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宕莳 《求贤》2011,(9):26-2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蓄意制造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激起了天津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天津各级党组织在市委书记姚依林的带领下.承担起领导天津人民支援第二十九军抗战.进行抗日救国的英雄斗争。  相似文献   

2.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1月3日。日军进攻豫北门户安阳,拉开了入侵河南的序幕。1938年2月,日军侵占豫北各县。5月徐州会战后日军沿陇海铁路进攻豫东。8月沿长江进攻的日军进犯豫南。豫北、豫东、豫南先后沦陷后,河南在全国战场上的地位更加突出,成为保卫武汉的屏障、西北的门户,华北抗战的后方,南北战场的枢纽,全国抗战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11,(7):F0003-F000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的枪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彻底觉醒。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这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入地思考:中华民族的前途在哪里?振兴之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4.
68年前的7月7日,在北京西南郊的卢沟桥,日军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第29军官兵英勇反击,打响了八年抗战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5.
王学亮 《党史纵横》2011,(12):42-44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就在侵华战争全面爆发不久的10月初至11月中旬期间,也就在短短的40多天里,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的卫立煌将军,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山西抗日前线,有过三次重要的会见。这三次会见,使卫立煌有幸聆听了周恩来许多有益的教诲,受到很大启发,成为他一生中思想转变的关键。它对于卫立煌后来坚持不断抗战,成为抗日名将,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逐渐转变立场,认清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本质,拥护新中国,  相似文献   

6.
王楚英,一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曾任国民党第五十二军参谋长等职,是南京市政协专员。1923年11月,王楚英出生于湖北黄梅县一个贫寒之家,8岁就到教会医院当童工,只能利用夜间学习;上中学也是半工半读。1937年七七事变前他正在湖北省一中求学,按照国民政府规定,王楚英和他的同学们在武昌珞珈山参加了湖北省大中学生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接受预备役军士和候补军官的速成教育。七七事变爆发,举国震怒,群情激愤,军训总队的学生更是热血沸腾,纷纷请缨抗日。这时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根据作战需要派人到军训总队招考政工、译电、无线电机务和报务、医务人员,成立十八军干训班。王楚英参加的是译电人员训练班,经四周突击训练,考试合格,获得译电人员训练班结业证书和军事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军队译电人员专业证书》,并被派往第十八军第十一师三十三旅司令部担任准尉译电员,从此他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战士。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值得永远纪念的伟大事件,《神圣抗战》这本书就是为此而编写的。历史逐渐远去,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对当年那场残酷的搏杀所知甚少,这是件让人担忧的事情。所以本书的序言即点明:“为了祖国和世界的  相似文献   

8.
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抗美援朝全景式的纪实,真实再现了战争的原貌,揭秘了战争最隐秘的场面。  相似文献   

9.
娄晶  崔宏 《新长征》2011,(7):17-18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向北平附近的卢沟桥中国驻军发起进攻,8月13日又大举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自此,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东北地区局部抗日游击战争由此演变成为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刘岩 《党史文汇》2008,(12):45-47
2008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1周年。凡是有点中共党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八年抗战中存在着片面抗战与全面抗战这样两条抗战的路线与实践。片面抗战即政府抗战,全面抗战即全民族抗战(又称"全民抗战")。政府抗战的第一枪,尽人皆知在卢沟桥打响;而全民族抗战,始于何时何地?至今没有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加以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红色记忆"中的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11.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东方主战场,是国共两党、两军合力挽救民族危亡的民族解放战争。近年来,随着我党逐步客观、公正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地位作用,一些反映国民党抗战功绩影视作品得以热播,致使部分年轻人错误地认为国民党军才是抗战的主要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偏远山区东躲西藏。  相似文献   

12.
郝明工 《红岩春秋》2012,(5):157-160
1937年后,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政治、文化中心均由东向西转移,在大后方形成了陪都重庆这一文学中心。在重庆,文学期刊如百花绽放,不仅数量在50种以上,而且涌现了一批包括《抗战文艺》在内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期刊,为抗战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它们的出现,标示着陪都重庆大后方文学中心地位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3.
刘岩 《党史博览》2012,(2):16-20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对日作战.原本决定,八路军的三个师,全部集中部署在以恒山山脉为中心的冀察晋绥四省交界地区,集中作战,不得分散.但是,八路军出师后仅仅半个多月,即在一一五师已经到达、一二○师即将到达预定战场时,中央军委决定变更原定部署,部队不再全部开往四省交界地区,改为在山西境内实行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创建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和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这次实行的战略部署变更,是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一个历史性的重大决策,对于争取八路军的战略主动权,对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略方针的奠定和实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这次战略部署变更的过程,以纪实的形式整理出来,供关注这段历史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1937年“七七”事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8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 (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但着重于山地 )”的战略方针 ,开始了我党在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下的独立自主地领导全民族实行全面抗战的伟大历史时期。自 1937年 9月 2日起 ,八路军除留守兵团驻防陕甘宁“大本营”外 ,各主力师陆续从陕北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首先进入山西。八路军的作战方针虽已在洛川会议确定 ,但在高级将领中并未完全统一认识 ;八路军开赴华…  相似文献   

15.
六十多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现代文明中最残酷最血腥的历史。国共两党为救亡图存,携手合作,开辟了两个抗日战场,即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共同筑起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掀起了一场全民族的伟大  相似文献   

16.
自1891年重庆正式开埠以来,重庆重要的历史地位便日益显现,并逐渐发展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中心。特别是自1937年抗战爆发至1949年这短短的12年中,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曾两度迁都重庆,使重庆开始走出西南一隅,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重庆在中国历史,特别是在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记载、反映这些历史的档案资料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17.
李鹏  唐静 《党史文汇》2006,(11):38-39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给予了中国大力援助,很多国际友人和志愿人员来到中国,加入了抗击日寇侵华的行列.在抗战初期,中国的天空中曾出现了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外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他们比闻名遐迩的美国援华"飞虎队"更早地出现在中国领空,协同中国空军对日作战.他们来自社会主义苏联,这些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被中国军民亲切地称为"斯大林之鹰"和"正义之剑".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一声炮响,日寇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以战养战",他们大肆掠夺中国宝贵的黄金等战略物质和资源,位于山东胶东半岛的招远是中国著名的"金都",自然成为日方的觊觎之地,他们武装占领招远后大肆掠夺该地的黄金,而胶东中共党组织及八路军则同日寇展开了激烈的争夺。2005年7月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中央电视台爆出一个惊人的秘密:八年抗战  相似文献   

19.
1937年,日本武器生产能力已达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余辆、造船40余万吨、造舰5万余吨的超强水准。  相似文献   

20.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13,(11):45-48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遭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亡国惨祸迫在眉睫,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亡国惨祸迫在眉睫,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紧急动员,组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规模空前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陷空前凶恶的日本强盗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终缴械投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