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根据解放战争的需要,中央政治局三月清涧会议决定:以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组成中央前委,留陕北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丁委到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县西柏坡一带驻守,  相似文献   

2.
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于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举行会议,决定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成三个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率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称前委)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和一部分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进入河北省平山县,开展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对前委及工委在解放战争初期的地位和作用,史书和史学界均有较充分的论述.但是,对后委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的论述则较少.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3.
1947年春,国民党全面进攻解放区的企图失败之后,便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3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为中央前委,留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委负责中央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等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简称后委),进驻晋北地区,统筹中央的后方工作和参谋工作。  相似文献   

4.
1945年春,邬吉成被选调至延安参加中共七大的保卫工作,后留延安从事中央的核心保卫工作。期间,他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站岗。在中央前委转战陕北期间,邬吉成的主要任务是随卫毛泽东。1948年春,邬吉成随中央前委转移西柏坡,后又随中央机关转至北京。  相似文献   

5.
东渡黄河入晋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来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准备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就要离开工作战斗了 13 年的陕北,毛泽东和大家一样依依不舍.河滩上、山坡上到处都是欢送的陕北群众,毛泽东向他们频频挥手.其时,人民解放战争已从解放区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  相似文献   

6.
1947年初,国民党军出动25万兵力,由胡宗南指挥,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刘少奇、朱德组织中央工委,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织中央前委,留在陕北牵制敌人,运筹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4月,中央前委带着一支只有800人的队伍,悄然来到了毛乌素沙漠南缘俗称红沙石寨的小村庄王家湾。虽然暂时摆脱了敌人的紧密追踪,但是,胡宗南部拉网式的进逼,使他们仍然处于危险的境地。毛泽东在运筹惟幄,指挥全国各大战场作战的同时,也特别嘱咐中央前委机…  相似文献   

7.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前委在陕北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沿途经过12个县37个村,历时一个多月,于1948年5月26日,来到中央工委驻地西柏坡。从此,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值此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我们翻阅了大量老同志回忆录,走访了曾经跟随主席东渡黄河辗转来到西柏坡的中央警卫排战士马汉荣(1984年离休于石家庄市公安局),记录下了主席那段艰苦转战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8.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在中央前委第四大队二中队任中队长,跟随中央前委转战陕北,目睹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全国各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战略雄才。每当回忆起这段不平凡的战斗历程,我都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9.
正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简称"中央前委")主要成员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以及中央前委机关人员告别陕北,东渡黄河,经晋绥解放区进入晋察冀解放区,于4月13日抵达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是由五栋平房组成的一个四合院。它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前面是银带似的胭脂河,两侧与民宅连成一片,看上去与一般的民居没有什么两  相似文献   

10.
刘牧 《广东党史》2003,(1):45-48
任弼时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楷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他曾任红六军团的党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会主席。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师后,他曾任二军团政委,并领导创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中央红军北上后,二、六军团奉命渡过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并根据中央命令,组成红二方面军。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弼时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路线,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终于实现北上,完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从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合,作为红二方面军的政治核心人物,任弼时在整个长征途中,坚持贯彻…  相似文献   

11.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2,(16):36-37
1948年春,转战陕北整整一年的中共中央决定离开陕北,经晋绥奔赴晋察冀。行军路上,因五台山积雪难行,任弼时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被阻于山西省繁峙县伯强村。利用第二天休息的间隙,任弼时特意找来伯强村贫农团主席耿香民拉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12.
去年10月22日,敬爱的叶剑英元帅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每当忆起叶帅光辉的战斗历程,我们心中总是充满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崇高的敬意。特别是叶帅在担任中央后委书记期间,严于律己、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些事,常常使我们感怀不已。1947年春,国民党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失败之后,便集中兵力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出延安。3月26日中央政治局清涧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时等同志为中央前委,留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组成中央工委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  相似文献   

13.
潘敬国 《党的文献》2012,(3):121-122
1948年春,转战陕北整整一年的中共中央决定离开陕北,经晋绥奔赴晋察冀。行军路上,因五台山积雪难行,任弼时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被阻于山西省繁峙县伯强村。利用第二天休息的间隙,任弼时特意找来伯强村贫农团主席耿香民拉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14.
陈枫 《党建文汇》2010,(12):41-41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15.
王燕萍 《党史文汇》2023,(11):20-27
<正>临县位于晋陕黄河峡谷中部,吕梁山西麓,北靠兴县,东连方山,南接离石、柳林,西濒黄河与陕西佳县、吴堡县隔河相望,境内四面环山,峁梁起伏,重峦叠嶂,沟壑纵横。1948年春,为了更好地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迎接即将到来的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党中央决定实行战略转移,将中央机关由陕北转移到华北。于是,有了毛泽东的第二次山西之行。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机关东渡黄河进入山西临县,取道三晋大地,最后抵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相似文献   

16.
任弼时过组织生活1934年8月,红六军团奉中央命令,在以任弼时为主席的军政委员会的率领下开始突围西征。部队一路上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线,在打下贵州黄平县以后,终于获得了短暂的休整机会。当时任弼时和警卫员、公务员、收发员编在一个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这天...  相似文献   

17.
正1947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又对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29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清涧县枣林沟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机关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区人民解放军作战;由刘少奇、朱德等率一部分中央机关转移到太行,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领导机构曾一分为三:前委、工委与后委。关于前委与工委的研究,各种论述文字颇丰,相比之下,关于中央"后委"的情况,了解的人要少一些,这与"后委"在中共党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并不相称。近年来,随着一些相关档案资料的解密及当事人回忆录、年谱、传记等作品的问世,有关中央"后委"的历史才逐渐为人们所知晓。  相似文献   

19.
<正>1947年3月,国民党动用34个旅25万人的兵力,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的指挥下,进攻陕甘宁边区。3月18日,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29日至30日,在枣林沟会议上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等向华北转移,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担负中央委托的任务。随后,4月11日,又决定由叶剑英、杨尚昆等率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在陕北转战了371天之后,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  相似文献   

20.
<正>1931年春,任弼时以中央代表团负责人的身份,离开上海到达中央苏区。根据周恩来"任管组织工作"的建议,担任苏区中央局委员兼组织部长。作为党内的组织家,任弼时在中央苏区的干部工作扎实有效,体现了高度的组织才能和鲜明的个人特点。下面撷取几个事例,从中探寻任弼时是如何做好干部工作,赢得"布尔什维克组织家"的美誉的。"未到中区前是有毛右倾的观念的,到中区后认为有独特见解,有才干"任弼时到苏区不久,第二次反"围剿"即拉开序幕。面对四倍于己的敌人,中央局和总前委内部对如何克敌制胜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