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日益猖獗,其组织程度越来越严密,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犯罪气焰越来越嚣张,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1997年新刑法增设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这为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我国当前的刑事立法逐渐暴露出在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缺陷。本文从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及特点入手,分析立法缺陷,进而提出完善黑社会性质犯罪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治理方面的紧迫任务之一.根据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经验,应当在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基本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工作机制和立法完善三个方面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在政策方面,要根据犯罪特点灵活执行刑事政策,完善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政策和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管理对策;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对涉黑资产的分类处置模式;在立法方面,需要修改现行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民商事、行政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在解放后已经销声匿迹的黑社会犯罪又死灰复燃,并且在短时间内从黑社会犯罪的低级形态发展成为成熟的黑社会犯罪。然而我国的刑事立法却没有跟上黑社会犯罪发展的步伐,仍只是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的犯罪,严重阻碍了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实现。本文从黑社会犯罪的特征出发,对我国的黑社会刑事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杜镝 《法制与社会》2011,(35):259-26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组织性强,犯罪地域较广,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特征,由于近年“打黑除恶”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本文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了黑社会性质组在织与“恶势力”犯罪的区别,以及在定罪量刑方面值得探讨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论香港打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有组织及严重罪行条例》为打击香港地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香港地区在实施加重刑罚、打击洗黑钱犯罪及要求披露犯罪财富等方面的司法实践亦已趋于灵活,并在防止、侦查和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各环节上都已渐见成效。但香港打击黑社会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仍有值得改进的空间,主要是应当提高立法的预防性、前瞻性、完备性和针对性。具体而言,可以从打击黑社会主要犯罪、增设黑社会犯罪新罪名、修改刑法中对黑社会的定义以及考虑充公黑社会财富的特别立法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丘志馨 《政法学刊》2001,18(2):8-11
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犯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二款规定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罪”的罪名。该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我国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其犯罪主体只能是境外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全国受境外黑社会组织渗透影响最早和最严重的地区,鉴于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成员犯罪危害的严重性,必须完善对该犯罪行为的立法,加强打击的准确性和力度。  相似文献   

7.
韩玲 《行政与法》2012,(7):99-102
《刑法修正案(八)》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做了重大修改,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即"反黑三罪")以及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相关的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罪名进行了立法完善,这对于加大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力度,完善刑罚措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犯罪是国际上最为严重的犯罪,是有组织犯罪最典型的一种形式。在我国,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还没有出现,但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已经出现。这种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的产生与存在,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9.
鉴于我国尚未出现典型意义上的黑社会组织,我国《刑法》首创"黑社会性质组织"这一表述方式,意指"有些犯罪团伙虽然在组织规模、成员分工或采取各种非法手段获取犯罪收益等方面表现出黑社会组织特征,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与黑社会组织还有一定差距。因而兼具黑社会组织犯罪和犯罪集团的特征,对社会稳定已经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进行了刑法学与犯罪学意义上的界分,并采取后者的定义。其后在附带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原因、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分别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社会综合对策、立法对策、司法对策及国际合作对策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国的有组织犯罪的危害都是日趋严重,我国的社会治安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97年的刑法对有组织犯罪及其惩罚作了较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快速发展,在打击该犯罪时仍然不能尽如人意,本文具体分析我国《刑法》第294条所存在的缺陷,以求完善我国关于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反洗钱立法箭在弦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反洗钱立法宗旨和立法目的应该为:为打击洗钱犯罪,防范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等严重犯罪的违法所得及所产生的收益流入经济领域,维持金融市场和金融秩序的稳定,保障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依据有关法律和国际公约,制定中国的反洗钱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理论学术和立法、司法中对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部分问题定性和实践存在不足,本文拟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新情况、案件罪名、犯罪特征、法律打击机制缺陷、相关法律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港澳两地"反黑"工作成绩卓著,刑事立法完备。相比较而言,我国大陆地区的"反黑"刑事立法相对不够完善和系统。由于地理位置毗邻,香港、澳门两地区的黑社会还有向内地渗透的倾向。因此,研究港澳地区的"反黑"刑事立法,对于内地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港澳两地"反黑"刑事立法对策的分析,提出完善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几点构想,以更好地惩治黑社会(性质)犯罪。  相似文献   

15.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4,(12):274-275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大会就将"恐怖主义活动"、"黑社会犯罪"、"贩毒"列为"当今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可见,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危害性非常严重。黑社会性质犯罪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在组织构成、犯罪方式、反控制手段等方面均有别于一般集团犯罪。本文以非法控制为中心,着重分析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核心特征是非法控制,及当今中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针对黑恶势力日趋滋生曼延的态势,如何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迫在眉睫. 一、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严密刑事法网 (一)完善黑社会性质犯罪立法 一是增设黑社会犯罪罪名.当前,我国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法律规定仪存在于<刑法>第297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且可操作性都不强.因此,从有利于打击和遏制黑社会犯罪和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应当及时增加新罪名,使其具有适度的超前性,也使执法者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是世界公认的最严重的有组织犯罪之一。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进行严厉打击,十余年的严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空间被大大压缩。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最根本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为了逃避打击,也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正在向合法的经济领域进行渗透。这也是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发展趋势之一。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经济基础,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性质犯罪 ,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社会问题。近年来 ,黑社会性质犯罪在我国呈现出日趋泛滥的态势 ,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具有独特的行为特征 ,其防范对策和控制方略与其他一般团伙犯罪也有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刑法典第294条和其他关联条款为主体,以刑法修正案和相关法律解释等法律文件为补充的黑社会犯罪刑法惩治体系,人们对黑社会犯罪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犯罪形势、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相互影响也日渐增强.然而,由于规范与事实间存在的固有间隙,我国黑社会犯罪立法在观念上还存在较多问题与缺陷.若有效地与黑社会犯罪作斗争,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黑社会犯罪的演变过程与实际的发展形态来完善惩治黑社会犯罪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