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随着社会的开放,以及民主参与的兴起,作为网络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政治段子,不仅深刻反映着民众对各类政治事件的看法,也蕴含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心理。网络政治段子本身就是政治文化,其简短、诙谐、锋利、反映现实等特点与青年文化反现实、反传统,甚至破坏性的特征高度契合,传播网络政治段子已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本期的三篇文章,从网络政治段子的定义、性质、理论基础、功能,以及青年对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明确指出,在对待各种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上,更多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网络成为民众特别是青年获得与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网络政治段子文化的兴起与繁荣一方面反映了在实现民主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网络传播的受众不但是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消费者",网络政治段子是公民表达政治诉求、评论政治的直通车,有益于推进公民政治参与。公民尤其是发言权较少的青年的利益诉求表达途径有限。网络政治段子作为情绪的宣泄渠道,缓解了社会矛盾冲突。其次,网络政治段子是现代社会大众实现政治互动的好途径。再次,透过网络政治段子能够监测公众对政治事件、政治人物等的看法,有利于掌握和控制舆情。网络它是政府监测公众舆情的放大镜,网络政治段子的负向功能也不容忽视。一是存在着政治传播上的隐患。二是对大众传播行为存在负面影响。片面的想法往往引发阅读者特别是思想活跃的青年群体的极端思维特别值得警惕。网络政治段子在为包括青年在内的全体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载体的同时,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网络政治段子阅读、转发和传播已成为当下青年十分重要的政治参与方式之一。网络政治段子不仅折射出当代青年对国际国内各类政治事件的看法,而且蕴含着青年复杂的政治心理。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青年关注度较高的四大网络平台的324个网络政治段子的文本分析,发现当代青年网民政治心理呈现出三方面特征:一是政治认知的内容全面广泛且侧重明显,且观点有一定的主观性;二是政治情感丰富,拥趸与反感、赞赏和讽刺并存的同时,解嘲和反讽成为主流;三是政治动机较为清晰,以青年网民的政治利益诉求为主要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对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对青年群体政治态度的影响更大。其中,网络使用频率愈高,青年群体对政府和官员的政治信任度和对社会公平感的评价就愈低,而民主意识观念则会更强;互联网的这种影响也受传统媒体使用频率和媒介可信度的调节。受互联网影响,我国青年人群的社会批判意识渐趋显化,民主观念日益增强,政治态度总体上日趋开放。这反映出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年群体有可能发挥推进政治民主和社会改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新浪微博中关于雷锋精神微博的观察与分析,总结雷锋精神微博的内容、功能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视野中,青年参与正向偶像传播的基本特点及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微博技术放大了正向偶像传播的功能,表达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在传播正面价值上的主流倾向;雷锋精神微博的地域差异性,显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正向偶像传播的积极作用,青年群体对于雷锋精神微博的参与,表明参与正向偶像传播是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向因素;而整体上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对于正向偶像的关注程度还明显不够,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6.
青年从来是一个与民主议题紧密联系的群体,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涉及到两个根本问题:一个是社会政治民主,另一个是青年成长发展。从政治民主和网络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可知,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对青年,对社会政治民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实现了青年政治参与的主体地位,给社会民主进程带来了新的生机;网络的隐秘性赋予了青年政治参与的充分自由,推动着"自由、平等"等社会价值的建设;网络参与的快捷化使青年的社会活力得到充分展现,是对党中央"解放社会活力"倡导的具体落实;网络内容的丰富与参与动因的复杂推动着青年的政治成熟,促进社会民主政治环境的良性发展。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是社会与青年共赢的积极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浪微博中关于雷锋精神微博的观察与分析,总结雷锋精神微博的内容、功能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视野中,青年参与正向偶像传播的基本特点及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微博技术放大了正向偶像传播的功能,表达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在传播正面价值上的主流倾向:雷锋精神微博的地域差异性,显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正向偶像传播的积极作用,青年群体对于雷锋精神微博的参与,表明参与正向偶像传播是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向因素;而整体上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对于正向偶像的关注程度还明显不够,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8.
管健 《人民论坛》2022,(16):46-49
政治引领能够促进青年与党、国家、民族、社会形成稳定的同一性认知,能够为青年发展夯实自我同一性的认知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青年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是青年成长的题中之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是青年发展的重要方向,良好的政治参与是青年的必备素质和能力。当前,我国青年政治引领工作仍面临挑战,如一些青年对政治关注程度不够、政治参与主动性较弱等。因此,要重视网络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和政治环境建设,探索青年群体政治引领的创新表达,为青年政治参与赋权赋能。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背景下当代青年政治意识的表达具有双重表现:一方面青年政治意识表达日趋理性化,另一方面青年政治意识表达出现冷漠化。要实现青年教育引导工作的与时俱进,必须在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的互动中实现青年的政治社会化,既要从青年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信任、政治利益等政治意识内容层面加以引导,又要对新兴媒体这一特殊传播方式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一个新途径。在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必须引导青年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认同,形成对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的正确认知,同时拓宽青年政治参与渠道,健全体制机制,保障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