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热播了一部电视连续剧《传奇皇帝朱元璋》。笔者在观看这部电视连续剧时,随手翻阅了有关朱元璋的历史书籍。据明朝的《礼部志稿》记载,  相似文献   

2.
嗜好非小事     
<正>世人皆有嗜好。怎样看待嗜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有着独到深刻的见解。据《明太祖实录》载:朱元璋与侍臣有一段关于嗜好的精彩对话。朱元璋说:"人君生当谨嗜好,不为物  相似文献   

3.
赵睿 《共产党人》2011,(13):53-54
<正>《明朝那些事》是近年来的一本历史类畅销书,它讲述了自明太祖朱元璋起1344年到1644年300年间中国明朝的历史。全书对明朝17位皇帝和其他历史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宫廷政治、战争和社会制度等有着深刻的阐述。明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几个"草根"发家的王朝之一,在诸多方面均有其独特之处。但其最有特色的当属吏治,尤其是在朱元璋时代。朱元  相似文献   

4.
对朱元璋研究得比较仔细1964年5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明史》我看了最生气。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识字的两个皇帝搞得比较好,明武宗、明英宗还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尽做坏事。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9,(6):77-77
明朝的朱姓皇帝没有清朝的皇帝们生活那么讲究,这可能与朱元璋早年家境贫寒、吃不饱肚子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朱棣与北京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初封燕王,夺位后又迁都北京,他的许多文治武功,都与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在南京建立明朝,并派右丞相徐达率师攻占元大都,改大都为北平。  相似文献   

7.
《明朝小史》载,朱元璋曾告诫大臣们:谨嗜好,不为物诱,则如明镜止水,可以鉴照万物;一为物诱,则如镜受垢,水之有滓,昏翳泊浊,岂能照物?朱元璋以明镜止水为喻,颇为深刻地说明了个人"嗜好"与外物诱惑两者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阎京生 《廉政瞭望》2015,(10):62-63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设立的拱卫司,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按照明代兵制,锦衣卫排在亲军卫之首,直接听命于天子,相当于皇帝的贴身护卫。  相似文献   

9.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出生于元末贫农之家,小时候为地主放过牛,后当过化缘和尚,受尽风栖露宿之苦,对官吏欺压百姓的事感受很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铜仁市历史上以"仁"命名,仁义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使铜仁市由一块荒蛮之地发展成一座现代文明城市。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发展战略。一、"铜仁":朱元璋赐名铜仁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但在明朝以前,铜仁并不叫铜仁。铜仁这个地名并不是本地自然形成,而是明朝皇帝朱元璋钦赐的。铜仁在陏朝时叫静人县;唐朝武则天时,叫万安县;唐玄宗李隆基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为了巩固政权长治久安他严肃法纪惩治贪官污吏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深得民心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贪污腐化行为深恶痛绝因此在反腐肃贪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法制建设他制订了严惩贪官污吏的法规法令如官吏贪赃银钱60两以上...  相似文献   

12.
吴思柏 《廉政瞭望》2014,(24):62-63
1368年朱元璋正式建立明朝,他所首创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日”套语,将华夏帝王的超然性、必然性与合理性一并概括。中国统治者相信自己有义务代替上天行使对万民的统治。作为东亚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明朝需要积极参与地区事务,主动承担起地区秩序的捍卫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禁赌妙法明朝初年,南京城南淮青桥河沿,曾有一座用途特殊的楼馆,名曰“逍遥楼”。此楼在当时非常有名,其得名,缘于一段趣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发现京城内外有不少游手好闲之徒,聚赌成习,十分气恼。于是传旨:即刻建造一楼,把好赌博者囚于楼中。楼址...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因这几大“心魔”作怪而成为暴君的不乏其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为典型,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到成功人士遭遇的困扰与压力,也让人们获得启发与教训。  相似文献   

15.
公元1368年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由于他出身于农民深知百姓疾苦所以在执政以后对官吏执法很严十分注重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一天朱元璋散朝以后在庭院中散步忽然听到墙外传来争吵声有人哀声乞求道﹃这些米都是细心挑拣的这么远送米真不容易...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法律体系越来越健全,社会分工也形成了庞大的法律职业群体,而普通民众大多对日益繁多的法律文本不太熟悉,这说明普法教育还有巨大空间。我国古代社会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观念与现代社会有本质上的差异,但也产生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普法教育形式,可以为今天所借鉴。古代普法教育做得最好的要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的做法主要可概括为两点: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虽然不是建文帝出逃时的目的地和最后的归宿地,却是这位才华横溢,败在政治角逐中的明朝第二代皇帝留下遗迹最多的地方。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死在病床上,由此引出了一桩至今仍未弄清楚的历史悬案。朱元璋总计有26个儿子,16个女儿。儿子多了,难免会发生争夺继承权的事,为防患于未然,他按嫡长子  相似文献   

1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正宫娘娘”马皇后,深明大义,絮絮规谏,竭力辅佐夫君,为明初政权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后之一。马皇后出身于安徽宿州一个破产的富户家庭。母早亡,父亲从小就将她托付给友人郭子兴抚养。由于她端庄温柔,善解人意,颇得郭子兴夫妇怜爱。在元末红巾军起义时,郭子兴在濠州(今凤阳)起兵响应。就在这时,皇觉寺的一个贫苦和尚朱元璋投身到郭的帐下。朱元璋作战勇敢,屡建战功,深得郭子兴的赏识和器重,遂将年长四岁的义女许配给他为妻。从此,朱元璋得到了一个在生活上悉心照料、事业上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天津支部生活》2013,(3):31-31
虽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律令严苛,但在他治下的时代却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免费养老院、免费医院和免费公墓统统出现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一登基就出台了各种政策,试图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和“惠民药局”。  相似文献   

20.
《明史》载:有一次,明朝大臣茹太素向太祖皇帝朱元璋陈述时务,洋洋洒洒,长达万言,朱元璋听得腻烦,不禁龙颜大怒,命左右武士在百官面前将菇太素杖打一顿。事后,朱元璋对别人说,其实太素所要说的只有四件事,只要五百字足矣,何须用那么多文词,使人听后糊里糊涂,难明事理。如今那位被打的茹老先生早已作古,可他的弟子却繁衍不息。君不见现在有的领导的讲话稿,少则十来页,多达四、五十页,似乎不长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