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除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目标。中国政府大规模扶贫成功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实现了从温饱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的转变,成为世界反贫困领域的翘楚。我国扶贫目标也从解决温饱到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发展问题,扶贫理念从救济式扶贫到资源开发式扶贫继而转入绿色生态扶贫阶段。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体制改革带动型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八七扶贫攻坚和制度化扶贫等阶段。扶贫战备从开发式扶贫向绿色生态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2.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我国、特别是我国的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数量非常庞大。1978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有2.5亿人,1993年,我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由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30.7%下降到8.7%。从1994年到2000年七年间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攻坚战。因此。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贫困范围广泛,贫困标准不明确,缺乏基础数据按照2011年新扶贫标准,就是每天l美元即年收人2300元计算(世界银行的贫闲标准是1.25美元),估计贫困人数占农村人口的15%至18%之间,约为l亿人左右。现阶段农村贫困的主要特征有:一是贫困人数的绝对规模还很庞大;二是贫困人口下降速度减缓,并时有反弹现象;三是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自身发展空间有限。另外,农村社会救助对象的甄别缺乏统一认同的标准。农村困难群众数量较大,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有着很大差距,实际操作时的认定非常困难。如果掌握不好,救助制度的实施就会偏离目标。  相似文献   

4.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村有2.2亿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978年的30.78%降为2000年的3%左右。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农村扶贫工作收效巨大。但是也要看到农村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全国农村尚有3000万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人口中贫困的比重还比较高,且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贫困程度较  相似文献   

5.
来仪 《实践》2008,(2):18-19
民族地区的消除贫困与“两个共同”的关系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逐渐消除贫困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现实目标并且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按我国确定的国家贫困线统计,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至2002年的282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比例从31.6%下降为3.5%。即使加上低收入农民人口5825万.也仅占农村总人口的11.0%。  相似文献   

6.
黎光武 《当代贵州》2008,(15):57-58
贵州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垒面发展,扶贫开发具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贵州是一个山区农业省份,农业总量小,农村人口多,乡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0%以上,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问题始终突出。截止到2007年束,全省农村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还有603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总量的13.1%,  相似文献   

7.
经过以往三个阶段的扶贫,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同时一般经济增长的缓贫效应在减缓,农村贫困人口正面临可能滑入文化性贫困境地的危险。要解决这一问题,资金扶贫是基础,技术扶贫是关键,教育扶贫是根本。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容乐观.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农村教育不发达、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劳动者技能匮乏与人口过剩并存,扶贫任务依然艰巨.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提升西部农村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含量,是西部农村扶贫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国内速读     
《当代贵州》2011,(32):8-8
扶贫十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6700万 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43.8亿元人民币,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6700万。  相似文献   

10.
怒江州是一个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自治州,目前,有近一半的农村人口还处于深度贫困之中。客观地看,这部分人口已经丧失基本生存条件。只有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丧失生存条件的特困群众的脱贫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扶贫攻坚中的返贫现象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致力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从而使大批贫困人口脱离了困境,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下降到目前的3000多万,贫困状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随着脱贫人口的增加和主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脱贫后又重新返贫的人口越来越多,在现存贫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返贫现象突出。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返贫,彻底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扶贫攻坚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返贫的基本特点与危害 扶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12.
揭开“贫困帽”下的机制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理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500万以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但最近国内曝光了“假穷”、“哭穷”、争戴“贫困帽”和以贫为荣等现象.彰显了我国现有扶贫机制设计的不合理以及扶贫政策的滞后。也就是说.如果不创新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效率.即使投资力度再大.也解决不了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碧江区扶贫攻坚现状 截至2012年7月,碧江区有农村贫困户14039户42833人,其中:扶贫户6258户21481人:五保户168户239人:低保户5155户14599人;扶贫低保户2158户6513人。而在“十二五”期间,碧江区以扶贫攻坚为民生理念,大力实施精准扶贫,顺利完成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4.92万人。截至2016年7月,碧江区尚有贫困户6899户,涉及人口为27200人,此外,还有贫困村34个。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昌文 《支部生活》2006,(8):34-35
一、住茅草房、杈杈房、不得温饱的贫困群众始终牵动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贫困地区急需“输血”。云南地处边疆民族地区,受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据统计,到2002年底,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仍有764万,占农村总人口的21.89%,约占全国农村低收入人口的11.2%,其中年收入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仍有286万。低收入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首位,国家重点扶持县数量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14,(12):17-18
正贵州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贫穷与落后仍然是困扰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主要问题,尽管2013年全省减少贫困人口166万人,有6个县、172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但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面貌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截至去年底,全省还有757万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人口总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居全国之首。习近平同志强调,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目前贵州省已  相似文献   

17.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胡锦涛同志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深刻阐释了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一个地处黔西北高原偏远山区拥有140.32万人口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10年前发展不快、开发不力、开放不够是最大的县情,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达24.37万人(原扶贫标准1196元),贫困发生率达到22%;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12,(4):58
1.国务院新闻办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指出,农村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10.2%下降到2010年的——%。  相似文献   

19.
宕昌是陇南市9个县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致富难度最大的一个县。截至2007年底,全县仍有25个扶贫乡(镇)、326个扶贫重点村,分别占全县总乡(镇)、村数的100%和97.6%;有14.11万贫困人口(其中绝对贫困人口6.24万人,低收入人口7.87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一半以上,居全省、全市  相似文献   

20.
庄浪是我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小康化程度仅为62.8%,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贫困人口3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80%,扶贫攻坚任务紧,转型跨越担子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