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宪政文化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宪法”一词出现于中国,由来已久。《尚书》有“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国语·晋书》则有“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之说。这里所提及的“宪”、“宪法”并无现代意蕴,与“刑”、“法”同义,不过是祖先语汇丰富的又一例证而已。就制度而言,立宪政体确立于近代。近代革命将权利、自由、平等的理念熔铸于宪法之中,宪政取代专制政体成为近现代国家共同的追求和现实,宪政与民主政治同义。伴随着西方近代文明巨浪对  相似文献   

2.
《中国监狱学刊》2010,(1):87-87
俞吾金在2009年第4期《探索与争鸣》上著文《传统性善论中的不合理因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四种代表性的人性理论:1.“人性无善无恶论”(告子);2.“人性有善有恶论”(世硕);3.“人性本善论”(子思、孟子);4.“人性本恶论”(荀子)。经过反复争论,“人性本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取得了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 法官出入人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在中国刑诉史上发端于何时?长期以来,人们对此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惟其著之于法典而可考者,则推唐律.”(林咏荣:《中国法制史》第209页)显然是说它最早产生于唐朝.第二种观点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始于西周,引《尚书·吕刑》的规定作为例证.(陈顾远:《中国法制史》第240页)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法官出入人罪的责任制度,首创于夏朝.(《政治与法律》1984年第3期,第58页)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认为早在公元前廿一世纪,当我国古代社会从氏族公社制度过渡到奴隶制,即国家、法律刚刚产生的时候,就随  相似文献   

4.
近读刘宁生同志《〈世说新语〉〈敦煌变文集〉叶“着”之比较研究》一文(载《南京师大学报》1985.4,以下简称“刘文”),觉得此文所举例证多有不尽可靠者,有的影响到论点的成立,今不揣浅陋,提出采跟刘宁生同志及读者讨论。为查检之便,例句编号一依刘文。(一) 刘文指出,《敦煌变文集》中,“着”字出现了《世说新语》里所没有的新的意  相似文献   

5.
(一) 取代嬴秦,进一步确立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的刘汉王朝,历时四百年之久。探讨汉律在中国封建法制史上的地位,不仅对于了解汉律,而且对于认识中国封建法制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规律,都是有益的。我国现存的最古最完备的法典是《唐律疏议》。自唐以后,宋、元、明、清的法典,一准于唐。然而,《唐律》乃远宗《九章律》。  相似文献   

6.
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一次会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巴黎公社的委员制和苏联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制于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中,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创造出来的.它同中国革命所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又叫“文官制度”。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废除了封建的“恩赐官职制”,开始实行文官制,其中最早的是英国。它把最高权力集中于议会,由议会决定重要官员的任免。一六九四年英国政府公布法律,规定印花税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任国会议员。一七○○年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及年轻的官吏,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从此有了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区别。此后,经过不断改革,文官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伴着新年的钟声,我们22万检察干警自己的刊物——《中国检察官》问世了,这是一件值得额手称庆的好消息。十年前,新中国第一部规定检察官制度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颁布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官制正式建立。从此,检察官的管理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十年来  相似文献   

9.
三省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它始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完备于隋唐。隋唐三省制度的完备,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重大发展。现就唐朝三省制度有关的几个问题,作初步述论。一、唐三省制度的完备和宰相制度的变革三省制度从创始到完备,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过程。秦时,三省之官属少府,是宫廷中侍候皇帝的近侍,历史上称“中朝官”。三省之官地位很低,但他们都是皇帝的亲信,开始  相似文献   

10.
隋朝统治三十七年而亡,立国虽短,但在封建法制建设上颇有建树。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一部《开皇律》,确立了为《唐律》所承袭的十二篇目,创建了封建刑罚制度中的“五刑制”,厘定了“十恶”、“八议”、“官当”之制,确定了一些封建刑事立法原则。因此,《开皇律》实为上承汉典、下开《唐律》的关键,在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就《开皇律》的历史渊源及其对《唐律》的影响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刑法》第17条第二款的规定,在用语上有的是以罪名方式表述的.如“投毒罪”.有的是以行为方式表述的.如“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因此,理论上和实践中在理解该条款时,有“罪名说”和“行为说”两种基本观点。笔者较为赞同行为标准说,即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者只要实施了“该条款”所罗列的八种犯罪行为.就应当负刑事责任.其触犯的具体罪名是什么则在所不问。  相似文献   

12.
马小红 《法学研究》1987,(2):83-85,71
《礼记·;曲礼上》中记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及法律制度都起过极为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福建法学》1992年第5期刊登郭道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其中有一节论述我国人大的“权力集中”制与西方的“权力分立”制“姓社姓资”问题,摘要如下: 对于“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制的理论与实践,人们一向把它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称它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确,这种制度与理论,是资产阶级学者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和采用的。但它是否就是姓“资”的呢?这需要作出具体分析。这里首先要分清,有两种意义上的“分权”,即国体上的“分割主权”和政体上的“权力分立”或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刑法中自首与立功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关于自首制度的完善与适用自首制度,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刑法中都有规定,在我国这项制度更是源远流长。中国汉律就有“先自告,除其罪”的规定。唐律有“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其轻罪虽发,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等。家刑统及明、清律,大致与唐律规定相同。我国建国以来,一贯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采取从宽处理的原则,在《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法令中,都有明确的规定。1979年,我国建国后的第一部刑法典中正式确立了关于自首的制度,该法第63条具体规定:“犯罪以后自首的,可以从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  相似文献   

15.
刘基《卖柑者言》有这样一个句子:“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中学语文课本第四册注释说:“子所,你那里。”很显然,注者把这个“所”字当作名词:表示“处所”的意思。但细绎文意,明显地不通顺。其实,这个“所”字,应作“意”解,古籍中不乏其例。见于《汉书》者如: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法》于1987年4月4日由全国人大通过,1990年10月1日实施,迄今十个年头过去了。《行政诉讼法》的颁布实施,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十年来,行政诉讼制度的推出已经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特别是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极其广泛和巨大的影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行政法学会会长罗豪才教授在纪念《行政诉讼法》颁布十周年时把该法称为“法治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这个评价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但是,正如许多调查和报道所反映的,我国行…  相似文献   

17.
一个制度出了毛病,就再定一个制度来防止它。相沿日久,日益繁密化的制度积累,往往造成前后矛盾。制度越繁密,也越容易产生歧义,并越发失去效率。历史学家钱穆在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的传统时得出了这一精妙结论,因而这一现象也被称为“钱穆制度陷阱”。在司法领域,以这一视角来观察日益繁密的司法监督,会很容易找到“对号入座”者,比如错案责任追究。从1992年2月错案责任追究被明确提出要“建立制度”时起算,至今已然有了13年的制度实践。这13年来,无论在学界还是在实务界,对“何为错案”以及“如何究责”的质疑就一直未曾停歇。“错案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8.
傅达林 《检察风云》2010,(11):16-18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那些涉嫌犯罪而被羁押的人,其权利状况构成人权“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去年以来,发生在监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向我们展示出被羁押者极度令人担忧的权利生态,也将现行羁押制度推至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如何从个案中汇聚制度嬗变的力量,为这块短板的生长提供“微动力”,成为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19.
事业与敬业     
中国人看问题,往往爱从大处着眼。南朝宋人宗悫年少时,他的叔叔问他以后干什么,宗悫说:“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于是被人们视为最有事业心最有出息的孩子,并以此教育后世的青少年。自古而今,似乎只有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志存高远,治国平天下,当然是事业,但如果只视“治国平天下”为事业,而将绝大多数的平凡人所做的大量的平凡事排除在事业之外,那么事业便和大众无缘了,建设社会主义大业恐怕就是一种奢望。正如孔子所讲的,生之者与食之者寡众,为之者与用之者疾舒之于国家忧患的道理。其实,…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社会》2010,(8):4-6
曾经有这样一个比喻:那些涉嫌犯罪而被羁押的人,其权利状况构成人权“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去年以来一,发生在监所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向我们展示出被羁押者极度令人堪忧的权利生态,也将现行羁押制度推至舆论声讨的“风口浪尖”。如何从个案中汇聚制度嬗变的力量,为这块短板的生长提供“微动力”,成为中国法治道路上的一道“必答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