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把冷战作为结果来看待"这一论题有两层含义,一是针对国际格局而言,侧重于国际格局由均势到两极的巨大变化;二是针对冷战起源而言,是在冷战的形成过程中探讨冷战的本质.这两层含义在逻辑上是贯通的,即在变化的国际格局中理解冷战的发生.与诸多学者从二战后开始探讨"冷战为何发生"不同,以十月革命为逻辑起点,以美苏的力量壮大为基础,从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探讨美苏关系如何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中凸显各自扩张倾向,则会看到美国的全球性扩张与苏联为维护自身安全的扩张无法调和,由此导致冷战格局的形成.冷战是美苏权力扩张相冲突的产物,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这种权力之争的标签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正>Better-paid urban residents aren’t enjoying the life they have expected Sun Lijun works as a software engineer at a Beijing-based IT company and earns around 8,000 yuan ($1,254) a month. His relatively high income means his friends and colleagues, as well as China’s statistical agencies,  相似文献   

3.
论冷战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国际政治格局开始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的因素进一步淡化,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交往的主流。然而,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际政治领域却有一股冷战思潮呈现愈演愈烈之势,特别在冷战思维指导下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不但带有明显的冷战色彩,而且开始把矛头指向中国,我们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4.
正At a webinar on July 25, No to the New Cold War, speakers from China, the U.S., the UK, India, Russia, Canada, Venezuela and Brazil discussed how to counter the new U.S. hostility toward China. The following is an edited  相似文献   

5.
一国家主权理论是随着近代民族独立国家的建立而产生的。1577年法国人布丹发表其名著《论共和国》中首次提出主权的概念。此后,荷兰国际法之父格老秀斯、英国思想家洛克、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丰富和发展了主权学说概念。根据他们的观点,主权是国家所具有的最高的、不可侵犯的、不可分割的和不可让渡的权力。联合国近200个成员国,都是主权国家,这也是联合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二战使欧洲进一步衰落,美苏成为世界的主宰.随着战争结束,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逐渐破裂,冲突不断,冷战爆发.美苏冷战是早期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背景和动力之一.它不仅催生了欧洲联合思想付诸实践,而且影响了一体化进程的每一步发展,而早期西欧一体化发展使冷战在欧洲深化,为早期西欧一体化的启动与发展打上了深深的冷战烙印.  相似文献   

7.
叶小青 《青年论坛》2007,(3):139-141
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维护、拓展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兴起的大国承担国际责任、为全人类的利益做出相应贡献的平台。依据中国的国情国力,当下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定位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大国,是多边合作的维护和促进者。与占主导性的西方大国相比,中国在国际组织中还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许多传统的或“古典”的多极格局所不曾具有的新的特点。如何分析这些特点,是准确判断和把握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关键。 “一超”无力构筑单极世界 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前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了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战略力量对比处于一种严重失衡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世界出现了所谓的“单极世界”理论,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正在向单极格局演变,美国领导世界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本特点。 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确实拥有目前世界上最雄厚的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军事机器和最…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中美关系是国与国之间关系最复杂的一种,双边关系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处于非敌非友的状态,存在着一时难以摆脱的结构性外交困境。但中美之间的这种外交困境是可以缓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双方身份认同的结果,建构主义外交战略强调合作与沟通,力争使双边关系不断得到加强,在双边交往中取得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术界关于冷战思维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冷战思维研究的视角,关于冷战思维的内容、含义和特点,以及冷战思维的根源等方面,对我国学术界研究冷战思维的主要成就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研究冷战思维,必须顾及到究竟什么是冷战,不能把冷战思维的概念无限放大,也不可以简单地缩小;当前研究冷战思维的视角比较单一;全盘冷战思维是否恰当。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和政党格局重新组合,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贯彻新的外交理念,为国家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霸权护持理论,用地缘政治学和安全困境理论对美国的对华外交,特别是对台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台湾问题并不仅仅是两国三边的关系。美国是将台湾问题纳入到其整个区域霸权乃至全球霸权护持的总体框架来考虑的。从地缘政治学角度分析,台湾具有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地缘战略价值:从"安全困境"理论角度分析,美国认为,使台湾与中国大陆以及东亚国家问陷入军备竞赛和"安全困境"是阻遏中国发展、护持其东亚霸权的—个成本较低和较有效的方法。因此,从和平统一台湾的角度,冷战后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扮演的更多将是消极的角色,问题只在于不同时期程度高低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后,危机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种常态,国际危机管理则成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关系我国民族复兴、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所以,正确处理国际危机对于确保我国国家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社会党国际的和平观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是由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苏东剧变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的特点与和平的性质决定的。这种和平观是社会党国际基本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社会民主主义思想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它既呈现出相当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消极性,对此要全面辩证地认识。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随着欧盟政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从李登辉、陈水扁到马英九各个时期,台湾当局都非常重视对欧盟的"外交",将欧盟视为继美、日之后的"重点工作对象",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推动台湾与欧盟实质关系的发展。从欧盟来看,基于经贸利益的诱因及对台湾民主化的认同,在"政经分离"的外交政策下,也有意加强与台湾的关系。本文试图勾勒冷战后台湾当局对欧盟"外交"的基本轨迹,探讨台当局对欧"外交"的主要形式,并分析推动台湾与欧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制约。  相似文献   

18.
覃辉银 《湖湘论坛》2007,20(1):108-110
冷战结束,美国各界就美国未来的全球战略选择进行了思考和争论,逐渐确定为确保其世界领导地位.美国历届政府都明确地追求这一战略目标:布什的"世界新秩序"主张是初步设想,"克林顿主义"对其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布什主义"又走向了极端."新帝国主义"的困境在于过高估计美国实力以及战略手段和目的之间不协调,布什第二任期的战略向自由主义有所回归.  相似文献   

19.
冷战后的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虽不像在中美关系中那样重要、突出和敏感,但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日本独特的"台湾情结",以及战后日台之间的紧密联系等,在解决两岸关系问题上,日本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90年代以来,日本明显提升日台关系,在对华战略上利用台湾问题牵制和遏制中国的倾向明显加强,使得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由的地位上升,成为未来两国关系发展中最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20.
Gilbert Rozman 《当代中国》2010,19(66):605-620
A review of four periods and a comparison of three regional institutions provide evidence for how serious China has become about multilateralism with its neighbors in Asia. Approval for multilateralism does not mean that China is ready to endorse strong regional organizations that bind their members, especially when it has reservations both about institutions that could undermine its narrow notion of sovereignty and norms that could support US or even Japanese efforts to impose long-feared universal values. If China calculates that limited multilateralism now provides a variety of benefits, to date its support reflects specific circumstances, not general trust in this format. Focusing on the Six-Party Talks as the presumed foundation for regionalism in Northeast Asia offers a concentrated view of strategic thinking toward the area most vital to China's security. In the standoff between North Ko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are able to assess the degree to which China accepts working with four or five states and the prospects for its active support, if circumstances permi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eace and security mechanism through the fifth working group that originated in the Joint Agreement of February 20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