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陈锦华 《传承》2008,(1):8-11
在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新的争论,加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引起一些人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对主张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的种种责疑和批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于1990年8月18日受命出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直到1993年调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这是我一生经历中面临困难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2.
3.
王英 《群众》2008,(12):49-5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尤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传媒主体日益丰富,形成了报刊、图书、电视、电台、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传媒不仅开展经营活动,而且逐渐走上了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传媒经济也成为一种独特而且重要的经济形式。纵观我国传媒经济30年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历程中党的五次重大转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在改革与建设的每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我们党都面临着需要选择什么样发展道路的重大抉择和紧随其后的重大转折。从总体上看,"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党的十四大;"由依靠政策治国转向依法治国"的党的十五大;"由片面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着力解决的问题的基础上 ,论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社会主义史上的地位 :它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史上关于改革的事业及精神 ,开辟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道路 ,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共政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潭 《湖湘论坛》2009,22(4):10-13
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30年,是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成长的3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众所周知,这种社会主义变革和转型主要体现为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宏大转轨,展示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治理逻辑,凸显了体制转轨与政策变迁中的中国模式和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问题的认识,并体现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有关讲话和报告中。了解党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深化,对于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谭永灼 《桂海论丛》2001,17(6):51-5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运用和发展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科学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 ,正确分析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相适应和不相适应的两个方面 ;二是坚持改革与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相联系的观点 ,深刻阐明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三是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 ,牢固确立生产力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绝对权威地位 ;四是以改革的实践 ,丰富、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会议提出了要改革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会议深入讨论了农业问题,制定了加快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为改革开放找到了一个最佳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吕东升 《政策》2005,(12):12-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与发展进入 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笔者认为,如 果说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是研究要不要发展,掀开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序幕;1993年11月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相似文献   

11.
《大连干部学刊》2014,(2):19-20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 会议背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经过十五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蓬勃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此时,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2月18日同志们: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就是要充分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9-10
答:经过改革开放头20年的艰苦奋斗,到上个世纪末,我国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进入新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4.
张谨 《岭南学刊》2012,(3):15-17
从文化的意义上讲,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除了我们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照搬前苏联模式之外,传统的权力至上、人治观念、绝对平均、保守思想等因素始终成为其“保护带”。从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讲话到2012年3月“两会”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诸多论述,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理解日渐深刻。  相似文献   

15.
唐庆 《理论月刊》2004,3(2):36-38
从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角度,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进一步理解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坚持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壮大社会主义力量,缩小资本主义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在对原有体制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认识水平,这种反思与探索存在明显不足,并最终偏离了正确的轨道而中断。本文意图对毛泽东改革探索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并确立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之后,在3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中国对内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求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对外不断打开国门,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我们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回顾总结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的伟大历程,是伟大创举,艰难探索的历程;是整体推进。成功跨越的历程。展望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景,是不断完善,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预期。  相似文献   

20.
《政策瞭望》2013,(12):1-1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经过20多年不懈探索,大胆实践,我们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遥望前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依然是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引航之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理论和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