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贤军 《传承》2007,(7):28-29
唯物辩证法具有革命批判的本质,体现了深刻的创新精神。唯物辩证法作为发展观、逻辑和认识论的统一,深刻揭示了客观事物发展自我否定、自我批判的革命本性,以及人类认识通过实践、以否定的形式不断"逼近"客观事物内部联系的创新本质。它是迄今为止最深刻最丰富的发展思想,也为认识的不断前进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宋剑 《理论月刊》2007,(7):23-25
邓小平同志不仅一贯倡导全党同志要学习辩证法,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自觉运用辩证法。本文认为,邓小平同志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恢复了生产力与物质利益在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的实践中的基础地位与决定性作用,体现辩证法与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统一;二是将历史辩证法与系统辩证法统一于社会历史发展之中;三是创造性地运用矛盾的辩证法解决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曾经“借助于辩证法”,它在现时代的新发展更需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本文着重阐明如何辩证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及其继承者,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体系,而是活生生的发展着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民政部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探索的实践课题,也是一个急需深入研究的理论课题。笔者拟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结合民政工作,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唯物辩证法与一般系统论的关系是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进行研究的一个热门又颇多歧义的问题。这一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仅就唯物辩证法和一般系统论的异同以及唯物辩证法应如何对待一般系统论的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系统方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哲学界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的问题。科学地回答这一问题,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问题的提出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系统方法开始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显露头角,七十年代以后迅速地  相似文献   

7.
关于叶燮的艺术本源论,即他所说的“诗之原”,学术界几乎一致认为是以“理事情”为主的唯物主义反映论。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试图从事实出发,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发展观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而发展”、“怎样实现发展”、“如何评价发展”这四个问题上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内涵。在“什么是发展”问题上深刻揭示了发展的本质从发展的内涵来看,一些地方和个人曾奉行的发展观把发展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发展,并进而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这实质上是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使得对发展的理解陷入片面化。从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酸雨污染欧美大地七十年代末期,美国维珍尼亚北部威林格城下了三天毛毛雨。这毛毛雨是酸雨,比柠檬叶还酸,酸性比普通雨高千倍。雨后,全城树叶飘零,鲜花凋谢,田野毫无生气。在加拿大,有四千个湖泊因为酸雨而变成没有生命存在的“死湖”,还有一万二千个湖泊也将变成“死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识的相对性出发,探讨庄子认识论的特色,认为庄子认识论具有相对性,但并非相对主义.庄子认识论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最大特色即是凌轹百家,独标新价值.庄子并不是历史倒退论者、不可知论者,其思想也并不完全是唯心主义.<庄子·内篇>里不见庄子彻底否定文化知识的片言只语,拿外篇、杂篇来给庄子认识论定位并不十分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文化的差异根源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源起。中国文化起源的沃土是农耕经济结构,其初步形成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从秦到清代,是封建制度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西方文化的形成有两个渊源,一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二是基督教文化。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可以归纳为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的差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也要了解西方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融合中西文化差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谈到毛泽东同志对唯物辩证法的贡献时写道:“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不能把辩证法看作是可以死记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  相似文献   

13.
目前通行的哲学教科书,几乎一致地把唯物辩证法仅仅理解为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此一说,还不足以全面地反映唯物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和毛泽东同志创造的整党整风形式,是唯物辩证法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自觉运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全面整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认真地加以思考,才能加深理解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相似文献   

15.
4年一度的世界足球顶级盛事——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已经在韩、日落下帷幕。中国球迷经过44年漫长而又艰辛的等待,终于看到了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随着中国队首次踏进“世界杯”,广大球迷议论话题的中心之一便是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米卢蒂诺维奇(以下简称“米卢”)。喜欢足球的中学生不在少数,政治教师可以利用“米卢”这一“资源”,因势利导,结合学生所学的哲学原理,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做一点“文章”,使课堂教学气氛以及在指导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气氛活跃起来,趣味盎然。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一些想法,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究竟有几条?大家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明确肯定辩证法有三条规律,“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当时,由于哲学战线上主要的任务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因此,他们花了很大精力论证辩证法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未曾深入研究辩证法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的  相似文献   

17.
1、十五大报告在世纪之交“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必须解决的“种种矛盾”和必须澄清的“种种疑虑”,以“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立论,把“种种矛盾”的解决奠立于现实基础之上,表明报告中所体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19.
马克思基于对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预期提出了"双重使命论".该论断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后继学者对于"双重使命论"的历史作用和适用范围有意地歪曲或无意地放大了.这两种错误倾向已经成为唯物史现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20.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世界观方面讲,其科学性表现在它对整个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整个世界都处在一个相互联系、永恒发展之中;作为方法论来讲,它是“批判的、革命的”,认识的辩证法以客观辩证法为基础,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而这种反映不仅在于“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恩选集》一卷,第19页),使“现存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