6.82亿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社会政治理想。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这一社会政治理想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庄严使命,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继往开来的顽强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彻底推翻“三座大山”,在中国确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1978年,安徽省肥西县、凤阳县、来安县一些地方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他们的行为代表了亿万农民挣脱旧体制束缚,求得生产自主、获得温饱的强烈愿望。他们的大胆创新,最终在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在安徽省乃至全国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央连续发了五个一号文件,支持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和产品分配权,引导农民发展商品经济,农民长期被压抑的生产积极性猛烈地迸发出来,农林牧副渔业一时间得到迅速发展,粮食产量成倍增长。短短几年,多数农民实现了温饱。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在改革开放之初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锋。四川这些出色表现和辉煌成就与邓小平同志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1975年,邓小平对家乡农业的关心为四川农村改革做了重要的准备;在改革起步阶段,邓小平的精心指导并促成四川省委迅速制定出《关于目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主要问题的规定》(简称《十二条》),使四川农村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改革遭遇重重阻力之时,邓小平旗帜鲜明的大力支持,坚定了四川人民继续推进农村改革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王鹏 《共产党人》2012,(13):50-51
正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之一,体现在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等方面。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村居环境建设还相对滞后,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需要下大力气整治。一、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堪忧一是垃圾随处乱丢。由于受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影响,很多村民有随地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或丢在村前的路边,或丢在窗前屋后的空地上,对垃圾不进行填埋,也不进行集中处理。二是乱堆乱放现象严重。不少村民新屋建成后,由于缺乏自觉性,缺乏管理和监督,余物没有做到及时清理,长时间乱堆乱放;草垛、农作物  相似文献   

13.
杨洁篪 《求是》2012,(20):20-22
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以及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谱写了新世纪之初中国外交的光辉篇章。一十六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外交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  相似文献   

14.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传统文化为村落共同体再造提供了优质文化资源,凝聚了村庄文化内核,为公共生活和社会整合提供了手段,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消灭小农,而是服务小农,打造服务小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适度发展,不能大跃进。乡村教育要以本土文化为资源,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今日乡村建设引入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忽视了原住民的参与,没有原住民的参与,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在资本下乡和农业资本化的背景下,乡村建设要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防止乡村建设的去农民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农村相继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极大的释放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其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但是,近几年来,农村经济运行出现了诸多的矛盾与困惑,迫使许多关心农村经济的有识之士不得不自上而下对农村整体运行的机制及运行环境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求。最近,我们对山西省汾阳县贾家庄近十多年来的运行模式进行了一次比较细致的考察,并将这一典型放到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多方位的比较和观察,从中得出了有益的启示。本文试以贾家庄的运行模式为切入口对农村村一级组织系统的运行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一季度,在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政策的继续带动下,四川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并逐步加快,工业利润大幅度恢复回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基础仍不稳固,持续回升和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同时存在,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许多两难问题和矛盾,四川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但由于四川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向好,促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依然较多,因此2010年四川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新闻出版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武器和阵地。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密云县在传达和贯彻落实中央农村政策的实践中,引起了对过去农村工作的极大反思,同时也遭遇了思想上和工作中的困惑。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改革的初步实践却开始了,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979年密云县农村改革启动的情况,是微观研究全国农村改革的一个视角,反映当时全国大多数农村的普遍状况,更突显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特性,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19.
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乡村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挑战。传统文化为村落共同体再造提供了优质文化资源,凝聚了村庄文化内核,为公共生活和社会整合提供了手段,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农业供给侧改革不能消灭小农,而是服务小农,打造服务小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适度发展,不能大跃进。乡村教育要以本土文化为资源,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今日乡村建设引入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忽视了原住民的参与,没有原住民的参与,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功。在资本下乡和农业资本化的背景下,乡村建设要切实维护农民权益,防止乡村建设的去农民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政策的带动下,四川经济呈现加快回升的发展态势。目前外部宏观经济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世界经济复苏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国内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但整体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已明显好转,促进四川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较多,2010年一季度四川经济实现“开门红”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