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印尼选民在2004年的三次直选总统投票表决使印尼的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民主党候选人苏西洛当选为印尼首位直选总统,人们期待这位被印尼媒体称为"SBY"或"会思考的将军"的总统将在印尼实行改革,给印尼带来繁荣和生机,结束印尼多年来经济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与前总统相比,苏西洛对治理国家以及制定政策的细节更感兴趣,所以他面临的危险是他的政治对手所主宰的国会,这将令其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正紧锣密鼓、激烈争夺下届白宫宝座。可以说,这是一场两党及其候选人之间谁能赢得选民广泛支持、谁能左右美国人心理、谁能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谁能掌握新的竞选技巧的角逐。从中可以看到,美国总统选举不仅仅取决于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如何,其他许多因素都会对选举的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选举大体上可以分为初选和大选两部分。初选旨在选出两党各自的总统候选人。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的发展,总统初选已经成为美国民众影响政治发展的主要途径,对于凝聚本党人气、形成本党纲领、调动选民热情,以及锻炼总统参选人都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美国的总统初选从1月3日艾奥瓦州基层党团会议开始后,历经2月5日“超级星期二”,已经有过半数的州产生选举结果。从目前形势来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已呼之欲出,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最早将在3月上旬产生。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第二次总统选举经过1996年6月16日和7月3日两轮投票,叶利钦最终战胜主要竞争对手人民爱国力量联盟候选人、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竞选连任总统成功。此次总统选举充分展示了俄罗斯选民的政治心态和政治愿望。一、政治倾向与经济利益紧密相联决定政治进程的社会政治因素除  相似文献   

5.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以来,拉美政治进程的最显著现象之一就是"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持续活跃。本文辨析和界定了"局外人"的概念,对拉美国家总统候选人进行归类,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与影响,讨论了"局外人"与民粹主义者的关系。本文认为,"局外人"总统候选人的崛起源于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巩固、选举制度设计的影响、政党体系的开放、政党格局的变动以及"局外人"候选人自身的比较优势。"局外人"总统候选人带给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影响是相当微妙的:一方面,他们敢于指出政治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弊病,批判了建制政党对选民的辜负;另一方面,对拉美国家民主体制的运行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拉美国家而言,"局外人"当选总统并非偶然、孤立的事件,而将是政治发展进程中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拉美国家需要构建强有力的政党和制度化的政党体系,从而减少导致政治"局外人"产生和崛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美国政党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美 国民主、共和两党通过政党的标签和认同作用, 划定了两党总统候选人特定的选民群;再利用其历 史形成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强大的筹资能力, 强力支持他们感兴趣的总统候选人, 对美国总统选举 产生很大的影响。了解美国政党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总统选举, 有助于预 见美国总统选举, 从而有利于把握美国政治的脉搏。  相似文献   

7.
6月12日,美国得克萨斯州州长、前总统布什的长子乔治·W·布什正式宣布竞选200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16日,美国副总统戈尔也正式宣布参加美下届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竞选,共和、民主两党围绕明年大选的政治斗争拉开序幕。目前小布什的呼声高涨,大有入主白宫之势...  相似文献   

8.
一、选举情况 举世瞩目的俄罗斯总统选举于1996年6月16日举行,参加投票的选民7574.4万人,占登记选民的69.8%。现总统叶利钦得票率是35.28%,久加诺夫获32.04%,前第14集团军司令列别德14.52%,“亚博卢”联盟领导人亚夫林斯基7.34%,自民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5.7%,其他候选人得票均未超过1%。此次参加投票人数符合法定人数(50%),选举有效。但因无任何候选人得票超过50%,故定:于7月3日进行第二轮选举,由得票最多的前两人,即叶利钦和久加诺夫角逐。在第二轮选举中参加投票的选民达68.89%,叶利钦最终以53.8%对40.3%的得票率击败久加诺夫蝉联俄罗斯总统。  相似文献   

9.
2012 年美国总统大选具有不同以往的特殊性。一方面,美国民众希望选出一位能够 将美国经济带出低谷,维持美国在全球主导地位的总统;另一方面,黑人总统奥巴马与最有可能与 共和党候选人的摩门教派的罗姆尼竞争,成为美国大选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盖洛普民调显示, 现有总统施政满意度、经济信心指数和国家发展方向满意度都低于历史上总统竞选连任时的水 平,经济复苏状况将成为影响奥巴马能否连任的关键因素。与奥巴马相比,罗姆尼如何聚拢党内各 派的支持是其面临的主要挑战,而在外交政策和竞选资金方面,罗姆尼与奥巴马有较大差距。当前 罗姆尼的民意支持率仍落后于奥巴马。奥巴马在女性选民、中间选民和政治倾向摇摆的州中有更 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0.
11月3日美国将举行第52届总统选举和第193届国会选举(改选100名参议员中的35名和众议院全体435名议员)。迄今为止的竞选情况表明,今年确是美国的“一个不寻常的选举年”,选民对现状极为不满,对两党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强烈要求“变革现状”;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影响下降;得克萨斯州亿万富翁罗斯·佩罗作为独立人士半途杀出参加总统竞选,一度出现两党总统候选人克林赖、布什和佩罗三人进行旗鼓相当、激烈角逐的局面;最近佩罗突然退出竞选,又从三人角逐回复到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大选前的两党初选过程,反映出当前美国政治社会的一些突出特点.在布什执政近8年后,美国民众对政治现状不满,强烈要求变革,求新求变的政治人物受到选民追捧;各种议题当中,经济议题目前最受选民关注,同时美国国内经济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盛行;保守主义势力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膨胀之后盛极而衰,保守派与共和党的联盟出现松动;当前美国国内总体政治气候明显不利于共和党,但由于多重原因,两党的差距并没有明显表现在总统候选人的民意支持度对比上.  相似文献   

12.
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5日格鲁吉亚前总统、"统一民族运动"候选人萨卡什维利以53.47%的得票率战胜其他6位候选人,再度当选格鲁吉亚总统,并于1月20日宣誓就职,开始他为期四年的第二个总统任期。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11日,菲律宾举行了自1986年“二月革命”以来的第二次全国大选。这也是该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全国选举。全国3414万登记选民有约2700万选民参加了投票,超过了选民总数的80%。到5月11目投票正式开始为止,共计有10名总统候选人,9名副总统候选人,另外还有约200名众参议员候选人。这些数字都是创纪录的。在总统选举中,上届副总统埃斯特拉达不负众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菲律宾独立以来的第9位总统。一、竞选力量强弱分明这次大选与前几届相比,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较早就出现了政党力量强弱对比明显的情况。虽然创纪录地出…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1月15日巴西顺利地举行了29年来的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参加本届大选投票的选民共有8200多万,其中约有85%的人是第一次参加投票选举总统,而几乎一半的选民年龄在35岁以下,选民投票率高达88.07%。这在巴西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第一轮选举中,国家复兴党的费尔南多·科洛尔·德梅洛获28%的选票,居首位;获第二名的是巴西人民阵线的候选人、巴西劳工党领袖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他获得16%的选票。也就是说,没有一位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票。这样,两位得票最多的候选人要在12月17日第二轮选举中再度交锋,胜者于1990年3月15日就任巴西联邦共  相似文献   

15.
5月10日是菲律宾总统大选日,约有75%的选民参加了选举。由于菲律宾采取的是人工计票方式,因此大选结果几个星期后才能见分晓。在参选的五位总统候选人中,真正有实力问鼎总统宝座的是联盟候选人、现任总统阿罗约和反对派候选人、影帝费尔南多·普欧。选举当天,菲“社会气象站”组织的出口民调显示,阿罗约的支持率为40.84%,普欧只有32.26%。阿罗约极有可能在以后六年里继续领导菲律宾。 普欧的排名曾一直高居民调榜首,但随着大选的临近,他逐渐失去了选民的支持。与普欧相反,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拉丁美洲人民在总统选举中将选票投给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前总统和政坛新人。本文通过着重研究经济焦虑和政党危机,并将其作为主要的独立变量,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考察。有些时候这两个变量间是线性关系:经济焦虑与政党危机一起,共同促成前总统和政坛新人们的崛起。其他时候这两者间是共生关系:前总统东山再起引发政党危机、经济和政治焦虑,并由此导致政坛新人的崛起。本文认为,大量的前总统和政坛新人参加选举——其本质是拉美考迪罗主义的新表现形式——对民主而言并非好事,因为其加速了去制度化,并使选民极化。  相似文献   

17.
2017年2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 一、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菲永身陷政治丑闻,法国总统选情诡谲多变.1日,法国警方搜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菲永的国会办公室,调查其涉嫌用公款让家属领空饷一事.菲永随即举行发布会,证实自己接受司法传讯,但指责这一调查属“政治暗杀”.  相似文献   

18.
方拥华 《东南亚》2004,(3):42-47
20 0 4年 5月 1 0日菲律宾举行了全国选举 ,4 2 0 0多万选民在各地投票点推选总统、副总统 ,共有 5名候选人参加了自 1 986年马科斯下台以来最为激烈的总统竞选。阿罗约总统获得 1 2 90多万张选票 ,赢得胜利 ,继续蝉联总统 ,反对党候选人费尔南多·波以 1 1 2万张选票之差落选。①一、阿罗约成功连任的原因(一 )阿罗约执政 3年多来 ,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 ,在维护政治稳定、打击恐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阿罗约是在 2 0 0 1年前总统埃斯特拉达被“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赶下台后执政的。上台后阿罗约很快完成…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至9月,印尼举行建国以来首次总统直选。10月4日,印尼选举委员会公布结果,退役将军、民主党候选人苏西洛·尤多约诺赢得参与投票的八成选民中的六成选票,战胜现任总统、民主斗争党候选人梅加瓦蒂,将于10月20日就职。  相似文献   

20.
1992年5月的选举不是菲律宾政治的转折点。这次选举如期举行而且是在比较自由和诚实的气氛中进行;尽管拉莫斯在众多候选人中仅取得微弱的胜利,但人们还是完全遵照宪法程序让他出任总统——所有这些足以说明菲律宾的民主加强了,而不是削弱了。但人们对选举进程的演变——候选人过多,同时进行全国和地方选举的混乱,对有争议的问题不予注意,开支(包括贿选)浩大——还是不乏微词的,因而很难说5、6月的事情是众多选民和分析家企盼已久的真正的“民主的加强”。这种加强现在要取决于拉莫斯总统如何使用其权力和如何卓有成效地处理菲律宾许许多多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