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知情同意权包括充分知情权和自我决定权,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医患纠纷,保护患者利益。《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告知义务的内容,平衡了医疗机构和患者的关系,但缺乏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配套救济制度,也没有关于患者意思表示能力的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晓燕 《前沿》2012,(10):49-51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公民权利意识不断提高,由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引发的医患纠纷逐年增加,加强患者知情同意权保护的呼声随之高涨。因此,准确解读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深入剖析我国现行立法的相关规定及不足、进而提出完善建议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医方特殊干预权与患方知情同意权因权利立法缺失造成的权利冲突,成为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我国关于医方特殊干预权和患方知情同意权规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特殊干预权的行使范围比较模糊,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不明确,关于告知义务的规定存在弊端,现有法律内容冲突,层次不统一,适用主体不明确等方面。解决医患权利冲突,要建立专门性法律以完善立法规范体系,明确医方特殊干预权和患方知情同意权的行使主体,在严格界定知情同意权的行使范围和代行使程序的问题中,建立诊前知情同意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4.
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临床试验民事法律关系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民法视阈中,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是一项持续性的精神性具体人格权,是一项被《侵权责任法》确认了的法定权利。它的法律意义和法律效力在于其直接影响着临床试验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消灭,这与常规医疗中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存在明显区别。受试者知情同意权被侵害后,发生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请求权选择问题上,主张侵权责任请求权对保护受试者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刘昂 《湖湘论坛》2015,28(2):94-97
医疗"知情同意权"(Informed Consent)作为英美法系的产物,是一项重要的私法原则,在其历史发展的嬗变中,始终与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等重要人格权概念密切交织着;在美国医疗诉讼法律史中,知情同意权有着严密的逻辑演进路径,经历了从"医师标准"到"患者标准"再到"理性人标准"的嬗变,形成了一项独特的免责特权制度。同时,对"知情同意权"的适用和侵权保险保障机制做出了合理的规制,这对当前我国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法律启示。  相似文献   

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实施宣告我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税收作为一种“公法之债”,其法律关系往往以民事法律关系为前提和基础,形成“民法定性在前,税法定性在后”的法律秩序。《民法典》合同编占据整个法典的半壁江山,相关的合同新规会对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等税法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对此,税法应积极回应这些合同新规,根据实际需要对税法的相关理论和规则予以调适,进而促进与《民法典》合同新规的衔接与协调。  相似文献   

8.
韩荣 《长白学刊》2021,(1):99-105
从担保行为历史、担保合同效力立法、司法实践的角度考查,担保制度经历了从人格向契约、再由契约向政策的变迁,各阶段的效力规定均体现了特定的社会背景并具有时代适应性.民法典对保证及物权担保合同中主从合同的效力关系进行了统一规定,其法定主义立场重申了对担保秩序稳定性的价值追求,反映了立法者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担保现实时追求公平的整...  相似文献   

9.
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现代市场经济法治保障中发挥着最为基础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确立了完善、统一的合同制度。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结束了我国以民法通则规定的合同制度为龙头,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的局面,构建了统一的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对医疗过失判定规则修改的幅度不大,基本继受了《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我国以往对医疗过失判定规则的解释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条文的解释难以形成共识和部分条文的解释结论欠妥。在对医疗过失判定规则进行解释时应对其解释路径进行科学定位,然后才能对医疗过失判定的具体的规则进行正确的解读。衡量医疗过失的标准是医疗水平标准,而不是诊疗规范标准。违反诊疗规范应推定有过失。衡量医疗水平应考虑诊疗规范因素、地域因素、资质因素。我国《民法典》对证明困境下医疗过失的判定作出了特殊规定,学界对伪造、篡改病历等行为与医疗过失的关系存在争议,这些行为的存在应推定有医疗过失,医疗机构可以进行反证。  相似文献   

11.
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中,合同编以六编分编之中最多的条文比重,足显其分量。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共23章428条。  相似文献   

12.
2020年初,新冠疫情开始蔓延,我国迅速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并制定相应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措施具有突然性、强制性,系非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构成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势变更。在承租人请求减免房屋租金的案件中,法院应当区分承租房屋的性质并依据或参照既有政策,综合考量双方的损失、经济能力、风险负担的能力等因素,从有利于保护当事人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的角度考虑,援引民法典情势变更规则,依据公平原则合理地调整房屋租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14.
范忠信 《探索与争鸣》2023,(3):132-146+180
《民法典》确立公序良俗原则,意味着既确认“习惯”“公序良俗”为民事法源,又确认“公序良俗”为习惯法源的是非标准,这一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于承认民间社会生活自发生成的规矩秩序为民事补充法源,承认人民大众有集体无意识参与民事法源创制的权利。这既是从苏维埃法制理念向当代世界法治理念的升华,也是回归中华人文价值暨世界共同价值的升华。这一进步意义可以从公序良俗作为习惯法源之“宪法”、确立公序良俗原则的政治变革意义、当前民事立法司法的公序良俗省察、通过风俗习惯认识和把握公序良俗等角度入手作分析解说。  相似文献   

15.
自《民法典》颁布以来,生态环境修复得到了实体法上的支持,同时也引起了诸多争议。从逻辑上看,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适用应当以法律性质的明确为前提。结合《民法典》的立法进程和体系安排,可以明确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传统民法理论上恢复原状责任的环境法延伸,在《民法典》中写入生态环境修复责任这一公益性质条款体现出公私法协同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价值归旨。面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相关制度在立法上的缺失,应当结合生态环境修复成本限度的科学前提,明确履行时限,统一修复标准,完善监管体系,为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构建起规范意义上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是在现行《婚姻法》《收养法》基础上按照"既不推倒重来,也不照单全收"的思路编纂而成的。入典后的婚姻家庭编,不仅延续了1950年婚姻法、1980年婚姻法以及2001年婚姻法修改所秉持的人文情怀和价值追求,而且于传承中因应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而创新,在婚姻家庭  相似文献   

17.
陈小君 《探索与争鸣》2020,(5):38-45+157
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过程中,《民法典》的出台可为其供给私法方案。通过向社会生活领域持续注入私法自治因子,我国国家治理软实力将不断增强;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民法版块加以完善,我国国家治理的法治水平将极大提升;通过对本土重大关键问题予以化解,我国国家治理改革中诸多现实障碍将被清理;通过对民生持续改善以及对人民福祉不断增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在我国国家治理改革中将切实落地;通过民法公平原则对我国发展实践中公平内涵的拓展,主体平等与意思自由将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下公平理念新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8.
李智慧 《前沿》2005,(10):134-137
要约和承诺是导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不可缺少的两项行为。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要约和承诺的规定基本采纳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但也结合我国实际对某些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本文就《合同法》与《公约》合同成立问题展开讨论和比较分析,以求深入理解公约及相关国内法。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删除了《合同法》第51条,对于配偶单方转让股权的效力认定,不宜再简单化以无权处分否认其效力,善意取得制度亦已应对不周。《民法典》框架下,股权乃独立的权利类型,股权之收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股权本身非属共有关系之客体。股权之处分权应归属于登记一方,登记股东未经配偶同意对外转让股权原则上不影响其对外转让的效力;配偶未经登记股东同意即以登记股东名义对外转让,该行为效力可适用表见代理规则予以认定。  相似文献   

20.
"交付+登记"为我国特殊动产物权变动所特有的形式要件,这一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在司法实践中易造成法律适用的困扰。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数宗司法解释均注意到这一问题,早在《买卖合同解释》时期,最高人民法院就表明了欲以交付取代登记的态度,至《物权法解释(一)》出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的"善意第三人"实质上仅剩对特殊动产享有物权的人。在司法解释的冲击下,综合考量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特殊动产物权变动的形式要件,未来民法典不应再坚守原来的二元体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