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卖假烟的人,公开打出了他那耐人寻味的假烟广告:买假名烟送人最好!另还配有一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龚义因受贿已被义乌市检察院依法逮捕。这个蛀虫被挖出来,缘于烟票。当地一家企业老板求他办事,送给他100条中华香烟的烟票。龚义用这些烟票兑换6万多元人民币。义乌市检察院称,烟票在义乌已成一种行贿的手段,成了腐败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3.
《新湘评论》2010,(13):55-56
毛泽东心里很清楚吸烟有害健康,但已经上瘾的他无法戒掉。为了减少吸烟对他身体的伤害,保健医生只好弄了一些烟嘴给他,并告诉他烟嘴可以过滤尼古丁。毛泽东虽然不愿意,但考虑到配合保健医生的工作,而且烟对身体的伤害他也渐渐感觉到了,所以后来还是采纳了保健医生的意见,并慢慢习惯了用烟嘴。同时工作人员还建议他把一支烟折成两半,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22):82-85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钱买了一盒火柴。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5.
修养撷英     
《前线》1998,(11)
“粮食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为一把烟叶勒紧裤腰带贺龙嗜好抽烟,在长征途中,他常常断烟,没烟就抽茶叶,抽树叶。1937年春的一天。警卫员拿着一把烟叶高兴地对贺龙说:“老总,您又有烟抽了”。贺龙接过烟一看,黄澄澄的,味好香,是上等的川烟。“哪来的?”“买的。...  相似文献   

6.
■刘跃东曾是个老烟民。当健康和经济陷入危机后,他决心戒烟。经过反复试验,他竟然摸索出一套方法,不仅自己戒掉了烟,而且周围的很多“烟鬼”也戒掉了烟。  相似文献   

7.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44天中与蒋介石会谈了10次。事后,陈布雷问起毛泽东,蒋介石说:“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他嗜烟如命,手执一缕,绵绵不断,据说一天要抽五十支烟。但他知道我不吸烟后,在同我会谈期间,竟然绝不抽一支烟,我对他的决心和精神不  相似文献   

8.
弄虚作假历来没有好名声。近年来,在我们一些“公仆”的运作下,弄虚作假的档次日见提升,为害自然也愈烈了。过去,人们对弄虚作假议论的多是假烟假酒、假文凭假报表之类。一位干部回家探亲,用“红塔山”烟招待邻居。人家说:“你怎么带这种烟?”他感到莫名其妙:“这不是数一...  相似文献   

9.
"五一"小长假,云南省昌宁县温泉乡下六甲村村民小组施应林家的烟地里栽烟的人不仅没减少,反而多了。原来,联系下六甲村的县林业局专门针对像他家这样的种烟大户,加派了干部来帮他们栽烟。  相似文献   

10.
说了好一阵子话的他从夹克衫的口袋里熟练地掏出一支烟来,又到另一只口袋里摸索火柴……“啪”,一只精致的进口防风打火机蓦地伸到了面前,骄傲地窜着蓝幽幽的火苗;他连忙把手中这支还没点着的“红雪莲”递了过去,又窘窘地补上一句:“哎,烟不好……。”  相似文献   

11.
作者笔下记录的是发生在韩城市中保人寿保险公司的真实故事。事情虽小,却体现了保险行业在党风和廉政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请看———你塞他拒猴王烟“老王,请把你的烟拿回去!”一位寿险干部急切地喊道。“退什么呀?盒内只剩下几支烟,你就留下吧!”一位六旬开外...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4,(1):46-46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相似文献   

13.
林则徐斩子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林则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粤查禁鸦。正当林大人大张旗鼓地查禁鸦并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他的儿却倚仗老子的权势,不仅偷偷吸片,还包庇不法客商大肆贩卖鸦赚钱。老百姓气愤地说“大老爷雷风行地禁烟,大少爷又明知故犯吸烟、支持贩烟,这烟还禁得了?”不久,儿子吸烟贩烟和老百姓议论传到了林则徐的耳朵里。他恨儿子目无法纪,胡作非为,也禁烟运动带来了阻力,决心严厉戒。一日,他带领几名随从悄悄到儿子的住处,发现他正躺在床上抽鸦片,不由火冒三丈,林大人怒气冲冲地扑过去,一把夺过烟枪,摔在地下。…  相似文献   

14.
正时隔一年,蒋同路过电子烟门店时,仍会想起那个午后。那是2018年初秋,深圳的温度尚未消减。"杨枝甘露""绿豆冰""梅子酸奶冰淇淋"……蒋同把口味各异的电子烟"甜点"堆在桌上时,并没能让围坐桌边的年轻人降温——这堆电子烟弹差不多是他小半月的收入。蒋同当着大家的面,把烟弹全销毁了。"这玩意儿害人,以后再也不抽了!"蒋同随即在朋友圈写道:再见,电子烟。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与烟     
吸烟是邓小平的一大嗜好。邓小平的吸烟历史,由来已久,但到底是从何时开始抽烟的,迄今尚不可考。他的烟龄之长、烟瘾之大,可谓举世闻名。在很多关于邓小平的录像、照片或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手中夹着一根烟的镜头。有关他嗜烟、找烟、抽烟、禁烟、谈烟、点烟、戒烟的轶事,颇多传闻。但是,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抽烟历史中,确实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本文就采撷其中的一些花絮,从中我们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味道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日子久了,那种气味就代表他。父亲是什么味道?我想每个人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我的父亲逝去已整整7 年,但他的味道却依然挥之不去,恍若仙气附体。父亲嗜咽,一生久经烟的熏烤, 至死不渝。烟是父亲亲手栽种的,从育秧、移栽、施肥、除草、杀虫到抽烟芽、摘烟叶、晒烟叶、储藏烟叶,父亲像呵护子女一样呵护着他心爱的尤物。  相似文献   

17.
宫维民同志: 我有个苦恼求助于您。我丈夫吸烟很厉害,一个月下来,百八十块钱也不够他花的。每当我劝他戒烟,他心情好时,满口答应:“好!好!戒。”戒了两天受不了了,反而说服我了:“我一不赌,二不嫖,就这点嗜好,你就高抬贵手吧!”如果碰上他心情不好,就和我吵;“我自己挣的钱,花多少,谁也管不着!”此后,烟抽得更厉害了。特别是他的郡个哮喘气管炎,越来越熏了。我疼钱,更心疼他的身体。我怎样做,付出什么样的爱,他才能戒掉烟?  相似文献   

18.
正"鼓捣",或为研究,琢磨;或为折腾,整饬。有这么一个段子:甲去买烟,烟29元,他没火柴,就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主没给。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钱买了一盒火柴。在这里,乙只是稍微"鼓捣"了一下,就将一盒火柴"鼓捣"到了手中。他让店主舒服了,自己也得到了。这是懂得"鼓捣"、善于"鼓捣"产生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9.
洋县,纪委书记刘西民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知道他的人无不对他竖大拇指。他虽然只在纪检监察这块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奋斗了仅仅4年,但他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却使数百名腐败分子吓破了胆。2000年4月4日凌晨1点,当刘西民掐灭第16支烟蒂后,在一封初查报告上重重地写下了“立案查处”四个字,然后啪地放下笔。妻子黄惠侠已经三次从床上爬起来,带着一脸难以言状的情感,给丈夫添满杯中的茶水。丈夫每吸一支烟,她的心都要猛跳几下,甚至酸痛一阵———西民平时很少吸那么多的烟哪。她清楚丈夫在进行艰难的抉择。是啊,一边是丈夫手…  相似文献   

20.
<正>车行至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市坪乡市坪村,村路平整宽阔,路两旁连片烟田长势喜人,走进烟农王邦学的家里,正赶上他匆匆从烟地里返回。"刚骑着摩托去地里看了一圈,今年的长势还是不错的。"59岁的王邦学家里三代7口人,只有他一人独自在市坪村老家雇人种烟。"几个孩子都算争气,都考上了大学,妻子也去城里享福了。"其实20世纪80年代王邦学也曾在家种烤烟,"10亩左右效益不错,2003年周围人都去打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