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以德治监     
以德治监是以德治国思想在我国监狱工作中的具体贯彻和实施,是当前我国监狱全面提高罪犯改造质量的迫切需要。坚持以德治监对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德治监与依法治监是一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以德治监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树立良好的监狱党风、政风、警风;培植良好的罪犯改造风气,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大力提高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以及弘扬监狱的真善美,体现监狱的进步、人道与文明等。  相似文献   

2.
对极少数抗拒改造、行为恶劣的罪犯实施严管是保证监狱改造秩序,促进这部分罪犯改恶从善的必要惩戒措施,就狱内违法违纪的惩戒而言,它的指向并非是绝大多数积极改造的群体,它涉及刑事处罚的再犯罪毕竟少之又少,故严管措施确有其主流手段及相对严厉的惩戒效能。但是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执法管理者的力不从心,严管罪犯的"不过如此"心态,严管效能渐趋式微。通过数据统计和理性分析,从宽严相济的视角出发,在罪犯心理、监狱相关措施、执法体系及教改手段等层面进行诱因探求,并在对策层面作一些探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罪犯来源于社会,回归社会。监狱矫正罪犯,从基本理念的确立到具体路径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基本要求。回归的价值导向,决定了监狱矫正罪犯的内容和路径不能仅仅满足监狱自身的需要,而是应立足于罪犯回归的需要。对罪犯的矫正与改造,其本质的涵义就是通过教育,转变罪犯的心理结构,能够使罪犯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文化知识、道德法律规范和社会交往能力。以教育为核心,就是需要在罪犯矫正的全过程贯彻教育人、矫正人的宗旨,能够发挥教育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罪犯教育是我国监狱工作中对罪犯进行惩罚与改造的基本手段之一。从罪犯教育的本质来看,罪犯教育是监狱人民警察和罪犯两种思想、两种价值取向相互较量、相互斗争的过程。从罪犯教育的地位来看,罪犯教育是充分发挥监管改造效益和劳动改造效益的内在主导力量;罪犯教育是使罪犯由犯罪人转化为守法公民的“治本性”决定因素;罪犯教育是中国监狱充分尊重罪犯,保障罪犯人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缓刑作为救济自由刑之欠缺而设立的制度,是指对初犯轻微犯罪行为者,犹豫其刑的宣告或暂缓其宣告刑的执行,若行为人在法院宣告缓刑期间能够改恶从善不再危害社会,则不再为刑之宣告或不再执行已宣告之刑,并使刑之宣告失其效力。由于其具有避免短期自由刑之弊端、促进罪犯改恶从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同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一样同属其自身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德才兼备,德为首”,“德高才能望重”。领导者的威望是靠其自身的品德来树立和维系的。要使部属自觉地服从领导,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罪犯人格是罪犯在监管改造期间所具有的各项比较持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品格的总和。它的构成很复杂,包括罪犯的知能系统、气质系统、目标系统、价值系统、品德系统。它是罪犯内在的真实自我,尽管可以通过他们的仪表、语言、行动去观察和体识,但这些外在的呈现,只是人格真实或虚假的体现,而不能替代人格本身。  相似文献   

8.
探究公民个体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对我们掌握德育科学性、提高德育实效性乃至良好一社会道德风尚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公民个体品德形成与道德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对形成德育影响加工、转化的过程,是个体内部转化机制同外部德育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平衡、整合统一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学校德育成效与道德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新加坡在学校道德环境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效,特别是其"真、善、美与和谐"的道德环境建设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借鉴其经验,我国学校道德环境建设应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型道德教育理念,优化学校道德环境建设,确保学校德育的高效性,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罪犯教育工作在我国罪犯改造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但是,关于“罪犯教育”是否具有“惩罚性”,一直存有争议。有人认为,教育改造对于罪犯而言,具有“强制性、痛苦性和不可选择性”,是教育改造具有“惩罚性”的表现。而惩罚从其本质意义上讲,具有报应和威慑的价值取向,而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具有善质性,目的不是为了让罪犯产生痛苦,而是使其发生改变,得到矫正,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1.
恢复性行刑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正常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它包括对罪犯的再社会化,对罪犯社会谋生技能的训练或修复,对罪犯健全人格的修复和教育,对罪犯社会道德与良知的恢复等。恢复性行刑所涉及的主体包括国家、社会、服刑罪犯、受害人以及社区公众。为此,恢复性行刑的价值集中体现在:尊重、和谐、安全、健康和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罪犯权利按其形态可分为道德权利、法定权利和现实权利。法定权利是指国家法律制度所规定的权利 ;而现实权利是指罪犯实际所享有的权利。从历史的视角来考察中国罪犯的权利状况 ,本文把中国罪犯权利的发展进程分为罪犯无权利时期、罪犯权利萌芽时期和罪犯权利发展时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10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沿海地区对少年学生品德的调查发现,少年学生品德进步趋势非常强劲,但其品德深处存在不少问题;少年学生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水准较高,但其私人生活领域的道德水准较低;少年学生道德认知的正确程度较高,但存在道德情感冷淡和行为随意现象。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努力创建两代人共同道德学习的氛围;着重从日常生活领域关心他们的进步;深化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10年来在广东、福建、浙江三省沿海地区对少年学生品德的调查发现,少年学生品德进步趋势非常强劲,但其品德深处存在不少问题;少年学生公共生活领域的道德水准较高,但其私人生活领域的道德水准较低;少年学生道德认知的正确程度较高,但存在道德情感冷淡和行为随意现象。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需要努力创建两代人共同道德学习的氛围;着重从日常生活领域关心他们的进步;深化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伪病现象是监狱改造罪犯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伪病对于罪犯、医生、监狱和监狱警察都有一个两难选择的共同难题。面对伪病的法律和道德困境,致使伪病的处理上出现了道德与法律的博弈。伪病是监狱内的一种传统,罪犯伪病的动机是为了获取利益,心理因素在罪犯伪病中占据了主导因素。伪病是伴随监狱出现的附属品,其本质是一种心理疾病。伪病与监狱管理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一般说来,监狱的管理水平、劳动的量等决定着监狱罪犯伪病的多少。伪病是监狱中罪犯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人生观念等的集中反映,也是一种世代相传的监狱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识罪犯,理性界定现阶段罪犯改造质量和改造质量评价标准,树立全新的改造目标,把塑造良好的社会人格、实现罪犯的顺利回归、推进社会和谐作为当代监狱社会价值实现的最终目标。改革现行监狱行刑方式,构建以促进罪犯回归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是现阶段监狱管理的必然选择与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涉黑涉毒涉枪的罪犯 ,是我国新的政治经济形式下所产生的新的罪犯类型。这类罪犯在犯罪成因上 ,具有相互交叉、背景复杂、涉案人员多、犯罪种类多样化等特征。由于“三涉”罪犯的犯罪原因和人格特征 ,决定了在其改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反改造能量和人身危险性。因此 ,对“三涉”罪犯的客观界定 ,严格甄别 ,分类关押 ,严格监控 ,强化矫治措施 ,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香港的刑事执行工作致力于促进罪犯复归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社区为本”的理念。惩教署是香港监狱工作的主管机关。社会福利署负责社区矫正项目的执行。善导会等民间组织在香港罪犯矫正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罪犯矫正和教育需要树立现代罪犯矫正的理念,刑罚执行朝着轻缓、文明、人道的方向发展。我国即将制定的《社区矫正法》,在制度安排上要充分体现“教育矫正”的核心内容。罪犯矫正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在技术层面,需要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在艺术层面,矫正罪犯必须融入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20.
监狱工作要在监管上实现安全、改造罪犯上有成果、推动监狱实现科学发展,作为监管主体的人民警察必须具备六种能力。 执法能力。执法能力是监狱人民警察在刑罚执行过程中,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实施法律的能力。从监狱内部来说,善钻法规漏洞、爱找监狱管理缺陷的“岔子型罪犯”,蓄意挑衅执法、公然对抗改造的“钉子型”罪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油子型”罪犯,“行政处分不怕,刑事处分不够”的“赖子型”罪犯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