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卞彬 《重庆行政》2016,(3):70-73
正纵观世界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重心区,几乎都布局在主要江河流域,流域经济区已成为各国重要的产业集聚带和城市密集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其发展涉及很多层次和内容,其中,促进长江航运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是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选准促进长江流域的航运物流产业大发展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起长江航运优势战略、突出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发展战略、强化航道优先发展战略、强化信息先导发展战略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必须以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为突破口,加快建设长江中游交通运输枢纽和物流快速大通道。武汉建设航运中心条件良好,但相比其他竞争城市,既有一定的优势,也面临严峻挑战。武汉航运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落后、现代化程度低、航道通行不畅、船舶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等。呼应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应从整合港口资源,加快基础设施、航道、船舶、信息化等建设,发展临港经济,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加快武汉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3.
秦尊文 《理论月刊》2013,(1):187-188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湖北既是中国近代的工商业中心、近代革命的策源地、八年抗战中后期的前沿阵地,也是现代中国的工商业重镇,是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支点。与湖北相比,招商局也有辉煌的历史和现在,它不仅是晚清洋务运动企业、中国近代航运的开拓者,也是当今国家驻港大型综合企业集团,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拓荒者。  相似文献   

4.
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创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了湖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新时期湖北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即旅游体制改革创新战略、旅游形象塑造创新战略、旅游资源开发创新战略、旅游产品打造创新战略、旅游市场营销创新战略、旅游企业改革创新战略、旅游区域联合创新战略等。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湖北省重视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步子不大,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地位在全国有所下降,把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到湖北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湖北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出发,分析湖北对第三产业的需求及发展第三产业的资源优势,探讨湖北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模式,对湖北经济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春明 《政策》2011,(12):4-16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强调:"要全力以赴,推动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真正使湖北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再次提出:"希望湖北的同志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发展的科  相似文献   

7.
《政策》2011,(8):1
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再次要求我们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定位,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更是湖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宝贵机遇,把构建战略支点作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战略支点的构建为旗帜,统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 湖北的产品发展战略,就是充分利用湖北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发展名优特新产品为导向,不断增强湖北经济的质量特征、外向特性及扩张特性,进而推动湖北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战略。推行这样一种产品发展战略,实质上是要使湖北拥有一批结构优化、质量上乘的名优特新产品,从而使湖北在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既涉及宏观发展战略、又联系企业微观经营活动的重大问题,必须引起全省企业界、理论界以及政府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政策》2013,(5):1-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更是一个涉及湖北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我们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到湖北发展的各项工作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湖北发展的"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我省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期、城镇化加速推进期,站在了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起跑线上,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发展,这将是湖北未来发展的一个长期形态。从服务于湖北"两圈一带"总体战略的视角,把着力点放在提高服务业集聚力与辐射力上,实施融合战略、创新战略、消费升级战略、城镇化驱动战略、延伸覆盖战略、比较优势战略、集群战略、开放战略等八大战略,推动湖北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确定湖北经济的发展战略,应把湖北放到华中、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大系统中,去把握湖北的战略地位,洞察省内外、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运用系统的观点和动态的观点去分析湖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权衡各种发展模式的利弊得失。这样,才能制定一个积极稳妥、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我们认为湖北经济的发展正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转折。一、湖北经济发展的外部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航运金融为重庆航运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船舶载重已达710万吨,港口吞吐量近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29万标箱。随着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航运对资金的需求每年在100亿元以上,但航运的金融服务能力与航运发展不太适应。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以及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需要不断提升重庆航运金融服务水平,增强重庆航运的集聚和辐射能  相似文献   

13.
正重庆航运近年来快速发展,运力达到640万载重吨,货运量达到1.5亿吨,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1.5亿吨,集装箱达到100万箱,但航运服务业软实力尤显不足。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增强重庆航运的聚集和辐射能力,抢抓大力发展航运服务业机遇,利用重庆航运的影响力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航运金融、保险、信息、电子商务等服务能力,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要素集聚、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世纪行》2012,(10):19-21
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根本动力,努力建设创新湖北。"创新,是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动力之源。建设"创新湖北",是"五个湖北"建设的关键所在。一、建设"创新湖北"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选择建设"创新湖北",是省委、省政府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从湖北发展的现实基础、新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的战略需求出发,  相似文献   

15.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成为国家核心战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当前时期,如何抢抓新机遇加快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是武汉市面临的一项重大研究和发展课题。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夯实和增强港口基础建设及通航能力;提升航运产业市场化水平;加快发展航运服务业;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强口岸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必须有地区的特色。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那些特色,就要分析湖北的省情,比较优势和劣势,扬长补短,从而提出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湖北的省情,概括起来,可以说有三大  相似文献   

17.
湖北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是影响湖北省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强化湖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投资,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改革和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是该地区摆脱贫困、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构建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制度,对提升民族地区经济自身的发展能力,缩小湖北东西部差距,促进湖北区域的平衡发展,实现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傅才武 《政策》2013,(4):62-65
湖北未来的10年,被称为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个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的年代,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赋予区域发展战略制高点的意义。湖北在构建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大省和领衔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完善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湖北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主两副"战略中,武汉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这一战略是对湖北"金三角"战略的完善和发展,确立了湖北区域发展和城市带动的总体思路。武汉要努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不仅要带动湖北发展,还要代表中部参与全国竞争,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这是武汉肩负的"中部责任"和"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一年多来,"一元多层次"战略的实施重点主要在于谋篇布局,湖北发展多点发力、多元支撑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当前,面对"五局之势"、"六大机遇",湖北需要推进战略的精耕细作,不断完善、充实、展开"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一是提升战略目标。伴随"中国梦"圆梦进程的加快,湖北肩负着更大的全局使命,需要更高的目标追求。要努力复兴湖北在国家发展历史上的市场枢纽、产业枢纽、创新枢纽、文化枢纽地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