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民文化,是为了稳定民主制度的一种心理分析理论。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关系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维护,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一个完善的、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历史上,公民社会一直被政治国家所湮没,20世纪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相对独立于国家的民间组织才开始活跃起来。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消灭了私营经济和私有产权制度,摧毁了民间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原有的“国家———民间社会———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民众”的二层结构。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使公民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迁,使公民社会的兴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积极地建构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离不开健全的公民意识的培育。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就呼吁改造国民性,培育公民意识,时至今日,国人的公民意识依然不健全、不成熟,没有成熟的公民社会,就没有公民意识得以培育的土壤。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为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有利的环境,应适时地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公民意识应当包括:责任意识,仁爱精神,自律意识,宽容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3.
培育国民的公民意识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不仅要有高速发展的经济,还需要具备现代意识的公民;不仅需要经济的现代化,也需要文化意识的现代化。公民社会组织作为自主、自治、自愿、非政府、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在其现实运作过程中有效地培育了包括独立人格意识,权利意识,责任义务意识,自由、平等、民主意识,公德意识等内容在内的现代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人的政治现代化是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政治现代化要借助公民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来完成,公民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价值旨归,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本质、内容、目标及实施条件等是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的助推剂,公民政治生活实践是学校公民意识教育促进公民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顾成敏 《前沿》2011,(16):27-29
当代中国转型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与公民主体性政治人格处在双向互动的生成与建构过程中。中国公民主体性政治人格的建构,关键要确立政治主体意识、政治权利义务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等现代政治意识,并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治生活实践,加入公民社团等多种政治社会化途径提升公民政治人格。  相似文献   

6.
李朝祥 《人民论坛》2013,(11):33-35
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意识的嬗变是一个客观的必然趋势.在公民政治意识嬗变的过程中,一方面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等政治意识不断生成,另一方面公民政治意识中的背离成分不断滋生.整合背离的公民政治意识对于顺利实现社会转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缺乏公民素质的主要表现有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法治观念;人文素养教育缺失,公民文化素质不强;政治法律素质意识不强.帮助大学生培养起良好的现代公民意识,理解公民的深刻内涵,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责任,从而自觉地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行动,这是大学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公民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民素质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公民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而公民能否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在于公民是否具备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独立、理性、能够将权利和责任统一的现代公民的出现。本文着重于政治学的角度,从分析公民素质之于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作用出发,进而分析和谐社会中公民素质的基本内涵,将公民素质分为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两个方面,前者主要包括主体自立意识、权责意识、规则意识、共赢意识和公德意识,后者主要包括政治认知能力、理性判断能力和理性沟通能力,最后提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公民素质养成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和善治的核心价值,而公民参与意识是自主性公民参与的必要前提。本文从实证角度考察了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意识的关系。研究发现,参加志愿组织具有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和社区参与意识的功能;参加官办组织和社会宽容只激发政治参与意识,而信任对两种公民参与意识均没有促进作用,信任熟人反而不利于政治参与意识的形成。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公民参与网络的发展,尤其是促进志愿组织的发展,推动适用于现代复杂社会的社会性信任,在全社会推广社会宽容和和谐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是建立在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权利责任、公平正义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观念,它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内在要素与一种非制度性的前提条件,公民意识的萌发与觉醒推动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展开,公民意识的发育程度决定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水平与效果,而培育和完善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则需要社会从破治制度、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omes into session annually each March. During this month several thousand NPC deputies from around China gather in the capital to discuss and examine laws relating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Deputies bring with them the relevant opinions and suggestions that they have amassed from local inhabitants of their native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2.
公民能力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民主政治,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另一方面要提高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以实现人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本文从公民能力的含义、公民能力对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以及提高公民能力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14.
APHYSICALfitnesscenterforseniorcitizenshasrecentlybeenopenedinBeijing'sYuetanGym."Ourcenterisaschool,akeyandabank,"saysLiuXuecheng,manageroftheBeijingYinxuanFitnessCenterfortheElderly."Itisaschoolbecauseourcenterteachestheelderlyabouthealth;itisakeyb...  相似文献   

15.
China signed the United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Rights of the Child in 1990,and the National People'sCongress, China's highestlegislature, ratified it in 1992. In 1991, the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Protection of Juveniles was promulgated,fol…  相似文献   

16.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从动态的分析视角,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科学意识状态、以及获取科技知识行为这样三个维度。为了解当前社会科学素养的现实状态,深刻的揭示科学素养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交互关系,我们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湖北省境内展开了研究。通过对1234名样本的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双变量的交互分析,我们了解了当前湖北省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科学素养与当前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关系。同时也发现了在科学素养中的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通过这些分析,我们认为为了保证一个社会和谐有效的运转,必须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这也是新时代和谐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差异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居民环境偏好的科学内涵;基于居民环境偏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其划分为通过消费和投资两种方式表现的居民环境偏好;居民环境偏好通过产品(或服务)和外部性两种媒介向企业传导,通过环境政策(或法规)和环保投资项目两种媒介向政府传导,居民环境偏好是政府和企业实施积极环境行为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道德是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辩证统一。现实中的道德信仰危机既与社会腐败相联系,也有心理认知偏见方面的原因。培养对社会主义道德的信仰,伦理理论与时俱进是基础,生动多样的道德实践教育是主要途径,建立适度的奖善罚恶机制是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金水 《桂海论丛》2011,27(2):80-8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道全新命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明确"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呈现"三高三低"的特点。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仍是处于城市制度之外的社会群体,社会地位边缘化、居住边缘化、就业边缘化、经济地位边缘化。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比农民工问题更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并非一朝一夕。政府应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真正摆在议事日程,给予特殊关注,采取多种途径解决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心理问题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问题的类型划分,通常以主体的不同属性来确定。但是考虑到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所具有的典型性,为了更能够准确反映当代武汉市民心理问题的发展现状,本文拟将心理问题主体和心理问题表现形式加以结合,建构起“主体一问题二元属性结构”分析模型,并以此来梳理、描述武汉市民心理问题类型、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本次研究发现,武汉市民中,不同年龄群体在担忧情绪、焦虑情绪、郁闷情绪、内疚情绪以及冲动情绪间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担忧情绪、焦虑情绪、冲动情绪经常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而郁闷情绪和内疚情绪经常出现的频率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