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家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第二胎的政策。但有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后,仍然生育第二胎,理由是要送给他人收养。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终于面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管辖错误"列为申请再审的理由。作为我国一项独创,该规定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但围绕其具体实施的配套规定却不尽完善。本文试从管辖错误作为再审理由的客体范围及主体范围两方面探讨管辖错误作为再审理由的限制范围。  相似文献   

3.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终于面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将"管辖错误"列为申请再审的理由。作为我国一项独创,该规定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但其作为再审的理由值得商榷,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证了管辖错误不宜作为再审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当事人基于法定的事实和理由认为有错误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存在应当再审的事实和理由而由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我国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5.
1856年,他生于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斯米里昂小村。在母亲的眼里,他是一个乖巧、听话、懂事、从不犯错误的孩子。他非常聪明,看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在众多孩子中。最受母亲喜爱。  相似文献   

6.
在民事生活领域,人们对错误的困惑与分歧,从各国民法典就民事错误的立法和有关学者的民事错误的理论所表现出的差异与分歧便很容易地确证。笔者认为,民事错误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一种利益和风险的分配:于犯错误方,如果基于正当的理由摆脱先前  相似文献   

7.
所谓裁判纠正制度,是指对裁判文书中出现的错误或遗漏如何纠正的各种规则。一般而言,这些错误既包括事实认定、证据采信、适用法律、裁判理由等直接影响裁判结果方面的错误或遗漏,也包括裁判书的误写、误算、  相似文献   

8.
治安管理处罚说明理由制度就是公安机关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拟作出或者作出处罚时,必须向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说明作出该处罚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理由、证据和自由裁量的主要因素的制度。它的法理基础是宪法中"国家车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以及行政控权理论,拟给予处罚时没有说明理由以及说明理由时间倒置,将导致处罚决定无效;说明理由错误或者不充分并不影响正式处罚决定的效力。  相似文献   

9.
“不知法不免责”(Ignorantia juris non excusat)原则起源于一概不允许认识错误的诺曼底时代的绝对责任,它意味着行为人“在作为主观的犯罪成立要件的犯意中,不要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1〕在传统上,理论界一般将刑法中的错误分类为“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事实认识错误在13世纪的布莱克顿(Bracton)的教科书中,已经被承认为抗辩理由;与此相对,关于不知法律或者法律认识错误,却一直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乃至不影响量刑,于是形成了以下局面:不知法律有害,但不知事实无害(Juris ignorantia noeet,faeti nonnocet.)。换一个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10.
刑事抗诉是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或裁定确有错误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法定诉讼程序要求人民法院重新审理的诉讼活动。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刑事判决或裁定时如果发现确有错误,且抗诉理由充分的情况下,一般还应分析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将"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作为提起再审的理由之一,值得商榷,因为其对民事诉讼的既判力产生了过度的破坏,不利于法院生效裁判的稳定性与权威性;民事诉讼法对管辖错误已经规定了一些相应的救济措施,并能起到有效的救济,若再将再审作为其救济的途径,势必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有违诉讼效益的原则.所以文中从既判力原则.诉讼效益、管辖错误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反对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章剑生 《华中电力》2020,(2):184-192
郴州饭垄堆矿业有限公司与国土资源部等国土资源行政复议决定再审案争点之一是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在司法审查中,对于涉及专业性判断理由的审查,法院应当保持对行政必要的尊重。将“程序过程审查”作为一种司法审查的方式导入本案,使得法院审查更具有针对性,审查方法也呈多元化。对于行政行为不说明理由的,可以认定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相似文献   

13.
Q编辑同志:被告人张某犯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市检察院认为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附加刑应为没收财产而非罚金,向我院提出抗诉。我院认为,检察院抗诉理由成立,原判认定事实清楚,但适用法律错误,  相似文献   

14.
《政府法制》2009,(11):58-64
201.人民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告可以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 A.正确 B.错误 202.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开庭审理。( ) A.正确 B.错误。  相似文献   

15.
郁瀚文 《法制与社会》2012,(13):109-110
当前,各国都在被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所困扰。有关犯罪研究表明:初次犯罪年纪越小,再次犯罪可能性越大;再次犯罪的次数越多,终止犯罪的可能性越小。所以,当一个孩子触犯刑事法律进入司法程序后,司法机关给予他(她)怎样的对待,能否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防止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这个孩子的人生有着很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母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道德与践行》一书"孝悌"篇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一个人的根本,只有懂得和做到了孝顺,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爱,"儿行千里母担忧"是母爱,"孟母三迁,择邻而处"还是母爱。在成长的道路上,母爱始终一路与我相伴。母爱赐予我关爱和呵护,母亲是我身边无话不说的朋友,给予我鼓励,带给我幸福。母亲对孩子的关爱都是不平凡的。在孩子犯了错误之后,母亲总是怀着一颗慈爱、包容的心,耐心地教育孩子。甚至孩子犯了罪,走进了监狱的大门,母亲也依然没有放弃孩子,依然持续地给孩子爱。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执行异议制度的确立,同时也赋予了执行机构对案外人提  相似文献   

18.
格言解析 不知法律不免责的格言,常被译为不知法律不免罪、不知法律不宽恕、不知法律不赦、法律错误不被允许等.格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一项原则:“在作为主观的犯罪成立要件的犯意中,不要求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这一原则起源于一概不允许认识错误的、诺曼底时代的绝对责任.事实认识错误在13世纪布莱克顿的教科书中,已被承认为抗辩理由;与此相对,关于不知法律或者法律认识错误,却一直不影响犯罪的成立,乃至不影响量刑.于是,形成了以下局面:不知法律有害,但不知事实无害.换一个角度来说,不知事实免责,但不知法律不免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诉法第208条规定:“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上述规定,确立了我国的执行异议制度,学者们一般将之简称为执行异议,当事人以外的对执  相似文献   

20.
对案外人提出执行异议的错误裁判也应抗诉汪世俊案外人就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理由成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法院又不予采纳,人民检察院能否提出抗诉?对此,民诉法第一百八十五条没有规定。由于案外人不是诉讼参与人,不具备申诉人的主体资格,一旦法院不予采纳,案外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