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实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两大基本支撑:一是物质支撑;二是文化支撑。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而要加强文化建设,就应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价值取向和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7)
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是中共文化建设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果,是中共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正面回应社会需求和人民呼声的体现。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我国文化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当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关键共性问题,继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5)
中国当代特色慈善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力量,引导着社会成员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各阶层紧张关系,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通过解读当代慈善文化的含义,剖析其政策理论支撑,对当代慈善文化特色所在进行了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人类价值理念和理想形成的"场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向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三重导向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精神动力功能、道德支撑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人民性、历史性、先进性三重内在属性;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理论创新和保障民生公正,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精神力量,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呈现出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逻辑向度。通过系统梳理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中所形成的理论与实践原创性成果,可以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从而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族精神也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不断增强自己的时代品格。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离不开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滋养,而伟大的民族精神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也离不开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实践动力。研究和探讨文化自信思想,要从文化的主体性、传承性、包容性、发展性四个方面,深刻认识其主要特征和思想特质;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四个视角,深入把握生其成动力和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9.
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开辟了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鲜明特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在接续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时代之问中深刻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自信。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深刻蕴含着坚实的实践支撑、深厚的理论基础、鲜明的价值导向、独特的内在属性和宽广的视野格局,共同支撑政党自信,促进政党自信。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中国革命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发展沃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互联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求知》2017,(11)
<正>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创新,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对文化进行根本上的转变。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创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关键一步。这一论断为更好地推动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内涵1.文化实践创新的先导:文化理念创新。文化理念就如同上层建筑一样,它影响着文化创新,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它只能先于或  相似文献   

12.
董爱玲 《学理论》2011,(7):24-26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预测社会发展趋势、整合社会力量、调控非主流价值的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认同的路径与观念引导,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阐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核心理论,以作为对其进行系统合理全面理解和丰富内涵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已逐渐地撼动"国家本位理念"或者"绝对主权论"地位,促进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支撑国际社会本位理念的法理理论仍然有待补充与完善。故有必要从中西两种文化中深入地挖掘国际社会本位理念形成的内在原因,对国际社会本位理念的理论支撑进行较全面的概述与梳理,与此同时也对国际社会本位理念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3)
高校后勤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文化是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孕育产生的,它正处于成长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暗藏了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述说了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理论支撑以及助推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路,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香港ICAC实施的廉政法治教育成功所依赖的精神先决要素、物质先决要素、外在法治保障、内在文化与诚信理念支撑等理论结构构成进行释析,认为渐进性改革与阶段性发展是廉政法治教育应遵循的规则重点。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36)
1975年,萨义德的《东方学》出版,在整个世界引起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特别是欧美国家,形成了蔚然壮观的学术景象。从东方学的权力话语方式这一含义出发,研究传统东方学中的权力话语及其运行机制,并以此为理论支撑,从而揭示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文化全球化中中国文化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科学把握我国社会发展进程提出的重要战略构想。面对这一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通过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以文化艺术为主体、包括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在内的社会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社会文化规律性的深入探索,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郝淑芹 《学理论》2010,(29):183-184
马克思的人性论为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走向和谐提供了的理论支撑。从马克思的人性视角对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进行分析,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构建离不开人。人类个体需要的多元性与整体性也必然要求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均衡发展,从而促使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走向融合。只有用马克思的人性理论指导两种文化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的整体性工程,需要多方位发力、统筹推进。从理论维度看,要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文化力量;从实践维度看,要坚持赓续传统和善于创新相统一,推动党内政治文化与时俱进;从目标维度看,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涤除消极庸俗的政治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从价值维度看,党内政治文化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又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逻辑中发挥着价值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可以看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离不开文化的自我认知,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支撑,离不开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离不开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刻体悟这些历史经验不仅能为新时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为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