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8 毫秒
1.
美国检察制度溯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检察制度及相关法律繁杂,相关成文法会同判例法及行业规范,相互交错,深刻影响着美国检察制度的发展与变革,其经验与教训为各国检察制度改革提供难得的学习与借鉴模板。在科学与务实批判的基础之上,美国检察制度中某些合理的内核、理念与制度有可能为我所用;而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亦可成为我国检察制度改革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检察机构和检察官彭东日本的检察制度以大陆法系国家的检察制度为模式,受法、德两国影响较大。二战后,又主要借鉴了美国的检察制度。从而形成了融两个法系国家检察制度于一体的检察制度。一、日本检察机关的机构设置日本的检察机关通称为检察厅,其机构设置与法院...  相似文献   

3.
《检察风云》2014,(23):76-77
作为英美法系的代表,美国法律制度深受英国影响,检察权也毫不例外。在继承英美法系的核心理念之余,美国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民主治理的传统对美国法律和检察制度的影响则更为深远。而作为美国的近邻,加拿大的检察制度也已日趋完善,其各自保持独立又互相制衡的检警关系,成了该国检察制度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民事检察诉讼制度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事检察诉讼是检察机关提起和参与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一项制度。美国民事检察诉讼制度历史悠久。本文研究了美国民事检察诉讼制度的历史,总结了美国民事检察诉讼制度的特点、分析了其存在的价值,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民事检察诉讼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域外公众参与检察权的主要制度模式 公众参与司法是司法制度发展的国际潮流,美国大陪审团制度、欧洲各国的参审制度、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都是其制度模式。由于本文探讨的是公民参与检察权,而欧洲参审制主要是公民参与法院审判,不涉及检察机关,因此笔者只对美国大陪审团制度、日本检察审查会制度和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比较问题进行若干阐述。  相似文献   

6.
黄容全 《中国司法》2008,(12):112-114
检察制度起源于十三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当今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检察制度,其中,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检察制度,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检察制度。其中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检察制度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检察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奉行“三权分立”原则,从行政机关制约审判机关活动的需要出发,其检察机关大都隶属于行政机关,受政府法制部门的领导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检察制度刘咏海一、概述美国的检察制度是在欧洲殖民时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为受到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早期检察制度的影响,美国检察制度既有普通法系(英国)的地方自治特点,又有大陆法系(法国、荷兰)的公诉职能特点,美国的检察官像英国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原来同属大陆法系的韩国、日本,其检察制度大多带有法国、德国检察制度的影子,因而也就必然具有较多的共性。二战后,两国司法制度在融合吸收两大法系合理因素的过程中,结合各自的传统和司法实际构造了各自的检察制度,因此两国检察制度又产生了一些不同之处。笔者试图通过对两国检察制度之间共性和个性的研究比较,寻求一些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执法长官与公诉律师——美国检察官职能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近日公布的《检察工作五年发展规划》中号召人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检察改革”,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设想。笔者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专门考察了美国的检察官制度并有所心得。现对美国检察官的职能及相关制度作一介绍。外国的东西,或...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在持客观态度的同时,科学的研究方法也同样重要。因此,笔者从历史角度对目前中国检察制度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梳理.中国检察制度历史渊源主要有古代御史制度、苏联检察制度和西方检察制度,对历史渊源追行客观评价对检察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在改革中,司法理念与制度建设具有互动性,二者既可能相互取利又可能产生冲突,只有以史为鉴,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保证检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撤检派"基于检察制度与"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不兼容的理由而主张撤销中国检察机关的建制,而"挺检派"虽拒斥"三权分立"的理念,但同时又笃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衡原则",并以此作为主张维护和完善中国检察机关的"理论根据"或"原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对"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的前世今生以及是是非非的深入考察,以及对中国政权建构的原理和制度特色的精细解读,从中国政权建构的理念和政制上排除了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则认为应当另辟蹊径,为中国的检察制度建构更科学的"理论基础"或"原理"。  相似文献   

12.
作为历史和政策性社会产品的中国检察制度,究竟源于何时何地?可概分为"五说":即(就)是说认为,我国历史上的御史制度即(就)是中国古代的检察制度;前身御史说认为,御史制度不是我国古代检察制度,而是中国检察制度的前身;引进说认为,中国检察制度是由西方引进的,起源应以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相似文献   

13.
杨世林 《内蒙古检察》2006,(1):48-50,47
2005年11月上旬,笔者随最高人民检察院渎检厅组织的检察考察团赴德国进行检察制度考察,其间走访了德国黑森州司法部、威特斯特监狱和威斯巴登检察院,听取了德国司法部官员、检察官、监狱官的讲座,相互进行了交流,虽是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但也是身临其境耳闻目睹,对德国的司法检察制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有关德国检察制度的情况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刘春雷 《陕西检察》2002,(2):42-43,23
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历史渊源,就要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是如何在我国形成的。从这种视角来考察,笔者归纳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三大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刘方 《中国司法》2008,(11):106-107
中国台湾省检察制度与该地区的其他法律制度一样,早期承续了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检察制度,中国大陆检察制度和台湾地区检察制度都比较接近西方两大法系中的大陆法系检察制度,尽管社会制度和建立的法制根据不同,台湾省检察制度与大陆检察制度之间仍然表现出一些相似的地方。如二者都具有独立的检察系统;各级检察机关在权力的运行上都具有独立性;作为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二者都具有一般的检察职能,如侦查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等。但是,与中国大陆检察制度相比较,台湾省检察制度仍然表现出其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的检察体制和刑事起诉制度王洪祥去年,笔者作为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应加拿大著名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邀请,对加拿大的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现仅就加拿大的检察体制和刑事起诉制度介绍如下:一、加拿大的检察体制。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人民检察院以"创建学习型检察院"为载体,以着力提高干警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为目标,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种检察文化活动,检察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促进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该院连续四年在全市县区检察院年度考核中名列第一,先后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一等功先进集体"。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宝塔区人民检察院工作制度汇编》,修订完善42项工作制度,新制定18项工作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案的工作机制。加大对司法考试的鼓励和支持,2006年以来共有17名干警通过国家司法考  相似文献   

18.
检察工作是司法的一个重要环节,承载着公诉权并贯穿整个刑事讼诉的始终民众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外在体现和内在要求,在检察领域民众参与检察一方面体现司法的民主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权力对权力的制约。各国在民众参与检察的道路上进行着不断地摸索和制度创新。目前比较典型的三种是美国的大陪审团模式、日本的检察审查会制度和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是在检察机关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方面,由人民监督员监督检察机关的逮捕决定和参与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和撤案决定的过程,改变监督者在直接受理侦查案件上没有外部监督的格局。检察院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推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精神是值得赞许的,毕竟在现行司法制度和诉讼制度没有根本性改变之前,这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通过民众参与检察的方式可以促进检察工作公正有效的进行。笔者在此从人民监督员代表性、人民监督员的实效件等方面讲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钢 《法制与社会》2010,(19):121-122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马规约"对于检察官地位的规定、确立的检察官任职条件、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调查和起诉职能等内容,后简要分析了其对我国检察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金秋时节,笔者随团出访北欧四国,并有幸到瑞典国家最高检察院参观访问。在那里,热情友好的瑞典同行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瑞典的检察制度,双方就有关检察工作问题进行了愉快地沟通和探讨,彼此都很受启发:通过公务交流,我们对瑞典的检察制度有了一些了解。现根据瑞典同行的介绍和他们提供的外文资料.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瑞典的检察制度和此行我们的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