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智慧的一个最本质特点就是其终极向度,一切关涉终极性、无限性和永恒性的问题,都可以纳入到哲学研究的范围之中;我们可以将哲学界定为关于宇宙人生的学问,其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包含了三个维度,即"元哲学"、部门哲学和问题哲学;问题哲学、生活哲学、文化哲学是当代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但哲学发展的走向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必须在"三个维度"之间保持一种合理的张力与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哲学追求的不仅是真理,而且是价值,因而是知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哲学把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体现了哲学思维的特殊逻辑,即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现代唯物主义"。无论在自然观上,还是在历史观上,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又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常欣 《人民论坛》2011,(9):206-207
就文化哲学与哲学的关系而言,文化观点的文化哲学可能扬弃哲学,却不会规范地解决哲学问题。扬弃哲学具有超出哲学的现实意义。哲学观点的文化哲学,或者成为哲学的一个普通下属学科,是哲学原则的自我印证,或者尽可直面现实而野性地埋葬哲学,从而文化哲学亦不必还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4.
皮家胜 《理论月刊》2003,1(7):32-33,68
用"马克思哲学"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渐成时尚,但却令人深感困惑,问题不在于如何在表述上做文章,而在于如何通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使之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问题"的定义是多维的、多义的,企图一劳永逸地作出一个完善无缺的定义是不可能的;问题哲学不同于具体问题,它力图在众多具体问题中寻找那些实证科学无法实证而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问题哲学的推进必须以本体哲学为指导寻找感兴趣的切入点提炼问题哲学,并结合当今中国实际进行合理的问题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哲学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生活与哲学》本来是学生和老师都较为喜欢的一门课,但是随着课程的推进,哲学神秘的魅力却逐渐消失,老师讲课、学生学习、考试都不过是一些条条框框的东西,渐渐地学生们失去了对哲学的兴趣。反思这种现象,关键是老师在哲学教学中缺乏哲学味。因此,我们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哲学方式来教哲学,从而改进哲学的课堂教学,还原哲学的魅力与价值,让学生真正喜欢哲学、热爱哲学。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哲学     
关于哲学是什么,有多种不同的回答."哲学是爱智慧"、"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研究纯粹概念的学科"."哲学是逻辑","哲学是哲学史","哲学是哲学问题"等命题或者过于宽泛,没有指明哲学的特性;或者过于模糊,引起严重误会,甚至含有错误.马克思主义把哲学看作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对哲学的恰当规定.  相似文献   

8.
李杰 《人民论坛》2012,(23):202-203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髓中有着"天人合一"的倾向,即主客体不分,继而强调人的思想对身体的驾驭,因而中国历来的哲学范式都是身体哲学;与西方的"意识哲学"相比,处于非常态地位的身体哲学,则呈现着中国哲学传统中不多见的变式。弘扬中国传统哲学,固己更要外展。  相似文献   

9.
黄禧祯 《岭南学刊》2013,(3):113-115
<正>"哲学为何"与"哲学何为"是哲学的首要问题,也是元哲学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前者关涉哲学的性质,后者关联哲学的对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倘若深究,则异常复杂。且不说哲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每一世代的"时代精神"不同,必定影响人们对哲学的属性与视域的明定与界定;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20-30年代,胡适与张东荪曾就"哲学之将来"展开过论争。胡适的"哲学破产论"夸大乃至神化了科学的作用。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曾屡次提到"消灭哲学"以及哲学的"丧失",其真实涵义都是指哲学向世界、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哲学具有不可替代性,不仅有将来而且有辉煌的将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思想关系是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审视这一研究中的解释学视角,深入分析围绕"马恩关系问题"所展开的争论,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戴黍 《理论月刊》2002,(4):32-33
哲学从来都须面对问题。本文提出并试图回答三个问题:一、我们是否还需要哲学;二、我们需要怎样的哲学;三、如何振兴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哲学的"原点",这是由哲学的本质所决定的。尽管不同的哲学家对于"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有着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可以从这些不同的诠释中寻觅出其所共同蕴含着的深层的哲学意味,那就是哲学的本质即"理性",这是一种反思的理性,理性的哲学充分地依赖于语言。所以,没有语言就没有哲学,在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理性的哲学的"原初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军事哲学具有军事学和哲学的双重属性,既要研究军事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又要为解决现实军事问题提供方法论指导。不应单一地和非历史地看待军事哲学的存在形态,学科体系化的军事哲学与强调方法论特征的军事理论著作都是军事哲学的存在方式。军事哲学体系本质上是开放的,对军事哲学的基本问题和问题域的认识是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拓展的。  相似文献   

15.
"底线思维"这一词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后,就高频地活跃于广大学术界,持续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各方学者强烈的研究兴趣。众多学者对其历史来源分析、现代价值评判、实际应用鉴定等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研究。通过对经典著作的梳理,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中"底线思维"的萌芽;欧洲革命经验总结中"底线思维"的隐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底线思维"的阐发。可以肯定,"底线思维"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东西方哲学家古代就提出了"哲学无定论"的问题,并初步分析了其认识根源以及不同观点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当代哲学家贺麟和陈修斋先生著专文对其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哲学的发展需要重新反思"哲学无定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有些学者在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和谐哲学"的命题,以取代过去的"斗争哲学"。文章认为这样的提法值得商榷。既不能用"和谐哲学"替代"斗争哲学",也不能用"斗争哲学"替代"和谐哲学",正确的应该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反思特指一种思维活动的方式。它是"不淳朴"的思维,尤其在自觉到思维与存在的差异性之后,为了寻求世界得以存在的本质规定,思维先行以自身作为对象审视,反省思想何以可能的条件。其运思的领域包括一切思想构成自身的根据和前提,使得哲学从深度和广度上发挥无限的批判效力。研究和探讨哲学反思的重要意义在于,突出地展现哲学理论思维的独特性质,因而,有助于进一步澄清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通过哲学反思能够最切近地理解哲学作为形而上学面向世界的特殊发问方式。  相似文献   

19.
"问题意识"是哲学社会科学反思实然,前瞻应然,构筑建设性方案的基础,是哲学之为思想中的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前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实事求是地面向"中国问题",具体地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既是立于中国实践、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思维诉求,更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十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与繁荣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脱离现实、缺乏创新是最关键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围绕立足现实和重在创新两个方面进一步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