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说过,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涌现过“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鲁迅先生认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伟  相似文献   

2.
吴国群 《今日浙江》2001,(17):38-41
在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毛泽东在他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所作的著名论断,早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凡是20世纪的过来人,大都对于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和伟大  相似文献   

3.
(一)邓小平文艺理论是在纠正左的错误、拨乱反正的伟大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曾经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最集中的体现。这是因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包括革命文艺的实践,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方针、原则,为文艺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然而,由于毛泽东晚年左的思想,对知识分子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的不信任情绪,曾经发动了对优秀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错误批判,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林彪、”四人帮”出于其反动的立场和不可告人的目的,把毛泽东的错误推向极端。邓小平在拨乱反正、纠…  相似文献   

4.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在他的战斗的一生中,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政治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不朽作品,而且就文艺创作的典型化问题,发表过许多  相似文献   

5.
全明威 《桂海论丛》2021,37(1):57-60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关于伟大斗争的思想,主要包括:开展伟大斗争的意义、目标方向、实现路径等。其中,实现路径包括永葆伟大斗争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作用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毛泽东关于伟大斗争的思想是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研究毛泽东关于伟大斗争的思想,对于我们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政治图式的核心是国家公共权力的主体归属问题,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建国前,以“异化的权力”为“革命”政治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建国后,以“权力的异化”为“革命后”政治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说,解决和保持国家政权的人民性,是毛泽东“人民民主”政治图式的中心内容。' “异化的权力”:“革命” 阶段政治设计的核心指向 毛泽东始终将国家政权作为自己政治视野关注的焦点。他认为,政权是属于人民的,可是人民却遭受着旧政权…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鲁迅是现代中国两位伟大人物。尽管两人生活经历迥然不同,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也有诸多差异,甚至从未谋面相识,但是,他们都承认相互间有着思想方面的联系。如鲁迅逝世前不久郑重地表示: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即“那切切实实,足踏在地上,为着现在的中国人的生存而流血奋斗者,我得引为同志,是自以为光荣的”(《鲁迅全集》1981年版第六卷589页,以下只注卷页);毛泽东在晚年深情地说过:“我和鲁迅的心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回顾党的历史时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改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开始的又一次伟大革命”。上述论述不仅高度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多年来的光辉历程,科学、准确地评价了两次中国革命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的理论建树。毛泽东是在中国农民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的吸引下,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农民观的;毛泽东选择农村,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对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农民革命,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文化革命旗手鲁迅的那支“金不换”的笔,真象一把无比锐利的解剖刀,一面烛隐发微、洞察一切的照妖镜。在它的剖析下,那些隐藏在革命营垒里的“蛀虫”、“暗探”、“人面东西”等等,纷纷露出了原形而无处藏身。鲁迅正是通过《三月的租界》这篇短文,活活地剥下了那个化名为狄克即张春桥的画皮的。今天,我们重新学习这篇光辉的杂文,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鲁迅的伟大品格和彻底革命精神,进一步认清“四人帮”的反动阶级本质,具有莫大的教益。  相似文献   

11.
在毛泽东的《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中,对其颔联“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的诠解,臧克家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8月第一版)是这样的:“长征是伟大的,但是比较起来,长征中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还不算令人难堪,1948年攻打锦州之战能否取胜,才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重大问题。”作者认为,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已经进入了战略决战阶段。为了夺取全国胜利,党中央决定组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而攻打锦州又是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一仗。由此可见,攻打锦州就意  相似文献   

12.
在毛泽东同志领导艺术中有一个最普遍、最显著、最令人瞩目的特征,那就是“结合”。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浩繁论述中,一贯倡导“结合”的领导艺术。其表述除“结合”一词,还有“配合”、“兼顾”、“并举”、“统一”诸说,但用得最多的是“结合”。 关于领导的总方针、总原则,毛泽东同志阐明为: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要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这就是说,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97页。以下简称《五卷》)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他创立了完整的革命理论。新中国建立以后,他又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明确的改革思想。只是当时不叫改革,而称社会主义革命。这些革命思想中包含了后来改革理论的刍型。今天把它发掘出来也是颇有意义的。 一、社会改革是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毛泽东认为:人类社会的更替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以后还有没有矛盾?毛泽东批评了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他说:“有些人说社  相似文献   

14.
关于鲁迅的话题向来有点儿敏感。习惯了把他老人家当作匕首和投枪 ,当作文坛神圣 ,因此一旦还原成凡人 ,人们总得有个适应过程。假如在还原成凡人的进程中操之过急 ,指摘起他老人家的不足之处来 ,那就有“砍旗”的嫌疑了。说到底 ,鲁迅是毛泽东充分肯定的 ,伟大领袖尚且将他当作伟大旗手 ,凡夫俗子们还有什么好说三道四的?可是 ,新近披露的一封毛泽东的信颇有意味。那是1939年11月7日毛泽东致周扬的信 ,其中有一段对鲁迅的评论 :“鲁迅表现农民着重其黑暗面 ,封建主义的一面 ,忽略其英勇斗争、反抗地主 ,即民主主义的一面 ,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是国内外人们公认的革命“史诗”,是千古绝唱。本文试对毛泽东诗词中山的意象含蕴和美学追求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时下,有一股不正常的“泛文化”现象,即凡事都往文化上沾边。某些文化商贩,怀着一种猎奇心理,大写特写所谓的“名人轶事”,进行伪劣文化传播。有一篇谈名人趣事的文章,说是鲁迅先生不仅很怪,而且怪到出现了怪癖——养蝎虎。就是养那种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动物。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养蝎虎,竟被贴上“蝎虎文化”的金,实在令人匪夷所思。最近又看到了另一篇更为令人惊诧的文章——《毛泽东的“抽烟文化研究”》。这篇奇文很有“功夫”,它以比蝎虎文章更为“深刻、细致、丰富”的文笔,从毛泽东的烟史考证,到毛泽东的烟瘾评估;从毛泽东的香烟“品牌文化”,到毛泽东吸烟的“烟具文化”,一展无余。最后,作者的结论是:毛泽东是个伟人,伟大之处也包括他的吸烟。呜呼!这究竟是文学的枯竭、文化的悲哀,还是文人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与毛泽东两人从未谋面,但他们以诗歌的形式达成了二十世纪最具有深度的心灵默契与无言交流。两颗诗心穿越时空相会的一瞬,将定格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并留下深深的印记。二十世纪中国,鲁迅是文学家,毛泽东是革命家,两个人虽然从未见面,但是他们不谋而合,都写旧体诗,表现了一种基于精神气质上的共同爱好与兴趣。毛泽东晚年曾经说:"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这句话不易索解。撇开共同的革命追求、共同的政治信  相似文献   

18.
教师道德亦称“师德”。教师重视“师德”修养,要求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以不愧“为人师表”,这在我国历史上教育界素具优良传统。就现代教育史来说,许多教育家以“师德”著称于世。例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一生以教育为天职的崇高精神道德,被誉尊为“万师师表”。无产阶级的卓越教育家鲁迅先生,以教育青年为己任,“俯首甘为孺子牛”,被尊称为“做人的一个模范”,“是一位以身作则的伟大教育家”。还有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他全心全意为创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毕生贡献的崇高品质,被毛泽东同志称道是“革命…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诗人。他的诗词公开发表的虽只有50首(实际流传的则不止此数),但却是人们公认的革命“史诗”。随着毛泽东诗词的传播,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也不断形成热潮。本文试就国内四十余年来毛泽东诗词学习、研究情况,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加以概略的叙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生产力哲学”对毛泽东“实践哲学”的继承和推进胡义成世界上的任何革命性飞跃,包括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都是以某种哲学革命为伴随物的。我们党七十多年来,在实践上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在理论上则是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和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