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满族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挟带着"国语旗射"文化,与农耕型的汉族京师文化在冲撞的过程中,相互调适、相互吸纳、迅速交融。基于对京师汉文化的倾慕,满族大举入关后,并未采取历代国君对待前朝宫殿或焚烧或拆毁或废弃的做法,而是将明朝故宫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加以利用;但满族统治者极为重视并竭力保持和发扬满族文化,甚至把这些文化视为巩固清代统治的重要国策,因此,在北京城强制推行满族文化,使得满族文化对北京的人文民风等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中国人大》2011,(23):34-34
如何保护和开发满族文化成为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葵花药业集团党委书记关彦斌说,黑龙江省现有34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人口最多,约为130万人,占全国满族总人口的12.1%,占全省总人口的3.52%,因此保护和开发满族文化既有利于民族团结,也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开发,也是建设边疆文化大省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汉语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态、特征均受到文化结构中深层机制的制约。而这种深层机制,就是文化主体的精神机制。从文化传承角度讲,这些精神机制主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制约着语言、行为等文化结构中的外显形式。因此,透过汉语修辞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探知汉民族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5.
张雷军 《创造》2002,(12):44-45
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体现着这个民族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它决定了该文化内部呈现出相对统一和首尾一致的状态。物事寓意是满族生活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特性,完全进入了满族大众社会文化的轨道。作为满族先民的肃慎“矢石”文化就奠定了后来满族“骑射文化”的主旋律和民族精神,标志着满族与其他民族之所以不同的鲜明特点。满族生活文化的种种事物和现象表明,这些事物和现象首先是一种具有丰富、延伸和可变的社会现象。当它在社会文化的轨道上运行时,不再是简单的、带有某种…  相似文献   

6.
鄂温克族是包括索伦鄂温克部落、通古斯鄂温克部落、雅库特鄂温克部落在内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依次代表着鄂温克族狩猎音乐、牧区音乐以及祭祀音乐的历史脉络,作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狩猎经济、草原生活、仪式文化的先行者,其生存空间嬗变对少数民族音乐性的影响具有重要研习价值,对此本文摒弃了学术领域的音乐调适与重构方向,聚焦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毁灭与新生中的争议性命题,提供了看待音乐生存嬗变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文明成为当代都市社会的特征之一。消费文化社会的来临,在使消费本身日益成为当代都市人存在方式的同时,也使都市文化主体的内在精神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通过分析对比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真、善、美三方面精神实践的深刻变化,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勾勒出当今消费时代都市人在主体精神世界发生转变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民族文化的发展,弘扬、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与灵魂,它体现着民族精神与性格,以超越物质的力量影响当代和未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到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繁荣的  相似文献   

9.
10.
肖琴 《湖湘论坛》2009,22(4):125-128
文化主体是人,但人的特性与文化主体的特性有时并不完全同一。文化主体的特性是从文化生成与创造的视域来考察人的特性。这样文化主体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性:自由自觉性、超越性和建构性。  相似文献   

11.
音乐文化新样式的诞生充分证明,音乐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概念,音乐文化作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受到了社会学的广泛关注。对音乐研究的文化学基因、音乐研究的社会学内涵、音乐文化的东西方差异、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构成了本文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2.
曾竞 《前沿》2014,(17):64-67
网络文化异化是主体过度利用自身创造的网络文化,导致对网络文化的高度依赖,使网络文化原有的内涵目的与功能发生扭曲和颠覆,演化成为与主体相背离的异己力量。目前,网络文化呈现出媚俗化、娱乐化、浅表化、粗俗化、交往虚拟化、暴力化等异化现象。分析网络文化异化的原因,需要着重挖掘主体根源。主体的私欲膨胀与趋利生产、享乐本能的放纵与人生意义的丧失,加之主体性的缺乏导致人与网络文化关系的颠倒,以及网络公共理性的缺失等原因造成了网络文化异化。消除异化现象要培养主体"内省"和"慎独"的道德自律精神,培育网络公共理性,弘扬人文精神。网络媒体应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以"无害原则"作为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为网民提供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3.
教育体制改革实质是文化变革.教育体制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正视中国文化所面临的群体本位文化与个体本住文化之间的矛盾、世俗功利文化与超越性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科学主义文化与人文主义文化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浮华的、虚假的、搞笑的、轻飘的、怪异的、低俗的,反倒是好的,会受到举国的热捧和追风。而那些高尚的、纯净的、正直的、典雅的,反倒是背时的、保守的,最后成了“不怎么”的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尤其是精神世界的浮躁,成了当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特别严重的问题。中央最近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有所指的,也是“对症下药”的。当然,价值观的扭曲,正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常见病。在惟利是图的社会价值认同下,又有多少人会下功夫去“修身养性”,提高音乐素养呢?所以,时下的音乐堕落到仅仅是人的“情绪宣泄”、“个性张扬”的需求的境地,便也不足为怪了。  相似文献   

15.
萨蒂的"家具音乐"创作是他众多先锋性音乐实验中的一种,也是能够全面反映20世纪初精神危机的一次艺术探索。家具音乐本身简单而素朴,但包含着重大的美学和社会学的思考,它的音乐之外的意义要比音乐的意义深刻得多。本文即从音乐学——美学的角度审视家具音乐,认为在主体消解、对话精神、反讽精神等方面,它是对20世纪初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变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通过大量文献和实地调查分析可知,老字号文化记忆的建构主体涵盖创办者、管理者和技艺掌控者等层面,他们在老字号发展的关键节点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具体可分为以社会责任感为给养的文化记忆内核、以管理理念为牵引的文化记忆渠道、以技术传承创新为驱动的文化记忆载体三种类型,辐射至员工、企业、社会和政府等领域,这种功能的展现也可以称之为“匠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丁·德里达解构理论为指导,研究贵州文化结构,认为其结构的形成是从传统的二重对抗到多元一体的历史过程;其结构的独特之处带来了贵州文化双重边缘性、文化主体精神不强、开放性、封闭性及不成熟性等特质;提出贵州应从大力发展各世居民族文化、强化贵州文化主体精神──高原文化精神、适应21世纪知业社会挑战等三个方面促成贵州文化向多元一体的现代文化转型,并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制定贵州文化发展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18.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音乐领域的重要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与重要载体。随着音乐人类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交流日益频繁,音乐人类学理论启发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新形势下,以音乐人类学为主要依据,以科学的比较方法和田野工作的实例作为根本出发点,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和研究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民族音乐,对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数字行政文化是指行政主体在数字政府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影响数字行政思维以及数字行政行为的心理活动、观念态度、思想理论体系等的总和。在此基础上分析数字行政文化主体结构,探究数字行政文化的生成逻辑,总结数字行政文化的正向功能,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数字行政文化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而言,数字行政文化主要由数字行政心理、观念以及理论体系等构成。数字行政文化的生成逻辑遵循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的基本规律,表现为数字行政心理日渐增强、数字行政观念得到高度认可和数字行政理论体系走向成熟。数字行政文化具有凝聚精神动力、规制行政行为、供给及更新行政知识等方面的正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