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欣 《瞭望》1984,(32)
我搞企业管理教学已经好几年了,心里老有一种压抑不住的愿望,就是想找个机会学学电子计算机,自己上机操作。我虽已是年过五十的人,又没有计算机,但还是抽时间学了点计算机常识以及逻辑代数。一本《BASIC入门》上下班随身一带,公共汽车上就看将起来。这本美国人写的书很有吸引力。可是学来学去,前面大约三分之一好象懂了,到后面,就进入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我知道这就象提  相似文献   

2.
一则广告说:名片——人的脸面。或许有的人太在乎自己这张脸面了,于是乎不惜工本,将自己的名片印得豪华气派,涂金边,加香味,花样翻新,似无止境,不知耗费了多少金钱和心血。更有人借此炫耀自己的身份,罗列出一大串显赫的头衔,虚虚实实黑压压地印满一大片。 我收藏的马海德医生的名片却别具一格。这张名片简补得就象一  相似文献   

3.
正照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相貌。如果这人的脸是歪的,天天照镜子,看惯了,就不觉得歪了。丑人照镜子,总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自命潇洒的"帅哥",照不见他本相的浮滑或鄙俗。因为我们镜子里的"镜中人",总是自己心目中的"意中人",并不是自己的真面目。面貌尚且如此,何况人的品性呢!每个人自负为怎样的人,就以为自己是这样的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自欺欺人,这就是所谓"妥协"。孔子  相似文献   

4.
像周小燕这样骨子里都透着一种文明、一种高雅的歌唱家和教育家,怎么会和“婆婆妈妈”沾边?其实,生活是丰富又现实的,一个人的性格往往也是多重的,常有矛盾的一面。生活中的周小燕,也是如此。“婆婆妈妈”,是一个人的侧面,也许更真实、更亲切、更可爱些。  相似文献   

5.
我们乘法国航空公司747型班机,晚上九点五十五分从北京起飞,在云海上面的邀游中作了个美梦,第二天早晨就在巴黎吃早点了。 从飞机上看,巴黎机场象个鸟窝。起落的飞机多得象一只只小鸟,一个接一个地回巢出窝,飞来飞去。乘车在巴黎市穿行,看到的小汽车比看到的人多,因为人们大都是坐在小汽车里走路。地下的交通也并不比天上和地上逊色。走进巴黎地下铁路中心车站。似入迷宫。那里问路很难,当地人一般只认得自己上班和回家的线路。巴黎地铁的工程师说,连他们自己也  相似文献   

6.
黑色的礁石     
穆青 《瞭望》1985,(34)
这是一篇散文式的政论,政论式的散文。作者近年曾两次到非洲旅行,走过十几个黑非洲国家。作者认为,非洲今日的苦难,“决不能完全归咎于‘上帝的惩罚’”;‘非洲就象一个大佃户,他把一切收获连同自己的劳力都交给了地主,而自己所得到的反而无法维持最起码的温饱。’这正是非洲血泪斑斑的现实和饥饿问题的本质。作者又从傲然屹立在戈雷岛上的黑色礁石得到启示,寓意深刻地讴歌了那“乌黑发亮、有棱有角、光彩四溢的礁石”。  相似文献   

7.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四次人大会上,曾提出过审美观教育。审美观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和发展青少年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进而美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他才能成为美的人。据报载:上海有位女工,看到女厕所堵塞了,她就去疏通,一通,通出了三十根金条(三十两黄金),她毫不犹豫地上交给国家。许多人感受到这是一种无私的美。艺术中有大量的美,一个善于感受艺术美的人,他一定能成为一位高尚的人。因为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真是艺术  相似文献   

8.
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到那个以盗尸起家的巧伪人德纳第先生时说:“世界上有一种人就象虾子似的不断地退向黑暗。”这样的人“闻尸味而垂涎,以偷盗为胜利”,“鬼鬼祟祟,却一身都是胆。”  相似文献   

9.
你问我的一生象什么吗?象个老是搭错车的旅客:不是时间错了,就是地点错了,或者都错了。七错八错,以致行年六十几,回顾一生,自己都说不清该算哪一号人。比如吧,知识分子臭的时候,我算知识分子;香了,我却不算了。又如,刚赶上考职称这班车,却有一张“60次车”的车票塞到手中——该退休了。 有人说了:“你这家伙可能有奶便是娘,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钻,所以搞得那么复杂”。误会了,朋友。正因为我缺少时下流行的“一切向钱看”的伪商品经济意识,又死抱着“为人必须有远大理想”这个  相似文献   

10.
黄桔树下     
时令刚刚进入初夏,这南国山区的正午,就象一座大蒸笼那样闷热。炽烈的阳光直射在山间裸露的石板上,进发出一股炙人的气浪。绵延不断的坡岭象围墙一样高插云间,把天空挤得异常狭小。空气仿佛凝固了,即使在汽车开动之后,也感觉不到一丝风的吹动。黄色的尘雾象一层厚实的纱帐,长久地笼罩着公路的上空。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与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它的意义绝不象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只是满足审美上一时的乐趣 ,而是关系到能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大课题一审美素质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方面。人格是就个体而言的概念 ,是指个体心理和性格特点的总和。人格的形成是通过社会化 ,将文化模式内化为心理过程和心理尺度 ,最后形成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健全的人格心理的塑造十分重要。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就是人类自身素质不断完善的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素质都会形成一定特殊的“质”…  相似文献   

12.
初春,我们驱车向福建沿海的东山岛进发。一路上,大风怒作,尘土飞扬。可是一踏上东山岛,就象走进了谧静的绿洲。只见白茫茫的沙滩上,一排排木麻黄,挺拔劲秀。墨绿色的茂密的针叶,象屏风一样,顽强地抵挡着风沙,忠诚地守护着海堤、田园和村庄。这不禁使人想起一九六○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在东山县委宿舍区里,劳累一天的人们刚刚入睡,便猛地听到县委书记谷文昌家的屋门给拉开了。接着,是一阵敲门声、脚步声。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企业转轨,有的迅速,有的却缓慢,处于困境而不能摆脱。都是同样的企业,又处于大体相同的环境,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差距?主要原因不在经济方面,是其文化落后即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境界落后,包括理想、道德、自律、责任感、事业心、敬业精神的严重匾乏造成的。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说:“生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未必知道那个文化是什么,像水中的鱼似的,它不能跳出水外去看看清楚那是什么水。假如他自己不能完全客观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哪能够客观地观察别人呢?又因为生活在这种文化之外,就极难咂么到它的滋味。”用这话来看自己…  相似文献   

14.
王梓 《侨园》2004,(6):8-11
嫁给日本人之前的王艳,是一个来自农村在城里卖面饼的打工妹。20出头又漂亮的王艳被人称为“面饼西施”,那时她的梦想就是嫁个城里人。然而在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因为她的农村户口,她的梦想始终没能实现。就在王艳对自己的命运黯然神伤的时候,一个小姐妹带来一个令人将信将疑的消息。王艳在一张表格上歪歪扭扭地填写了自己的自然条件之后,把一张自己最为满意的彩色照片认认真真地涂上胶水,结结实实地贴在表格上,心里暗暗地祷告:但愿老天有眼,让我能嫁到日本去,离开这个鬼地方,离开这些烦人的事吧。  相似文献   

15.
电影界的“百花奖”由观众评选,“金鸡奖”则由专家评定。其实,对于企业产品的选评,也有“百花奖”和“金鸡奖”之分,消费者买与不买就象百花奖的选票,而各种省优、部优、市优的评定多少有些象“金鸡奖”。 一种产品问世,倘若既能得“百花奖”,又能得“金鸡奖”,自然皆大欢喜。但是事情不可能尽如人  相似文献   

16.
有人曾将战后的日美关系比喻为:美国打个喷嚏,日本就要感冒。今天,又有人将这个比喻倒了过来:日本人一打喷嚏,美国那边就有人会感冒。无论是哪种比喻,都说明两国相互依赖的程度。确实,对东京来说,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压倒任何其他双边关系;对华盛顿来说,美日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使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锤炼语言也是一种艰苦的劳动,中华五千年,书海浩瀚,语林苍苍,名言警句,不可胜数。因此,要具备能使青年“燃烧”起来的语言,必须锲而不舍地下一番真功夫。因为,现在的青年,文化水平比较高,理解和欣赏能力比较强,可以说,对青年进行教育时,有时他们很会挑剔你的语言。所以,如何提高语言修养,尽可能地讲点语言艺术,做到既文雅又不深奥,既幽默而又不落俗套,既讲清大道理而又不使人感到生硬,不给他们造成一种你在教训他的感觉,也是向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必须具备的条件。对于做群众工作,我没有什么语言修养,但是,实践逼着自己必须认真研究。有一次,我和几名同志一起到第三工区,恰好赶上一个青年工人的爱人找到大庆来,要这个青年工人回家处理  相似文献   

18.
我穿了五年警服,有许多痛快的事情,也有不痛快的事情。当兵,也有酸甜苦辣。 怎么想起要当兵的?记得高中毕业后一次酒会上,一位女同学说:好男要当兵。她这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对我却颇具蛊惑力。几位同学也跟着嚷:“当兵去,当个将军才算好兵。”我的心里,就象喝了一口烈性酒,热乎乎的。你知道,天底下有那么一号人,总想做人尖尖。我就是这号人。 最初几天,我没敢报名。因为听说到北京当武警身高、体重等条件和其他兵种不同,特别是政审,要求更严格。一位同学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在电话里鼓捣了半天,我想,干嘛不试一试呢? 这一试,竟被录取了。我自己吓了一跳,一股当将军的“野心”又怦怦跳个不停了。 到了警营,我的妈,这哪象同  相似文献   

19.
心灵的赞歌     
1988年向我们走来了,它带着伟大的使命、带着辉煌的事业。这将是我们大展宏图、奋勇前进的一个重要关头,我们每个人要能为此作出贡献,我想首要的是自己要做一个完美的人。做一个完美的人,无论在工作中、在研究中,还是在为人处世中,如果能给社会创造财富,给人民创造幸福,都需要自身有一种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发自人的内心,就象地心的火给予万物以生命,这种心灵的火给人生以光辉。  相似文献   

20.
两年前,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三处,是铁道部同类企业中的第一亏损大户,人均负债1万元。如今,却一跃成为全路同类企业的盈利大户。谈起这些变化,全处上上下下都说这得益于改革;而讲起改革,干部、工人又都夸党委书记顾中久,说他在改革中站到了自己最佳的位置上。改革“路障”多,他甘做“清道夫”如今,改革已全方位、深层次地进入了“深水区”,上了“快车道”。每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然触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引发各种思想问题。对此,顾中久就象一个辛勤的“清道夫”,改革途中哪里有“路障”,他就在哪里工作。前年,处里决定改革管理体制,精简非生产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