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具有公法意义上的行政主体和私法意义上的民事主体的双重身份。随着高校行政诉讼案的日益增多 ,高校的行政法地位受到广泛关注 ,必须明确高校的行政主体地位 ,才能有力地推进高校的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究竞存在不存在行政行为?存在哪些行政行为?本文围绕这个问题,从高校是否能作为行政主体的分析入手,提出高校作为授权主体,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同时,对高校行政行为进行界定,探讨了几种主要的高校行政行为,并对高校行政行为的规范提出了一些法学思考。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具备行政主体资格;高等学校作为行政主体具有与一般行政主体不同的特征;高等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行政法规定的作为社会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和教育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4.
戴小春 《求索》2008,(9):160-161
在高校不同组织层面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权利”主体。其中,作为组织类“权利”主体之代言人的个人拥有双重“权利”身份。“双重”权利的混淆,以及某些主体“权利”被忽视或者否定等,带来了高校各类“权利”主体的“实然权力”与各自的“权利”和“应然权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高校的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理清高校主体类型层级的“权利”与“权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公安行政执法中 ,处罚主体及处罚实施人非常混乱。文章认为 :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中 ,履行内部管理职能的机构不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 ;履行外部管理职能的机构中 ,除消防监督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公安边防部门外 ,其他部门也不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 ,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公安行政处罚。公安派出所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 ,但交警中队不是公安行政处罚主体。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履行对外公安行政管理职责的人民警察 ,在履行法定的行政管理职责时是公安行政人。联防队员、交通协管员、警察院校的师生不是公安行政人  相似文献   

6.
卢佩玲 《前进》2000,(11):46-47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行政法关系的第一要素。解决任何行政法问题,都要涉及到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又是双方的,传统行政法注重行政主体的研究,对另一行政法主体的一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比较少。对行政法主体的研究侧重于一方,会导致法律关系主体要素的失衡。所以对行政相对人的关注,就至关重要了。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作为法律关系的一方属于非常重要的范畴。它在行政关系中以不行使国家权力为其主要特征。首先,行政相对人是…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行政行为是指其行使依法律授权的、为保障公共教育职能实现而实施的各种对教育合同的存续与教育目的实现直接有关的行为,此时的高校成为行政主体。其公权力具体包括录取权、学籍管理权、奖惩权、考试权、证书颁发权以及强化的民事管理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补偿主体的确定是行政补偿的首要环节。我国现行与行政补偿有关的法律没有确定补偿主体的指导原则,补偿主体往往就是征收主体,这种政府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模式极易引发“政群对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行政补偿应以“受益者补偿”作为其主体确定基准,同时探讨了我国行政补偿主体的现存类型及存在问题,提出健全我国行政补偿主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政府及其部门将车辆管理所公示为"受委托执法组织",而各级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将车辆管理所认定为"规章授权的组织",在行政主体理论看来,两种定性实则产生不同法律后果,尽力区分车管所的两种定性,澄清认识,消除适法困惑,进一步明确车管所作为"规章授权的组织"的"身份"。  相似文献   

10.
行政主体的社会关切回应是我国行政法治中一种新的行政法现象,有着非常特殊的法律地位.其具有改换行政主体执法理念、革新行政主体义务体系、构型行政法治内涵与和谐社会关系的价值.然而,我国目前似乎更多的侧重于其作为行政主体职权的属性,我们认为,应将其看作行政主体的一种法定而积极的义务.使行政主体对社会关切进行积极梳理,慎重解读社会关切焦点,严格社会关切回应的时间节点,切实把握社会关切回应的内容,并对迟滞回应社会关切问题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曾望军 《前沿》2009,(3):160-162
由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类行政组织逐渐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能。在现行的行政法律体制下,类行政组织并不必然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由此导致相对人行政诉讼权利的缺失。在界定类行政组织的基础上.从类行政组织权利来源、性质。类行政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可行性和必要条件两个方面可以推导出类行政组织在公共管理中具备行政组织主体资格,从而使类行政组织的公共管理行为具有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复议与信访作为行政救济制度,均为行政主体内部自我纠错的方式。其中行政复议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为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便捷、廉价解决行政纠纷的形式,在行政救济法律制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信访则是中国特有的解决行政纠纷的机制,具有非程序性、不确定性和浓厚的人治色彩,缺乏法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主体理论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现有行政主体理论之缺失,然后借鉴国际上通行的行政主体概念,试图重新构建我国的行政主体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将行政主体分为享有行政主体、过程行政主体和实施行政主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严格规范主义与自由裁量主义的有机结合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法理基础 ,而行政法所具有的成文法局限性使行政自由裁量因素的介入成为可能。我国立法中给予行政主体相当大的自由裁量权限 ,易导致行政主体滥用职权和裁量的不合理性。因此 ,应健全对行政自由裁量的法律制约机制 ,确立合理性原则作为法治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从原则上进行控制 ;完善行政实体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诉讼法 ,从规则上进行控制 ;建立行政公开制度、参照先例制度等 ,从制度上实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论公职人员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祖爱 《理论月刊》2006,(9):103-105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权利保护,不仅是保证公职人员基本权利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需要。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公职人员具有双重的身份,一方面他作为行政主体的组成人员,代表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代表的是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他又同外部相对人一样,也有自己特定的个人利益,并同行政主体之间形成行政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的行政主体资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行政法的角度分析,高校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高校对学生的管理行为涉及到学生的受教育权等重大权益,具有强制性、单方性、自由裁量性的特点.因而应把高校的管理行为纳入行政法治的轨道.而现实中因高校性质不明而导致学生救济不力,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议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建立行政复议前置的行政诉讼体制,以维护高校管理的威信,保障学生的合法受教育权益.  相似文献   

17.
杜玉韬 《前沿》2008,(7):132-134
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问题实际是指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问题。综观世界各国,由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法律传统以及行政法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差异,由此形成各国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模式。我国目前关于行政强制执行权的归属还没有定论,笔者认为应将国外现行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制度进行厘清,以期对我国行政强制执行主体设置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行政道德特征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在国家行政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既具有一般职业道德所具有的鲜明的职业性,特定的对象性,社会的公共性以及实践的操作性等一般特征,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外在的强制性和社会的示范性等特殊性。新时期我国行政道德应具有如下特点:道德的主体性,主体的平等性及义利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产生了公域和私域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行政主体,这是行政分权理论的必然结果。然而,由于政治国家存在扩张的天然倾向,原本应当由社会组织行使的行政权力被国家吞噬。随着市民社会的成熟与完善,被吞噬的行政权力又逐渐回归到市民社会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从而,“行政还权”理论成为了认识行政主体多样化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高校实现和谐行政管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华 《理论月刊》2009,(6):105-107
高校行政管理作为高校主要的辅助系统,为高等院校实现和优化其教学、科研两大主要职能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持作用,本文阐述了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探讨了高校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行政管理的能力,实现和谐的高校行政管理的措施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