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感受台湾     
去年金秋时节,我有幸赴台湾参加了“2002年第五回世界易经大会”,虽然来去匆匆,浮光掠影,却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安阳籍台胞回故乡寻根、探亲、祭祖、观光旅游、参加经贸洽谈,安阳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都给予了热情款待。台胞们也屡屡邀请我们赴台进一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因此,在我们赴台之前,得到信息的台胞便主动联系,询问赴台的时间和联系方式。我们到达台湾的当晚便有台胞派人来住地看望。次日下午,张润书教授、高安泽教授、李士堂先生和安阳同乡会副会长张明文博士等4人代表安阳籍台胞来到我们住宿…  相似文献   

3.
感受台湾     
吴亚明 《黄埔》2006,(1):54-55
去了12次台湾,不敢说对那里的情况非常熟悉,只能说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说实在的,撇开政治乱象不谈,总的看来,台湾还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经济水平高,社会秩序好,文化气息浓厚,人们的公德意识强,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和自治能力也较强。就拿语言来讲,大多数台湾同胞的言谈话语之间,无不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感。同台湾同胞打交道,你基本上不用担心会有语言的隔阂,虽然有许多人习惯讲闽南话、客家话,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讲“国语”,也就是大陆人所说的普通话。当然,他们的普通话有独特的台湾味道,但足以让初来乍到的大陆同胞消除许多生疏感。加上…  相似文献   

4.
5.
台湾的情愫     
随着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日渐频繁,这辈子到宝岛台湾已不再是令人惧悚的噩梦。我今年一连接到3份邀请函,有的是列入旅游项目,有的是专程去的,如亚太经济发展促进会、台湾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3家单位组织的名为首届"祖国大陆杰出创新人才赴台湾考察团",搞得很隆重,将由台湾经贸文化交流中心为考察团成员颁发"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爱国使者"荣誉金匾,还有其他待遇不一一列举。我寻思再三,区区既不杰出,又无创新,且对经贸完全不感兴趣,参加这个团,担当不起。同样经香港、泰国抵达台湾,同样11天,不如就加入包头市黄河经济文化研究会组织的赴台观光团。该团离退休老  相似文献   

6.
詹高越 《台声》2002,(2):21-22
我对美丽富饶的家乡台湾,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眷恋。尽管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对家乡已经有了很多了解,尽管台湾多年前开放探亲,台湾的亲戚大多来过,但我还是盼望着,能够亲身感受故乡山水的灵秀气息,能够在家乡与亲友团聚。2001年10月16日至23日,应台湾工笔画学会理事长张克齐先生的邀请,我随天津轻院艺术设计访问团访问了台湾,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彰化县永靖乡新庄村是父亲出生、成长的地方。现在大伯家的堂兄一家仍在这里从事着养花业。养花业是个附加值较高的农业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堂兄一家以种花为业,据说一…  相似文献   

7.
尚道 《台声》2007,(3):60-63
由中国日报社、中国紫檀博物馆、台湾中华花灯艺术学会、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海峡两岸花卉灯会”,从2月15日-3月5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美国图谋分离台湾内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在安徽黄山脚下风光旖旎的太平湖,湖北岸黄山区的永丰乡有个名叫岭下苏家的山村。偏僻的村子虽小,却因为出了名扬海峡两岸的才女苏雪林,也因为苏雪林最近选择了归葬故里,渐渐地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0.
元非 《台声》2007,(1):112-11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昧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李敬臣 《半月谈》2005,(4):68-69
到了辞旧迎新的日子,令我想起前不久在我国台湾省参访时的一些见闻。台湾有一些新东西,新到举世无双。台湾也有不少旧事物,旧到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07,(7):37-39
6月23日,台湾《中国时报》刊出对萧万长的专访,揭开其相关经济政策的理念。面对台湾地区的困境,萧万长露出忧心直言:“台湾不能再这样下去,不把握这一、两年的机会,台湾未来让人不能想象。”  相似文献   

13.
王海军 《台声》2011,(1):67-68
回大陆之后,时常有人问起我,台湾怎么样?我总是无以应答,因为台湾带给我太多太多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嘉璐 《台声》2006,(5):54-54
为把台湾少数民族研究列为新的学术增长点,同时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的学识和文化交流搭建起坚实的平台,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的“首届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于4月5日拉开帷幕。中央民族大学校长鄂义太、台湾少数民族教授代表团团长蔡中涵和中央民族大学台湾少数民族研究所首任所长刘宝明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宝明在讲话中提到,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交往源远流长,且具有广阔的前景。其中,学术交流在两岸关系交往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大陆少数民族的最高学府,其师生愿与台湾少数民族学者共同努力,为两岸少数民族交流做…  相似文献   

15.
<正>民进党不是不懂得工商界对它的支持是有条件的和需要回报的,但是它内部坚定、刚性的意识形态约束却阻碍了它在这方面的努力。在台湾政治发展的进程中,民进党从一开始就与国民党形成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发展到今天,观察家们对如下的观点似乎是达成了高度的认同:国民党搞经济是把好手但不能较好地引领政治发展;民进党长于政治斗争的策略而短于发展民生经济。公允地说,国民党虽然因贪腐不堪而下台,但台湾经济能够实现现代化的转型,能够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甚至在今天还能经得起长期政治动荡的折腾,不能不与国民党时期理性、稳健、成熟的经济政策打下的牢固基础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6.
得助于出口的强劲增长和工业生产的增长 ,2 0 0 2年台湾经济从它 3 0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逐渐恢复过来 ,而出口与工业生产的增长则是由于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所带来的。但高失业率在短期内甚至在长期内仍将是台湾经济的难题之一。“非典”传染病的拖长将会给台湾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 ,特别是在旅游业方面。2 0 0 2年宏观经济评估台湾经济在 2 0 0 2年有了平稳的恢复。台湾“经济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所编制的经济测示指标说明 ,从 2 0 0 2年起台湾经济已从前 15个月的“弱质”指标转向“稳健化”指标。 2 0 0 2年第三季度与第四季度台湾的国…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推动豫剧事业的繁荣进步,应河南省文化厅、省台办的邀请,台湾豫剧团一行 48人于 4月 20日至 5月 5日来到我省,在郑州、洛阳、济源、濮阳、驻马店、周口、许昌等 7个城市进行了 10场观摩演出。台湾豫剧艺术家的精湛表演,给河南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豫剧的故乡,台湾豫剧团的青年演员们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贪婪地吮吸着豫剧源头文化的丰富营养。生长在“戏窝子”里的河南戏迷也初次领略了台湾豫剧的风采。 他们以讲河南话为荣 会讲河南话,是台湾豫剧团对每一位演员的基本要求。河南话讲得地道不地道,反…  相似文献   

18.
读2000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首气盖千秋的《谒延平祠》出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9.
台湾行     
台湾——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自童年记事起,就早已将它铭刻在心——祖国的宝岛、一颗闪耀在深蓝色太平洋上的璀璨明珠;陌生,却因它远隔万水千山,海峡两岸由于历史原因,一直长期隔断了往来与联系。近十几年来,两岸的交流随着各方努力和大陆改革的春风而日益增  相似文献   

20.
金芒 《台声》2003,(8):38-39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百家姓氏,古而有之。其实我中华民族的姓氏还远不止这些。目前,大陆近13亿人的姓氏多达3000多个。在宝岛台湾,2300万人使用的姓氏则将近1700个。在台湾百姓中代代相传着“唐山过台湾”的故事,说的就是台湾各姓氏同胞的祖先当年从“唐山”(即大陆)跨越台湾海峡,在台湾披荆斩棘、开拓建设、保卫家园的感人事迹。台湾的百家姓氏究竟有哪些感人的故事?他们与大陆又有何渊源关系?记者专门讨教了台湾乡亲郑坚老先生。郑老先生曾任全国台联副会长、台声杂志社社长,今年已是76岁高龄,听他讲台湾百家姓的故事,就像是唱起了唐山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