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毛泽东在陕北延安时期,虽然工作很忙,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但他总要抽出时间或利用一点一滴的空闲,深入群众,与他们交往,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与群众坦诚相待,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英国女作家韩素英在《早晨的洪流》一书中这样评价毛泽东:"他和人民之间有一种亲切的感情上的交流,他好像永远生活在群众  相似文献   

2.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12,(15):20-23
曾长期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胡乔木,享有"中共中央一支笔"的美誉。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泽东与他不仅仅限于领袖与下级的工作关系,还结下了深厚的诗友情谊。作为领袖与秘书,他们的亲密交往堪称传世佳话。当秘书深得器重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共党员的胡乔木,原名胡鼎新,相继担任过上海左翼文  相似文献   

3.
正周恩来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他始终乐于深入群众,关心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家总理与普通百姓一起坐公共汽车周恩来虽然工作非常繁忙,但他却时刻关心、惦记着群众的生活和困难。1954年的一天下午5点多钟,周恩来对秘书何谦、卫士赵行杰说:"群众反映北京市公共汽车拥挤得厉害,上下班要在路上浪费一两  相似文献   

4.
正王震,人称"胡子上将"。17岁时结识毛泽东,打那以后,两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交往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毛泽东非常器重王震,认为他第一政治可靠,第二能够完成任务,第三勇敢,第四不怕牺牲,每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都要与他面谈,王震总是由衷地表态:"我听主席的!"王震在谈及与毛泽东的交往时,喜欢用一个词:"追随"。  相似文献   

5.
孟素 《世纪桥》2012,(2):25-31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的领袖,日理万机,工作非常繁忙。但不管多么繁忙,他的心里总是牵挂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延安期间,无论是住在杨家岭、枣园,还是王家坪,他都时刻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逢年过节总是将左邻右舍的老乡们请来一起欢度佳节。在枣园期间,他不仅亲自为老人家祝寿,而且还主动到乡里为群众拜年。毛泽东与当地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给我们留下了向群众拜年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观点搜索     
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张修智在2003年第6期的《瞭望东方》上撰文指出:毛泽东是一笔政治资源和财富。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政治遗产:一、群众观点。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  相似文献   

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中央苏区、探索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为群众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一是坚持执政为民,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二是广泛发动群众,显示真正"铜墙铁壁"的伟力;三是群众化实际化,创造苏维埃的工作作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总结了才溪乡苏干部坚持群众路线,争创一等工作的模范事迹和先进经验;他在"二苏大"会上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总结报告中,结合才溪乡的典型经验和模范事迹,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里,毛泽东向埃德加·斯诺忆述"峥嵘岁月"时谈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他的心中,建立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毛泽东所说的三本书,其中就有恽代英翻译的考茨基的《阶级争斗》。毛泽东还向斯诺回忆起恽代英的革命活动。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的深厚情谊,更有革命思想的相通共鸣。  相似文献   

9.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刘少奇关心群众,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篇光辉著作中讲过:“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  相似文献   

10.
《湘潮》2017,(7)
正1968年5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正与首都群众共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毛泽东见到萧克时,亲切地握着他的手,笑着谈及湘南起义后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说道:"我们是在龙溪洞见面的,那时候,你们有多少人?多少枪?"萧克没有想到,40年过去了,毛泽东还记得他们的第一次见面,还记得"宜章独立营"这支农民武装。他激动不已地向毛泽东报告:"男女老乡加在一起,有五六百人,六七十条枪,300多杆梭镖。"毛泽  相似文献   

11.
群众观点最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幕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时,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呼:“人民万岁!”毛泽东重视民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说:必须“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他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后来,尽管犯下了“大跃进”和“文革”等错误,但没有人怀疑毛泽东要尽快改变人民生活、将中国迅速带入富强之境的真诚。对腐败的毫不留情毛泽东对腐败深恶痛绝,对执政党向腐化蜕变保  相似文献   

12.
俞荣新 《当代贵州》2014,(15):58-59
正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都曾在工作和生活万面制定过律己治家的"约法三章"。其操行守则,简明扼要,字字千金,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高风亮节。毛泽东:坚决不搞特殊化抗战时期在延安,毛泽东谢绝别人为他祝寿并提出"三条理由":一是战争时期,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是他们,为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二是部队和机关的同志没有粮食吃,搞庆祝活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0,(8)
正王立庵是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课老师。他对毛泽东的"偏科"现象给予了理解,并通过努力使毛泽东改变了对自然科学的看法。毛泽东称赞他是一个"知人善教的好老师",并与其一家结下了深厚友谊。知人善教的好老师1914年春,因一师与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到一师续读。在这里,毛泽东遇到了对他影响较大的老师杨昌济、王立庵等人。王立庵是毛泽东的数  相似文献   

14.
习仲勋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赞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在领导陕甘革命的过程中,较早地认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路径,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正毛泽东之所以伟大,毛泽东思想之所以伟大,与重视从基层、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密不可分。1941年是在毛泽东倡导下全党推行调查研究方法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3月,毛泽东为《农村调查》写了第二篇序言,强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怎样向社会作调查呢?毛泽东提出两个方法,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二是"开调查会"。"眼睛向下"就是向着基层,向着群众,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这篇序言中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他还说:"和全党同志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  相似文献   

16.
韩振峰  纪淑云 《实践》2013,(10):30-30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在群众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把群众观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活动中,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为苏区革命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对毛泽东“群众观”形象深刻的揭示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向党员干部强调群众蕴涵的巨大力量:“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高度重视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正确的群众观,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苏维埃政府和红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央苏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对革命无限忠诚,他们为革命无私奉献、勇于牺牲,要钱给钱,  相似文献   

17.
卓越的军事将领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给了他很高的评价,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毛泽东很喜欢这位性格耿直、刚正不阿的战将,并对病中的徐海东十分关心和爱护;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共中央领导与红军高级指挥员,戎马倥偬,连年征战,聚少离多,而罗荣桓元帅则属特例,他从秋收起义与毛泽东相遇,就认定了这位伟人,从此追随毛泽东开赴井冈山、开辟赣南根据地、反"围剿"、长征……建国后,他一直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工作,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据毛泽东的秘书回忆,毛泽东心中悲痛,夜不能寐,坐在桌前写诗,以抒  相似文献   

19.
<正>他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最信任的秘书,在中央苏区的艰苦岁月里,他跟随毛泽东一起战斗、工作和生活,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56年,毛泽东亲自签署命令要求公安部迅速查清他牺牲的经过并严惩凶手。他就是“英俊奋发”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古柏。毛古初见:“寻乌党的工作、武装建设都搞得不错!”1906年12月,古柏出生在江西寻乌县篁乡塘背村的一个破产小地主家庭,父亲古光明是乡村私塾教师,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解放前夕,毛泽东就清醒地指出:"进入上海,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是过一大难关。"如何跨越这一难关?对中国共产党而言,不啻为依靠群众工作这一基石。而我们党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主要把握了四大着力点:生活关怀、价值引领、典型示范和良法善治。有效的群众工作使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而才顺利地跨越了中国革命的一大难关。这一历史为今天我们党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留下了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