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刑事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犯罪总体态势,包括犯罪现象和犯罪人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趋势,为了达到抗制犯罪的目的,采取刑罚和非刑罚等手段所制定的一系列方针和策略的总和。20世纪中期以来,国际基本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定罪政策上的非犯罪化、量刑政策上的非刑罚化、行刑政策上的非监禁化。  相似文献   

2.
为检验轻刑化的趋势和犯罪态势之间的关系,应当准确把握犯罪态势的内部构造.当前数据显示犯罪态势的特点是犯罪率有明显的增长,犯罪率的增长主要体现在经济犯罪、财产犯罪和过失犯罪等犯罪呈上升的趋势,但是同时暴力犯罪、有组织犯罪等严重犯罪呈下降趋势、重刑率和监禁刑率也呈下降趋势,总刑罚量得到适度控制,这意味着轻刑化的趋势与犯罪态势是内在平衡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计分析表明,中国的犯罪治理也迈入了崭新的时代。犯罪治理形势总体向好,犯罪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宏观层面,犯罪现象整体呈现数量、质量“双降”的特点;中观层面,财产犯罪仍是主要的犯罪类型,但数量和占比出现下降趋势,侵犯公共法益犯罪突出,危害公共安全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占比较大;微观层面,刑事案件主要罪名的排行也有相应变化,危险驾驶罪案件数量居于首位,财产犯罪中盗窃犯罪减少而诈骗犯罪增加。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整体向好,这既是加强社会治理的成果体现,也是工业化转型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的标志。同时,犯罪的网络化、链条化、组织化特点显现,表明信息化对犯罪手段、形式、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犯罪形势的变化必然要求相应调整我国犯罪治理的战略战术,改进刑事政策,完善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4.
夏伟 《法学论坛》2024,(1):63-73
在当前网络空间,有组织犯罪的“组织性”趋势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日益增强,并且其组织结构、犯罪参与形式以及组织控制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增强了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扩散性和危害性,导致有组织犯罪在网络空间中面临更大的治理困局。现有的刑法评价模式应该在节点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倡契合有组织犯罪当前特征的有机体论,将网络犯罪组织评价为功能成熟的犯罪有机体,并依据犯罪组织的进化方向确立多中心的犯罪参与行为评价机制,制定轻重有序的分类甄别治理方案。在治理机制层面,应当坚持“技法结合”与分阶段治理,重点治理不可替代的核心节点,并将治理范围逐步延伸至上下游的辅助节点,逐渐实现全链条治理。在治罪方法层面,应当将治理重心从外围犯罪转向核心犯罪,并实现对具体节点的穿透性治罪。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是广受国内各方关注的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特点和趋势,应当引起重视。本文着重分析了社会中的竞争所引起未成年人主客观环境的种种变化,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并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已经成为我国犯罪现象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已经成为犯罪的一种独立的类型。剖析女性犯罪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缓和女性犯罪的增长趋势。本文主要从大量的案件透出的女性犯罪特征和女性犯罪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原因入手,挖掘女性犯罪趋势增长的潜在危害性,并根据此来制定相应的打击、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以便更好的达到减少和逐渐消灭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夏纲 《犯罪研究》2000,(3):40-44
团伙犯罪,是刑事犯罪发展演变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遏制住团伙犯罪,就能控制住犯罪的规模性,进而有效控制住犯罪的质变。近年来,在日趋激烈的遏制与反遏制中,团伙犯罪演变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新情况。本文试图主要立足福州实际来对当前团伙犯罪的演变与遏制进行探讨。一、当前团伙犯罪的演变思考从全国来看,近年来由于受到第五次犯罪高峰的影响,团伙犯罪活动出现了量多质高的新特点。从我市情况  相似文献   

8.
赵文婧 《法制与社会》2012,(34):288-290
作为当代中国犯罪比例最大的青少年犯罪是近年来所有犯罪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性质恶化速度极快、类型也有所增加、犯罪手段的残忍程度不断升级,其趋势让人担心。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论述:简介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现状以及趋势;简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最后,重点论述青少年犯罪的三种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去年轰轰烈烈的重庆打黑行动体现了我国整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决心,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日趋泛滥的严峻形势。本文结合社会形势分析了当代我国黑社会犯罪的新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军 《中外法学》1995,(2):79-80
<正> 我们应对改革开放以来建立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的贪污贿赂犯罪应用预测加以重视,组织力量对其犯罪原因、特点、趋势进行比较系统的科学预测。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贪污贿赂犯罪的升降趋势与流向规律的预测,必须把其置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法制、社会风气以及人们的道德文明水准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加以考察。研究社会与经济发展引起的各种变革、变化同犯罪之间的联系,滋生和诱发贪污贿赂的各种原因、条件,对我国社会控制贪污贿赂犯罪能力作出正确判断,对犯罪率、犯罪趋势作出基本估计,并把地域性(县、地区)犯罪放在宏观的全社会背景下研究,找出其区域内犯罪特点,推断犯罪趋势、犯罪率,使预测结果符合当地的经济结构和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入世后对外贸易的扩大和递增,以外商单位为主体的犯罪不可避免并且必然增多。如何预防和惩治这类犯罪,保障对外贸易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引起有关方面特别是司法部门的重视。本文结合入世后国际经济贸易的背景,根据现行刑事法律对单位犯罪的规定,着重以三类外商单位犯罪即中国法人的外商三资企业犯罪、外国公司企业在华分支机构的犯罪以及外商单位在境外对我国的犯罪为研究对象,就这类犯罪的特征、范围和防治对策,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以求探讨和指教。 一、外商单位犯罪的趋势和特征 如果说单位犯罪是一定历史阶段市场经济的产…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 第一,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减少,但大要案数量和比例上升。第二,以侵占为特点的贪污犯罪案件数量和犯罪人数减少,而以权钱交易为特点的贿赂犯罪案件数量和比例上升。第三,窝案串案数量和涉案人数明显增多。第四,贪污贿赂犯罪手段出现新的变化,犯罪更加隐蔽狡猾。第五,贪污贿赂犯罪涉案领域更加广泛,犯罪行业化特征明显。第六,跨区域、跨境犯罪及作案后潜逃现象增多。第七,贪污贿赂犯罪危害后果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对广东地区刑事犯罪趋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群策 《政法学刊》2007,24(3):10-14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层面都产生深刻影响,它改变制约犯罪的各种因素,影响刑事犯罪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广东未来犯罪趋势同样有着重大影响和重要作用。从广东地区近年来的刑事犯罪数据看,经济全球化对犯罪数量变化、犯罪结构变化、犯罪主体变化、犯罪行为特点变化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犯罪及其法律完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科技、高智能的犯罪 ,其犯罪主体、犯罪手段、侵害客体、犯罪结果等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法律的稳定性和滞后性与计算机犯罪的发展速度极不适应 ,在管辖权、罪名设置、犯罪构成、处罚尺度等方面都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洗钱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普遍化并呈蔓延趋势,已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大公害,世界各国纷纷采取防治措施以应对。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反洗钱的立法与防治措施仍相对滞后,因此分析当前洗钱犯罪发展方式和危害特点,在我国立法的基础上借鉴他国经验,完善反洗钱犯罪防治对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女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更重要。但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现象有增多的趋势,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女大学生犯罪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女大学生犯罪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广东省2001-2006年网络侵财犯罪的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针对电子商务运用而实施的网络侵财犯罪,在犯罪数量上增长异常迅猛,犯罪结构上成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犯罪最为主要的犯罪形式,在犯罪主体上呈现出人数快速增长、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在犯罪手段上反映出犯罪人利用高科技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实施犯罪的状况。对此,随着电子商务在经济结构中必然成为最为主要的交易支付模式,防控和惩治网络侵财犯罪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于跃江 《政法学刊》2003,20(1):24-27
犯罪特征是反映犯罪全面属性的种概念,不能用单一特征说明犯罪本质。归纳犯罪特征应当贯彻法定性、全面性、明确性原则,并应与犯罪具体特征即犯罪构成有内在联系。犯罪特征的内容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特征是应当依法受刑罚处罚的客观危害性,主观特征是应当依法负刑事责任的主观责任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生着日益严重的经济犯罪现象,本文从犯罪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经济犯罪所表现出的新特征,以期能为司法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在我国普及、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整个社会对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计算机犯罪也从无到有。从有关部门公开报道的资料来看,我国计算机犯罪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986年开始发现计算机犯罪,由每年几起至几十起发展到现在的每年上百起,案件数量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1998年比1997年增加1倍,其中金融行业发案比例占61%,1999年仅金融系统的发案数量已达到1998年全年案件的水平,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亿元,而且案件的危害的领域、范围和程度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当前计算机犯罪还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突出,但可以预料大约在今后五年内,这类犯罪将会大量发生,成为社会危害性最大、最凶恶的犯罪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