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有行政、法律、经济三种手段,但在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导和约束。从理论上讲,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主要包括对以下几种法律制度的运用押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律调控;税收法律调控;金融法律调控。因此政府可以从以下法律层面进行调控押加强相关调控主体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协调;完善有关调控主体的法律责任,确保调控措施得以贯彻施行;完善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法制,真正发挥税法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宏观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2.
余亚亮 《法制与社会》2014,(16):234-235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有行政、法律、经济三种手段,但在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导和约束。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进行法律手段的宏观调控,规避房地产市场的法律行为,有利于规范房地产经济运行秩序,使房地产市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以房地产市场调控为切入点,在分析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通过阐述法律制度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意义,重点探讨了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法律对策,旨在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进行法律思考,以期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采取了"零首付"的促销方式,北京亦庄的某楼盘也出现了"全盘无首付"促销活动,成为了北京首个"零首付"楼盘。而对于这种不同寻常的销售模式,购房者多心有余悸地采取观望态度。"零首付"是否真的有那么便宜?是否会存在相应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个月,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包括房地产贷款的"两道红线"。为抑制楼市"虚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倪虹带队赴上海、深圳等地调研督导房地产市场情况。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年内累计房地产调控政策次数已达97次。一些人担心,楼市会陷入越上涨越调控、越调控越上涨的"老怪圈"。  相似文献   

5.
胡志翔 《法制与社会》2011,(23):101-102
我国采取了诸多监管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但是从实际效果上看,并没有实现降低房价的调控目标。这些措施中的某些部分甚至存在限制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扩大户籍制度的效应等问题,存在合法性瑕疵,且"一刀切"的限购政策不甚合理。房地产市场中的金融监管应该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为监管目标,利用法律调控机制而不是行政调控手段实现对房地产市场的有效调控,避免劣质信贷,防范次贷危机。本文主要从金融法律监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法律调控政策,且从金融法、民商法、行政法等角度分析了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商品房市场的调控不应一律以房价下跌或者房价稳定为目标,而是应该以商品房市场的和谐稳定与繁荣增长为目标,同时还应该以合理合法的调控措施促进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公平、政府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陆的预售商品房"按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房预售是目前房地产采用的一种主要交易方式,人们习惯上称为"按揭"购房。从法律上讲,"按揭"的概念是否正确?商品房预售是"按揭"还是"抵押"?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当前国际国内背景下,有必要从法律角度理清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存在的法律关系,并在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关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在我国已有的法律框架内,指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生存的法律土壤。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房地产市场法律监管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才雨琳 《法制与社会》2010,(31):108-108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个逐步规范和完善的过程。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断提高,法律监管措施不断增加,国内房地产市场面临着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房地产市场法律监管仍然存在一些空白点和盲区。本文从分析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法律监管体制的特点出发,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就如何有效地完善法律监管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存在于房地产开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但主要的法律风险表现在房地产企业内部法律风险,签订和履行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行政上的法律风险,商品房销售中的法律风险等。防范这些法律风险需要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自觉守法、诚信经营,强化房地产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重视合同的签订与管理,避免房地产企业合同纠纷,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房地产企业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0.
宋贻强 《法学杂志》2005,26(5):115-116
尽管从16世纪以来,法律已成为社会调控的主要手段,但在调控的内容、对象、方式、范围、时间、条件和结果等方面,法律调控又存在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认真分析和研究,正确把握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特别是目前我国对房地产调控的形势,是目前我国从事建筑领域法律服务的专业律师开拓诉讼和非诉讼业务的前提,也是迎接挑战和机遇的前提。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中国目前房地产的形势;二是在目前千载难逢的形势下,律师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开拓建筑领域的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业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备什么样的法律内涵?本文作者从法律"真"和"善"的角度对和谐社会主义的法律内涵进行了解析,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内涵是一个系统体系,对于法制建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大的方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真"和"善"两个角度兼顾立法、执法、司法三大方面才能真正把握和谐社会法律内涵的精髓。  相似文献   

13.
谢冬慧 《法学论坛》2007,22(6):38-43
《法律的任务》一书是庞德对法学理论的贡献之一.在该书中,庞德从美国社会现实出发,赋予法律以特定的内涵,认为法律作为国家重要的社会调控方式,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特别是在高度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无论是"应然"还是"实然"的法律都担负着神圣的使命.它以调整社会利益为核心,促进社会的文明,保障社会的安全.但是,由于诸多因素,法律在社会运行中,实际效果如何,是我们应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未来法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庆国 《法制与社会》2013,(26):276-277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开发面临的法律纠纷、涉诉争议逐渐增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房地产企业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房地产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随即成为诸多解决关键问题的重点。本文主要分析在房地产企业开发中存在的法律风险以及对企业风险防控的相关策略进行研究,从实战中总结对房地产开发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孙琼 《法制与社会》2011,(13):101-102
房地产投资信托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高收益率也让投资者趋之若鹜。但是高收益带来的也是高风险。如何降低房地产投资信托中投资者面临的风险?本文从法律角度分析了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风险,并且提出了规避风险的一些立法上的建议。主要包括增强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流通性和对受托人在法律上进行更全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徐永建  周征 《法人》2014,(5):56-58
正为什么企业法律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法律工作应如何思考、定位和创造价值?对此还须从法律、法律职业、法律思维、企业的本质等根源上系统剖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得以确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企业法律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重大进步。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在一些企业,法律工作主要靠外部力量推动,尚未成为管理层的内生需求,法律部门被边缘化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企业法律工  相似文献   

17.
周边 《法制与社会》2012,(10):15-16,19
关于法律规定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剪不断理还乱,一方面"徙法不足以自行",没有实践的法律规定,显然是毫无用处的;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切完全按照法律规定来进行,似乎又会衍生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法律规定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从法律规定与法律实践之间的统一、冲突两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景辉 《法学》2018,(1):3-18
"是否存在习惯法"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它包括两个子问题:第一,是否存在"习惯法"这种独特的法律类型?第二,习惯是否在说明法律的性质时是不可或缺的概念要素?对于前一个问题,由于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法律领域的习惯,要么是制定法的内容、要么是判例法的内容、要么根本就不是法律,所以并不存在习惯法这种独特的法律类型。对于后一个问题而言,习惯与法律性质的理论连接,依赖于"化约论"这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然而,化约论只是主张要说明法律的性质必然诉诸某种社会事实,但并没有必然指向习惯这种社会事实,所以这种类型的习惯法观念也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9.
薛军福 《中外法学》1993,(3):62-67,80
<正> 1990年1月1日,台湾当局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地区"的名义提出了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英文简写 GATT,下文简称为"总协定")的申请。由于自1949年10月1日以来统治台湾、澎湖、金门和马祖等岛屿的台湾当局只是中国的一个事实上的地方政府,因此,台湾当局申请加入总协定引起了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其中主要有:(1)台湾地区目前是否具有总协定所规定的单独关税地区的法律地位?如果尚不具有,那么台湾地区要获得这一法律地位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2)台湾地区加入总协定的适当法律途径是什么?这些问题能否顺利解决,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恢复中国缔约方地位以及台湾地区加入总协定的进程,而且还会对海峡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分两个部分对上述问题从法律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金融调控法与金融监管法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法理学有关法律部门调整对象单一性的理论,金融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由金融调控法、金融监管法以及金融交易法等三部分组成。但长期以来,经济法学研究忽略了这一点,尤其是在宏观调控法的研究上,即表现为随意把与金融调控法性质迥异的金融监管法或金融交易法划入宏观调控法体系。当然,如果说金融交易法与金融调控法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话,金融监管法与金融调控法之间则确实存在着让人容易混淆的地方;为此,我们必须从调整对象、法律行为以及法律渊源三方面入手,对金融监管法与金融调控法的差异作出区分与比较,以求对金融法与宏观调控法的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