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目前对牛瘤胃臌胀病发病机理的几种看法 牛瘤胃臌胀病可分为泡沫性和非泡沫性两种类型,对于疾病的预后,前者要比后者危害性大。由于此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治疗效果一般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对此病的发病机理有三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牛吃了过量的豆科牧草(这些牧草含有细胞浆蛋白质、皂角甙、果胶等成分),导致癌胃液的粘稠度增高和表面张力降低。瘤胃内容物中的泡沫,是由于瘤胃内容物粘稠度增高或瘤胃液表面张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经过 某军牧场共散养耕牛38头,以放牧为主,1986年3月16日连续3天降雪,无法出牧,17日全群加喂菜子饼约100kz,采食后料槽内尚有部分剩余(约占1/4)。3月18日凌晨,牧工发觉牛在圈内哞叫,察看已有2头牛死亡。共发病牛22头,发病率为57.9%,死亡11头,致死率50%。治疗16头,治愈11头,治愈率为69%。有2头是在采食菜子饼渣后5小时发病,其余是在采食后8~10小时发病。  相似文献   

3.
随着抗菌素药物在临床的日趋广泛使用,由某些抗菌素所致的腹泻和结肠炎,在人、畜均时有发生。在马属动物,尤以口服土霉素所致的“不良反应”或“中毒”更为突出。为了引起重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为研究马属动物原发性盲结肠炎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于1983~1984年期间,分别对10例由于口服土霉素而导致急性腹泻的马属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同时对部分病马还做了血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查,以及肠内容物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相似文献   

4.
1990年6月在本市六枝特区新场区牛场乡发生疫情,该乡现有耕牛297头,其中成年牛125头,青年牛135头,犊牛47头,在成年牛和青年牛中蔓延发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至8月19日相继有23头发病,其中死亡5头,1头初孕母牛流产,11头正处于发病之中,6头先后康复。病程一般8~12天,最急性2天内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病原检查诊断为急性牛弓形虫病。  相似文献   

5.
在毒素分离、鉴定与某些发病学环节探讨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和临床治疗的探讨,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治疗 1.三种药物抗闹羊花毒素(RT)减慢心率作用的比较: (1)方法:选大小相近的蟾蜍12只,分成三组,每组4只,剖开胸腔,暴露心脏。用YT—Z型机械换能器连接在YL—C型三道生理记录仪上,描记心率(下同),心脏直接注射RT0.075毫克/只,而后,第一组注射阿托品0.05毫克/只,第二组注射盐酸麻黄素0.0025毫克/只,第三组注射樟脑磺酸钠50毫克/只,描记注射前后的心率。  相似文献   

6.
肾盂积水是由于尿液排出受阻而引起肾盂扩大,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而发展为尿毒症而死的一种疾病。本病以往多在屠宰或病理剖检时被发现,在临床上往往被忽略或常造成误诊。作者于1974年至1978年在清江、高安、吉安等地进行耕牛血尿病调查研究期间,曾遇到3例由尿道阻塞而引起肾盂积水的病例。本文特就发病机制与早期诊断方面做一概括探讨,并将所观察到的3例报告于后,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耕牛水肿病在我县发生较多,为害较为严重。根据1960年至1979年的统计,20年间共病死耕牛35609头,其中死于此病的就有6342头,占17.8%。我们从1961年以来收集了1288个病例,根据中兽医诊疗本病的经验,将其归纳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其中阳水又分为风水相搏型和水湿浸渍型;阴水又分脾阳虚弱型和肾阳衰弱型。现按这种分类型的方法,从本病发生季节、临床症状、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军内有关单位对马骡肠便秘的研究,经过15年的调查、实验和临床研究,在病因、预防、发病机理和治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就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9.
本项研究试图通过奶牛血糖、血酮、尿酮、肝功能变化及血常规等项的测试及分析,弄清奶牛隐性酮病发生的一些特点,从而探讨进行早期诊断的理论根据,寻求进行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隐性酮病的最适时机和方法,为今后预防和控制本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用番鸭白点病病毒人工感染雏番鸭后第 1、3、5、7、1 0、1 4d分别采集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进行病理剖检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并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含量 ,以研究白点病的发病机理。结果 ,感染后第 1d ,胸腺、脾、腔上囊开始出现肿大、出血和充血的现象 ,第3~ 7d病变较严重。胸腺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为主要病变 ;脾除了淋巴细胞坏死和减少外 ,还有单核细胞浸润和髓窦红细胞淤积现象 ;腔上囊以淋巴细胞坏死和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病变。染毒后第 3d ,食管、腺胃、肝、胰、小肠等开始出现少量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 ,第 5d时各消化器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坏死 ,随着病程的发展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逐渐增多。第 1 0d时病变开始减轻 ,炎性细胞和红细胞浸润减少。血浆MDA含量在感染后第 3d开始升高 ,到第 5d时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在感染后第 1d就开始升高 ,至第 7d达顶峰。试验结果提示 ,MDA和NO参与了白点病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耕牛的膀胱肿瘤发生与蕨[Pteridium aquilinum(L)Kuhn.Var latiusculum (Desv)Undew)和毛叶蕨[Pteridium revolutum(BL)Naki]的地理分布有着密切相关。蕨和毛叶蕨是蕨科(Pteridiaecae)蕨属(Pteridiun Scopoli)的两种植物。前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好生于酸性土壤;后者主要分布于亚洲温热地区,好生于钙质土壤。国外对蕨已进行了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取得了生态、毒性、致癌性和防治等方面的一些资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血症是兔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自1984年2月江苏无锡地区首次爆发流行以来,目前已波及到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份,给养兔业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刘胜江等首次报道并确认本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兔出血症病毒(RHV)只引起兔只发病,主要造成青年和成年兔的发病和死亡。实验室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本病利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主要依靠紧急预防接种以控制疫情。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病理形态学及其发病机理,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解剖学、组织学(AE)、组织化学(ANAE,RNA)、免疫组织化学(BAS)、电镜技术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对28日龄雏鸡人工感染IBDV-J_1-C_7F_5强毒株后不同时期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反应、病毒抗原组织定位和病毒消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IBDV经口感染后可经血液和粘膜上皮侵入法氏囊,病毒在体内运行有两次病毒血症过程。IBDV主要致法氏囊淋巴组织的坏死和萎缩,受损的法氏囊具有可复性。在IBD的抗损伤反应中,体液免疫和巨噬细胞起主要作用,细胞免疫作用不明显。生物素—亲和素酶标染色法应用于IBDV抗原组织定位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该法可用于早期对IB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耕牛劳热病为役用牛只的多发性慢性虚损性疾病,临床以伤津、阴虚内热为特征,在春季较多见,如治疗失宜,可在四季散发。在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约占门诊牛病的30%左右。但定西地区的耕牛劳热病与各书中记载的劳证、虚劳病并不相同,实系一地区性疾病。现提出个人见解如下。 (一)发病原因 该病的原发原因是伤津。 1.中部干旱地区的役用牛负担耕地任务繁重,特别在秋后农忙季节,大量出汗,饮水不足,使体液代谢失去平衡,致成伤津之患。  相似文献   

15.
青杠叶中毒是我省耕牛在清明前后常见的疾病。该病是由于耕牛过食山毛榉科(Fagaceae)、栎属(Quercus)的几种植物嫩叶,如槲栎(Quercus aliena Bl.)、白栎(Q.fabri Hance)、柞栎(Q.dentata Thunb. )等(群众一般称为青杠树),而致发生以泌尿、消化系统机能性和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该病有明显的水肿症状,所以有的地区又称为“水肿病”、“黄症”,由于水肿由后躯向腹下胸前发展,有的地  相似文献   

16.
扭角羚的早期妊娠诊断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属偶蹄目牛科,四肢粗短,毛很长,短尾,是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学术研究上有很大价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笔者应用检测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试验盒进行扭角羚...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采用1日龄罗曼肉鸡,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喂以Zn含量不同的半合成日粮,基础日粮以淀粉和蛋清为主。含锌量Ⅰ组为9ppm(缺锌纽)、Ⅱ组为24ppm、Ⅲ组为69ppm(对照组)。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长鸡缺锌时股骨骺软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Ⅰ组的原始软骨细胞层(即原发层,下同)极显著地薄于Ⅱ、Ⅲ组(P<0.01)(0.23、2.56、3.97μ),而肥大区显著地厚于Ⅱ、Ⅲ组(P<0.05)(31.03、18.79和11.29μ)。Ⅰ、Ⅱ、Ⅲ组钙化区分别为9.71、8.69和7.65μ,骨化区厚度分别为18.23、77.96和108.61μ,Ⅰ组的骨化区显著地薄于Ⅱ、Ⅲ组(P<0.01)。三个组鸡股骨骺生长区总长分别为59.80、108.00和131.56μ。其结果证实:雏鸡锌缺乏时,原发层的细胞分裂受到抑制,肥大区软骨细胞的退行性变化受阻,进而影响矿化和成骨潜能的激活。致使雏鸡形成骨短粗症。  相似文献   

18.
关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目前,国内外除致力于免疫学和血清学等方面的间接诊断研究外,对病原学直接诊断法仍相当重视。但是迄今为止,国外在本病的病原学直接诊断方面尚未出现重大突破。国内多年来由于血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下降,而相应地查病难度增加,因此迫切要求有一个阳性检出率高的诊断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经过多年来现场实践证明,原有的粪孵诊断操作法(下称“常规法”)阳性检出率不高,亟需进一步改进提高。我所几年来通过粪孵改进的研究提出了诊断耕牛日本血吸虫病的新方法──湿育-棉析法,本法实际上系由虫卵湿育法和棉纤维毛蚴离析法结合而成。  相似文献   

19.
鸡头颈肿胀症的病因与发病机理研究薛登民童德文左宏恩王利刚张联丽(西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陕西杨凌712100)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和一些养鸡场发现一种以鸡头颈肿胀为特征的疾病。病鸡一般精神、饮食和营养状况无明显变化,严重者呼吸困难,失明,逐渐消瘦,开产期...  相似文献   

20.
斑马野驴的早期妊娠诊断戎玉梅(石家庄市动物园050081)斑马(Equusburchelli)和野驴(Equushemiohus)属奇蹄目马科。斑马产于非洲,是一种珍贵的观赏动物,野驴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为了加强保护种群的发展,我们在1990~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