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民生思想来源于对最底层劳苦大众的深入社会调查,大量的调查研究的素材和成果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来源,特别是1933年的《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更是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民生思想。正由于是以扎实的社会调查为基础,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无论对于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对在全党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文既为纪念毛泽东诞生120周年,也为纪念毛泽东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80周年而作。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到上杭才溪乡开展社会调查,采用召开调查会、个别走访、深入实地察看等形式,做到知行一体,理性求知,闪烁着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光芒。才溪乡调查对于克服教条主义、树立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学风,从而确定革命发展的战略和政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天,坚持调查研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和发扬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当年苏区干部关心群众生活的优良作风来加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入才溪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科学、严谨的调查方法上。2013年是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发表80周年,回顾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的理论价值,对于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才溪乡调查》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苏区调查研究后写下的著名篇章。通过才溪乡调查的历史实践,毛泽东不仅用事实粉碎了左倾机会主义的种种谬论,而且为我们树立了调查研究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中倡导和运用的一些切实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对我们今天端正调查研究态度,认清国情及决策,贯彻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1933年秋,毛泽东赴福建上杭县才溪乡开展中央苏区农村调查,并写下了《才溪乡调查》一文。才溪乡是中央苏区的"模范乡"。经过土地革命而分到了土地的才溪人民,在苏区地方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很好地解决了党组织建设、苏维埃建设、支援革命战争和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I0001-I0008
1933年11月,为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脱离群众的不良作风,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乡进行了10多天的社会调查.写下了光辉著作《才溪乡调查》,总结中央苏区模范才溪乡在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经验,高度赞扬才溪苏区干部好作风,为创建巩固的、先进的革命根据地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体现了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和注重根据地建设等思想和作风。  相似文献   

7.
60年前,毛泽东同志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我县才溪乡,广泛进行社会调查,并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同年才溪乡获得“中央苏区模范乡”的光荣称号。历史虽已过去60年,但苏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磨灭。调查研究,是搞好工作、解决问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前后三次到模范苏区才溪开展调查研究,写出了《才溪乡调查》,这一光辉著作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才溪人民在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8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重温毛泽东这篇著作,细细品味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态度、立场、方法和所采取的形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从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可以看出,苏区良好干群关系是通过广大干部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相信和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关心群众生活,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以身作则,事事带头,创造一等的工作业绩,发挥模范作用等铸就的。  相似文献   

10.
《才溪乡调查》的光芒让我们再读一读《才溪乡调查》,感受一下用事实说话的力量。与毛泽东的其他著作相比,它没有统领全局的宏论,有的只是具体和琐细。然而正是这样的具体和琐细,让我们看到一种精神。毛泽东有句名言,革命不是绘画绣花。但我们读了《才溪乡调查》,它对底层群众生活的细致关心,对苏区生产的周密安排,觉得革命也是"绘画绣花"。毛泽东用"绘画绣  相似文献   

11.
光荣亭坐落在“青山凝碧曾是血.绿水流辉应为魂”的上杭才溪圩坪河畔。 享誉“九军十八师”的“将军之乡”才溪,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亲自培育的中央苏区模范乡。从1930年起到1933年11月,毛泽东曾三次到才溪,在那里开展社会调查,写下了光辉的《才溪乡调查》,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革命热情。后来毛泽东又在拿国工农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称赞说:  相似文献   

12.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80年前,毛泽东在赣南、闽西这块土地上,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的调查报告,这些报告涉及了苏区妇女的生产、生活、教育、参与政治活动和武装斗争等诸多内容,毛泽东深入具体地分析了农村妇女在社会及家庭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深刻揭示了中国妇女参加革命的根源,并充分地肯定了组织起来的妇女儿童在土地革命中所起的伟大作用,毛泽东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的基本理论与中央苏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的新时代,为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其它苏区的妇女解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毛泽东才溪乡调查,鲜明体现了党在闽西苏区坚持群众路线的伟大成就,充分展示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基石;苏区干部的优良作风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保证;苏区群众对革命事业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检验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F0004-F0004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上杭才溪开展农村调查,撰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才溪乡调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为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弘扬才溪乡调查精神,贯彻中央关于改进作风的八项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3次到才溪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并于1933年11月写下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毛泽东当年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勇气,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作风,依靠群众、关心群众的思想对当前党员干部实现科学执政、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方法。党在建设各级苏区政权时,充分运用了这一工作方法。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不仅毛泽东、张闻天、梁柏台、张鼎丞等各级苏区领导干部开展了丰富的个人基层调研,各级苏区政权也设立了调查统计部门,围绕苏区的劳动、粮食、土地等开展了大规模普查工作。通过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在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旧址,重温这段历史,重走这条道路,倍感亲切,意义重大。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具有三大亮点:一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二是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三是调查研究,总结推广才溪乡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8.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坚持群众路线、做到实事求是的关键环节,也是党的重要工作方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闽西苏区开展了多次的调查研究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对于新时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才溪是地处福建上杭西北边陲的一个普通的山乡,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山乡,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和巨大牺牲,“红军之乡”、“烈士之乡”、“将军之乡”就是其最好的明证。在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时期,英雄的才溪人民以其质朴和坚韧,“听党的话,紧跟党走;闹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在苏区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红”运动、文化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创造了一等的业绩,被誉为中央苏区的模范区、模范乡,毛泽东对此进行调查总结,并以《才溪乡调查》一文将才溪乡的经验向全苏区介绍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一文所反映的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军事动员、发展经济以及文化教育中开展群众工作的情况。中央苏区重视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和支援战争,做到军民结合;关心群众日常生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把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与保障红军给养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才溪乡在民主选举、军民关系、合作社商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均有创新性实践,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新时期开展党的群众工作、走群众路线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