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当代社会,突发事件可谓"和平年代的战争"。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往往还要注意应对"战争"中的舆情。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作为一种公共关系,其阶段划分为预见规避期、危险控制期、紧急应对期、  相似文献   

2.
黄燕 《中国减灾》2014,(11):22-23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在网络发达、信息传输迅速的当代社会,突发事件可谓“和平年代的战争”.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政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同时,往往还要注意应对“战争”中的舆情。  相似文献   

3.
李湖 《群众》2007,(3):64-65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往往迅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议论  相似文献   

4.
《今日上海》2013,(2):62-63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将于2013年5月1日实施。任何人不得编造传播突发事件虚假信息。《办法》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相似文献   

5.
郭少辉 《中国保安》2010,(10):36-38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分为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4大类。近年来,大规模自然灾害、有预谋的恐怖袭击、突发性政治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在全球呈高发态势,成为影响各国社会稳定的制约性因素。在一些西方国家,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健全科学的突发事件预警、处置机制,成为政府和各类民  相似文献   

6.
<正>一、涉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含义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条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目前,国内对"涉外突发事件"一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综合其他专家学者的观点可将其概括为:具有一定涉外因素、可能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秩序和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相似文献   

8.
黄样兴 《江西政报》2008,(19):40-42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资金的管理就是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在编制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有所加强,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应急管理还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应急资金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应急资金是指应对突发事件的资金。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绘制了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前提是要保证国家和社会长治久安,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善于预防、应对突发事件。进入网络社会后突发事件生成了许多新特点,例如,具有快速爆发性、源头多元性、网上网下连锁性及迅速蔓延性等新特点。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少地方发生突发事件后靠政府一家单打独斗应付局面,政府仍在运用传统的模式应对突发事件,结果往往使政府威信严重受损,置自己于被动的地位。新形势下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建构应对突发事件防范平台,科学制定以预防为主的应对策略,打开应对突发事件和推进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试论“突发事件”预防工作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眉 《大连干部学刊》2008,24(11):31-32
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如何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减轻或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严重社会危害,成为执政党和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预防”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首要环节和最重要工作。政府不仅是法定的“预防”工作的领导机关和责任主体,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保障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因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当而积累、激发,由部分公众参与,有一定组织和目的,采取围堵党政机关、静坐请愿、阻塞交通、集会、聚众闹事、群体上访等行为,并对政府管理和社会秩序造成影响的事件。"[1]诚如定义所体现的,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凸显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建设完整规范的政府应急管理框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加强应急管理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研究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分析概括了现代政府应急管理的整体框架内容 ,提出了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框架设计的建议。一、对应急管理的界定突发事件通常又被称为紧急事件 (侧重于强调处置事件的紧迫性、时间性 )、危机事件 (侧重于强调事件的规模和影响程度 ) ,一般是指突然发生并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应对的重大事件。从不同角度出发 ,人们将突发事件划分为各种各样的类型。比较常见的做法 ,是将突发事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自然灾害 ,如…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是指来自内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各类突发事件,该事件使社会大众的安全、财产等面临严重威胁[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2020年以极快速度蔓延全球,极大地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演化成一场大型的综合公共危机,表现出复杂性、突发性、危险性等一系列特点.如何有效地应对这场疫情危机成为各个国家的首要目标,而紧缺物资的采购和调度成为地方政府疫情防控的短板.因此,跨领域跨主体的协同治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4.
西方选举制度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自由的选举,就没有民主政治."[1]现代民主政治中,各种政治制度都染上了选举的色彩,因为"政府的持续和构成政府党派的力量都是由选举制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近些年来处置金融危机、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抗击非典、歼灭禽流感等事件来看,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突发事件一般是指难以预料、突然发生、关系全局安危的重大事件,具有复杂性、破坏性、危险性等特点。正确应对突发性事件,对  相似文献   

16.
一、相关名词1.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2.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之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3.应急管理应急概念是对应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所谓危险,有人的危险、物…  相似文献   

17.
辽政办发[2008]2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举措,全省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措施、抓好落实,切实全面履行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确保突发事件应对法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根据  相似文献   

18.
王晖  何振 《求索》2011,(1):60-62
转型期县域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出现了与过去不同的发展态势,也凸显了县级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能力的不足,如何有效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已成为了县级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县级政府应从多方面来建设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即超前预警能力、果断的现场控制能力、主导舆论导向能力、妥当的善后能力等,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显著增加,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为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着手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应急管理,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与媒体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众是突发事件最直接的承灾主体.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政府有责任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地向社会公众传递和发布有关突发事件发生、演进与处置的信息。这不仅是满足社会公众知情权的需要.还有助于消除各种流言和谣言.避免出现过度恐慌和引发次生、衍生灾害.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媒体报道有效地发布相关信息.既是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也是塑造责任政府、促进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