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独特的文学、文化流派--"开明派"论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硏尊、叶圣陶等一批有着相同相近的文化背景、文化气质、文化倾向的知识者依托《我们》、《立达》、《一般》、《中学生》和我们社、立达学会、开明书店,在文化、教育和文学领域孜孜不倦地耕耘,从20世纪20年代中叶直到新中国建立,以鲜明的文化倾向和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开明文学、文化流派。而开明派自身特点和时代因素错综交织的作用,使其流派特质处于一种潜隐的状态,以至于始终未被认知。  相似文献   

2.
1988年7月26日晨4时40分,一民警向东昌区公安分局报告:欲上厕所时发现枕下的“五四式”手枪不见了,裤带上的枪套也没有了,肯定手枪被盗。枪支被盗民警家居一座自建的二层小楼。楼房下层住着两家房客。楼上除民警一家住一厅一室外,还有一室也租给一家房客。  相似文献   

3.
论征募儿童兵作为战争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征募儿童兵行为对卷入到武装冲突中的儿童危害性极其严重,国际法已经确立明确规范禁止这类行为。但对于儿童兵国际法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困难在于对于儿童兵年龄的上限有颇多争论。先前的国际人道法和人权法条约禁止征募儿童兵行为,但对征募者是否承担个人刑事责任持模棱两可的态度。最近以来国际法的发展,特别是塞拉利昂特别法庭的审判实践和《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的生效实现了对征募儿童兵者定罪量刑的目标。但是,不论是塞拉利昂法庭的审判,还是《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八条的适用,都面临着一系列法律问题,这些法律问题是对现行国际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适得其反     
《人事天地》2011,(10):63-63
一位知名作家到一座小城市去旅游。这座小城市里唯一的一家书店的经理为了讨好这位作家,就撤下了书架上的其他书籍,全部换上了这位作家的作品。“其他作家的书呢?”来到书店后,这位作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困惑不解地问书店的经理。书店经理一时答不上来。想了想才说:“其他的书都卖光了!”  相似文献   

5.
宇泽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树立了“为人民服务尽忠报国”的思想,渴望做一名人民的好公仆。毕业前夕到书店买了最新出版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书,合理恰当地安排时间,劳逸结合地复习。在疲劳时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模拟卷,权当放松,但每次都会规定时间。  相似文献   

6.
兵地融合发展是兵团履行特殊使命的有效形式,也是兵团新形势下更好发挥特殊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兵地大团结大交流大融合中,文化交流是最根本的交流。近年来,兵地双方以大局为重,积极探索推进兵地文明共创、团乡共建、融合发展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文化交流交融远远不够。因此,兵地要牢固树立"兵地一家人"、"兵地一盘棋"的思想,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多角度、全方位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兵地文化交流交融层次大幅提升,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为多元,形式更为多样,着力增强新疆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漫画     
董行 《人事天地》2010,(24):66-66
买书一个人在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想买本书,里面没有凶杀,却暗藏杀机;没有爱情,却爱恨难舍;没有侦探,却时时警惕。你能给我介绍一本吗?""只有这个,"店员说,"《股市行情》。"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决议》,也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观察,才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建设精神文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这一要求的含义,值得深入领会。本文的“扫描”,也着力于此。 在“后冷战时代”精神文明问题为什么被进一步突现? 纵观全球,冷战虽停,兵谋尚在。一方面,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人们需要进行历史的大反思以适应之;另一方面,综合国力竞争日胜一日,竞争中时有杀机显露,迫人拼搏。在这一和平发展与兵谋杀机并存的时代,精神文明问题(或曰文化问题),被更进一步突现出来,甚至成为全球学者和政治家们关注的“热门”。问题之一,多少有些出人预料。按常规思维,冷战湮停,必使经济问题一枝独秀;摆脱了“热战”和“冷战”羁绊的世界各国人民,势必倾全力于生产发展,文化问题不会过分突出。但事实却远非如此(详见后述)。看来,这中间必有一些尚待人们反复思索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信息时代,传统阅读习惯日渐变化、网络电商图书低价冲击及房租与人力成本攀升等,使传统实体书店处于困境,但近年却有一批不同于传统单一售书业态的新型实体书店出现复苏发展、蓬勃扩张之势。原因何在?文章简述实体书店存在的理由,并以实例扼要分析当下实体书店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刊物,在抗战时期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它肩负起建设抗战新文化的历史使命,为宣传先进文化、提升先进文化以及抵制错误文化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文化》虽然前后只刊行了一年半时间,但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历程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财富。它收录了延安时期许多重要文化活动及文化事件的相关材料,在思想文化、学术研究及史料参考方面具有极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漫画     
董行 《人事天地》2010,(34):66-66
买书 一个人在书店买书,他对店员说:“我想买本书,里面没有凶杀,却暗藏杀机;没有爱情,却爱恨难舍;没有侦探,却时时警惕。你能给我介绍一本吗?” “只有这个,”店员说,“《股市行情》。”  相似文献   

12.
杨明的长篇叙事诗《死在战场以外的中国兵》是一首特殊的"抗战诗",诗歌揭露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与残暴,喊出了压抑八年已久的愤怒,是继沙汀的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之后,又一篇反映国民党军队的文学力作。此诗无论思想和艺术都是成功的,是典型的朗诵诗作,同时也是西南联大新诗社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13.
英美学者关于"马克思没有文化理论"的说法,涉及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唯物史观体系特别是马克思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这样的重大问题。必须承认《序言》本身存在忽视文化复杂性的缺陷,但从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完整性来看,马克思1857年《导言》以及恩格斯晚年书信基本上弥补了1859年序言的不足。鉴于1859年序言的独立性和客观影响及其忽视文化复杂性的缺陷未能消解,此后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构建应该在全面弄清事实的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锦 《工会论坛》2015,(3):100-102
大型人文纪录片《故宫》在荧屏上映作为经典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确功不可没。在现代信息社会形成的拟态环境中,纪录片作为经典文化的一种艺术化表现形式,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的叙事情节,受到大众的广泛接受。纪录片作为大众文化和经典文化的一座桥梁,给我们缓冲的时间和过程。但在纪录片营造的电视文化中,我们享受着速食的快感,却失去了思辨带来的想象力。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对电视文化的担心,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做单向度的人。不断提升对经典文化的鉴赏力,学会尊重和理解经典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欲擒姑纵”,作为一种计谋出自兵法《三十六记》,它排在第三套攻战计的第十六计。兵法《三十六计》不分卷,题下注“秘本兵法”,无时代,撰者可考,历代兵志亦不见著录。“三十六计”最早见于《南齐书》卷二十六《王敬则传》记载: “敬则仓率东起,朝廷震惧。东昏侯……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走。有告敬则者,敬则曰:  相似文献   

16.
戏曲史研究专家赵景深在编《青年界》杂志时,与作家们交往很深。有一次,他写信催老舍先生写稿、先在纸上写了一个大赵字,然后用红笔把赵字圈了起来。在这旁边,写了一行小字:“老赵被围,速发救兵!”老舍拆信一看,就知道刊物稿件发生危机很快复一信,并附上一篇短篇小说《马裤先生》。信件如下:景深兄: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罗!马来!“参见元帅。”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心理压力调查问卷》,以编制身份、工(兵)龄、学历等为变量,对某市某区166名消防员的心理压力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消防员心理压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编制和工(兵)龄的消防员的心理压力水平存在差异,个人发展和职业安全是消防员的心理压力核心。  相似文献   

18.
香港法院针对违反《基本法》的司法审查将不只限于审查立法或行政权力对公民及政治权利的限制,也包括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限制。《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一直是香港司法权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对回归后香港法院援引《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判决进行梳理,会发现香港法院适用公约的情况不乏实例,包括将公约作为辅助解释基本法或辅助解释一般法律的的资料、将公约作为司法裁判的依据;但更多时候,当事人提出适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时,法院仅予以消极回应,尽量避免直接适用公约。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香港法院受制于自身的司法克己、《基本法》规范、香港普通法传统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史记》中的《刺客列传》刻画了为知己死、杀身成仁的刺客形象,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侠义文化精神。《史记》中的刺客精神更多的是表达司马迁的主观理想和悲剧精神。刺客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但刺客的行为动机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20.
一、《旋玑图》文化宣传应是一个立体的、系统的工程前秦窦滔妻苏蕙所作《璇玑图》共 84 1字 ,排为 2 9字的方图 ,以五色书写 ,根据各种路线读之 ,回环反复 ,据明代康万民《璇玑图诗读法》的解读 ,可得诗 70 0 0多首 ,就篇数而言 ,是《唐诗三百首》的 2 0多倍 ,这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篇奇文。不仅如此 ,此诗的背景中 ,也包含着一段十分感人 ,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真可以感天地而泣鬼神 ,惊众生而启圣哲。但《璇玑图》能读出 70 0 0多首诗 ,各诗起首一字在何处 ,按何方向读 ,如何转折 ,每首读几句等 ,种种幽隐 ,不是人人都可以看得出的。从前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