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纪委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各地要结合实际,创造条件,制定具体措施,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走读’现象。”省纪委七次全会就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的“走读”现象,又作出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中纪委、省纪委全会精神,笔者就纠正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走读”现象开展了一些调查。主要表现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的核心问题是人岗脱离,影响工作。据调查,在我们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的苗头在一些乡(镇)领导干部中有初显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六种:一是父母居住在城市,为…  相似文献   

2.
王旭琴 《先锋队》2014,(27):18-19
必须高度警惕“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复杂性,持之以恒地去抓,坚决根治“四风”顽疾。作为一名基层纪检工作者,在平时工作检查中发现了不少“变着法子”迟到早退的现象,而且经常治理经常反弹,可谓久治不愈。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以工作忙、外出多为由不签到;有的领导干部设立“专职代理人”照猫画虎,临摹仿签;有的领导干部“退居二线”后,处于游离状态,干脆从签到簿上“消失”;有的领导干部为应付查岗,提前一周早早“点卯”;有的领导干部以下乡为幌子,溜之大吉……花样翻新的“签到闹剧”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3.
党建园地     
《新长征》2004,(4)
精干队伍 解决超职数问题 伊通县委采取5项措施,解决了乡局级领导干部超职数问题:疏通“下”的渠道,在机构改革中,根据年龄确定“二线”界限,全县有106人提前离岗;调整领导干部余缺,实行回避交流、适才交流、培养交流、加强性交流,将37人从超职数的部门调整到领导职数空缺的部门;通过解决乡镇干部“走读”减少职数,将22名“走读”干部调整  相似文献   

4.
如今有少数领导干部喜欢别人称其为“老大”或“老板”。这样实在让人感到忧虑。据一名记者对某市50多位党政机关公务员进行一次抽样调查,其中半数以上承认称呼自己单位的领导为“老大”或“老板”。据说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听到这样的称号既顺耳又顺心(见《中国纪检监察报》2002年3月26日)。一些领导干部喜爱“老大”或“老板”的称呼,这使我们看到少数干部随着地位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发生了“霉变”。这种“老大思想”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忘本思想”,领导干部特别是做为一些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沦为“老大”或者…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央巡视组在“回头看”过程中,发现一些干部存在“小圈子”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肆无忌惮拉帮结派。干部“小圈子”问题,并不是巡视反馈中的新鲜表述,早在中央对各省的第一次巡视中就被提及。例如,广西等部分省份存在“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等问题。而“团团伙伙”也是一直以来各类通报出现的高频词语。(新华网)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某地一位领导干部在一次大会上向与会的同志发问:“大家都能记住自己的年龄,但又有几个人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党龄?”话音刚落,台下即陷入了寂静。是啊,当我们问及一些同志的年龄,很多人张口就能答出,直至具体的出生时间;而当问到党龄时,却有不少人算来算去说不太清楚,最多只记  相似文献   

7.
唐黎标 《党风建设》2003,(10):29-30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一批领导干部违法乱纪案件受到严肃查处.其中不乏一些被称为“政坛新星”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这些中青年领导干部之所以腐化变质.除其个人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错位”的主观因素外.社会上一些“不法大款”的蓄意拉拢腐蚀.也是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中青年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这一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短波     
为加强我省人口与计生工作,省政府决定设立“贵州省人口奖”。贵州省人口奖设工作奖、科学奖、荣誉奖3项,为个人终身荣誉奖,3年评选一次,每次10人。本刊记者黎平县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人民满意的五好检察院”荣誉称号。据悉,贵州省共有4个县级检察院获此殊荣。唐学章湄潭县委着力抓好“提前警示”工作,防微杜渐,对出现问题苗头的党员领导干部提前警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查处,使党员、干部违法犯罪案件大幅度下降。黄振霞全国10家基层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模范检察院”荣誉称号,我省贵阳小河检察院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9.
据报载,一些地方和单位领导的称谓日渐“变味”,有人把单位的一把手叫成“老板”或“老大”。据说相当一部分的领导干部听到这样的称呼既顺耳又顺心,完全忘了自己的公仆身份。 一些领导干部喜爱“老大”或“老板”的称呼,这使我们看到:少数干部随着地位发生了变化,思想也发生了“霉变”,说白了也就是一种“忘本思想”。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一些部门、单位的“一把手”,如果沦为“老大”或者“老板”,丢掉的将是“本色”二字。试想,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10.
省纪委五次全会提出并经省委批准,我省地、厅级领导干部参照执行中央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三项要求”.为保证“三项要求”的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察厅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实施和处理意见.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相似文献   

11.
<正> “三讲”教育作为1999年组织工作的头等大事,正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三讲”教育,是结合新的实际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的一次马克思理论的自我教育。“三讲”教育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加强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在1995年江泽民同志就鲜明地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几年来,各级党组织坚持开展“三讲”教育活动,收到了一些成效,但同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一些应该解决的问题还得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2.
权钱交易失晚节公务员﹃五九﹄现象透视○晓鸿近几年来,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查处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中,有一种现象特别值得注意,这就是一些临近离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因贪污、受贿等罪行而纷纷落马,从党的领导干部变成为人民的罪人,有人称之为“五九”现象。据某统计...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把加快发展的立足点放到真抓实干上。我认为,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对领导干部来说,应着重在“治假、戒浮、克软”上下功夫,见成效。一、治假,必须端正领导干部的工作指导思想,注重打基础,抓全面,看长远所谓假,就是指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和本单位出名挂号,显示自己所谓的“政绩”,习惯于在有看头、有听头、有比头上动脑筋、用心思,热衷于搞一些声势大、规模大、影响大的“样板工程”、“窗口工程”、“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有的为了“政绩”甚至不惜制造假经验,假典型,假数据;有的抓工作只顾眼前不顾长远,搞一些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甚至以牺牲单位长远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功名。  相似文献   

14.
王建华 《党课》2009,(3):34-3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和坚持这“三观”,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当前,在一些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对待事业、对待工作、对待政绩确实存在着许多亟须校正的想法和做法。一些领导干部或者胸无大目标,脑子里想的根本不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5.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如何完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着力解决领导干部“难下”问题,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难下”状况依然普遍存在。据调查,产生领导干部“难下”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下”的标准。一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行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身份制”、“官本位制”,使一些干部依赖于这种铁的身份,把领导职位当成自己终身从事的社会职业,干部人事部门也受这种“身份制”的束缚,  相似文献   

16.
信不信由你,贪官常常是比出来的。一是比升迁速度。许多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贪图官位开始的。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求上进本是件无可非议的事,官员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干部选拔任用标准被“年龄、产值、政绩”等硬杠子限定,一些国家工作人员见别人提前上去,自己却总在原地踏步,由眼馋而性急,随着年龄临界点的逼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跑官、要官、买官,这样的人一旦得逞,必将在新的岗位上“挽回损失”,从而给党和人民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比台上威风。有些官员认为,自己当了官,就该有当官的样子,由盛气凌人继而以势压人,直至称王称霸…  相似文献   

17.
下基层十忌     
时下,各级领导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初步形成风气,受到群众的欢迎。然而,还有个别同志到基层去不但不受欢迎,反而受到群众的冷落甚至反感。究其原因,是这些同志在思想和作风上存在问题。为避免此种情况发生,领导干部下基层要注意“十忌”。一忌早下通知。领导干部不管是检查工作还是进行调查研究,若提前下好通知,基层就会进行充分的准备,由此带来的是掩盖矛盾,回避问题,领导被一些假象所迷惑,达不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从而贻误工作。二忌层层陪同。一些领导下基层喜欢各级簇拥,浩浩荡荡,…  相似文献   

18.
给学生“减负” ,既关系千家万户的孩子 ,又关系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让农民“减负” ,则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笔者由此想到 ,一些领导干部是否也要减一减负担呢?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 ,在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中国文化的进步 ,切切实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过程中 ,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其中还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等许许多多好干部。可以骄傲地说 ,“负担”重是应该的 ,也是可喜的 ,因为他们以其埋头苦干、开拓进取的实际行动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戴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这是山东省供销社原党组书记、主任矫智仁在法庭上说出的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与其留给你们财富,不如给你们留下创造财富的能力。”这是领导干部的榜样郑培民同志常告诫家属子女们的一句话。两句截然不同的话,反映出两个领导干部对待“后院”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前者是一位领导干部“后院”失火后的深刻反思,后者是领导干部为创造一个“拒腐蚀,永不沾”的“后院”、树立一个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良好形象的人生态度。翻开一些领导干部的犯罪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大多犯罪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在其犯罪中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因经济问题或其它问题而“中箭落马”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中,30至40岁之间的成了一支“主力军”,39岁成了一些基层干部的一个“坎”。相对于几年前一些领导干部在离退休前晚节不保被称为“59岁现象”,如今有人将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腐败低龄化称之为“39岁现象”。 对于在基层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39岁──精力充沛,工作经验丰富,正是努力工作的壮年期。然而,从纪检监察部门传来消息表明:近几年来,因收受贿赂等经济问题或其它问题而“中箭落马”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中,30岁至40岁之间的成了一支“主力军”。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