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钱能使鬼推磨,已经落伍;有钱能使磨推鬼,正在时髦。 前一阵子,某乳品企业“爆”出“新闻”,又把人们吓了个胆战心惊。一时间,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后来,终于真相“小白”,原来是该企业遭遇了竞争对手的“恶搞”。  相似文献   

2.
王开林 《法制博览》2010,(18):38-38
近日读史,发现古今许多事情情同一理,有的甚至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其“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而其“内容”仍与古时相差无几。就像那“神鞭”,“鞭子”没了,“神”还在。比如大夫或诸侯豢养“门客”之事,当今有些地方仍有其“神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善霸     
洪铃 《法制博览》2009,(10):44-45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们聊某些人、事时,我用了“善霸”这个形容词,当时许多人觉得听起来有些突兀,因为大家都听过地痞流氓、地方恶霸,但“善”和“霸”这两个字就让人难以联想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30余年的所谓“民主化”实践,形成了两党轮替的制度环境和两党主导的政治结构,并在历次选举中多次上演。在这样的政治语境中,“第三势力”发展空间受限逐渐成为一种普遍认知乃至思维定式。近年来岛内中间选民显著成长,国、民两大党实力对比失衡,“第三势力”自主性增强,为“第三势力”发挥影响力、谋求新突破带来新机遇。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以台湾民众党为代表的新兴“第三势力”夺得新竹市,并在台北市长选举中表现不俗,显示在一定选民结构、选举环境和选战策略的耦合下,“第三势力”具备打破岛内政治环境结构性限制的空间和实力;尤其是与传统“第三势力”的式微相比,实现地方执政且赢得14席县市议员更凸显了民众党的一枝独秀。当然,选举结果与民众党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主要原因在于政党成立时间尚短、基层经营不足、选举经验缺乏等,并不足以掩盖其发展势头。2024年“大选”和“立委”选举,是岛内政治格局重新洗牌和检验“第三势力”实力的重要节点,以民众党为代表的“第三势力”能否争取中间选民凝聚基本盘,提高民意支持度向选票的转化率,以及根据国民两大党的选举布局和竞逐态势制定正确的选战策略,将决定其未来一段时间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主要包括三个分论述,即“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谢长廷的“宪法一中”、“宪法共识”和“宪法各表”分别与国民党的“宪法一中”、“九二共识”和“一中各表”存有很大的差异。这三个分论述提出的主要面向和所要解决问题各有侧重。对于大陆方面而言,如何看待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其实在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如何看待“中华民国”及其“宪法”问题。研究谢长廷的两岸政治关系论述,有助于我们对其采取恰当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要义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统筹国际国内规则,推动国际规制合作,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国际治理人才,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7.
记者近日从市总工会获悉,今年本市共推荐“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奖单位14家,其中班组7个,企事业单位7个,评选比例与去年基本一致。在3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推荐者中,企业一线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19人,占59%;科教人员6人,占19%;企业负责人2人,占6%;农民工2人,占6%;工会干部2人,占6%;其他3人,占9%。在各类人员比例分配时,反映出向企业一线职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已成为时髦并被广泛接受的名词,原来的人事部已纷纷改称人力资源部,如果你去应聘,人力资源部的人也早已不再是高高在上地审视你,他们非常谦和,非常尊重你,甚至还会倒杯水给你,如果你的求职被拒绝,你也许还会收到一封告知信,信上会先感谢你对公司的信任,然后例行公事地夸你两句,最后做一些“由于名额有限”之类的解释,并说如果以后有机会希望能与你合作等等,虽然你几乎不能指望对方真会再来找你合作,但这种态度还是让我们感到非常舒服,因为我们终于感到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人才”了,我们不再是任人挑来选去的砖头,我们成为了企业重要且急需的“资源”。然而,仅将人力作为资源还不够,还应将人力变成资本,使其成为企业的财富,让其为企业所用,并不断增值,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佚名 《法制博览》2011,(15):26-26
人们在形容不正派、不正经的人和行为时,往往习惯用“不三不四”,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不三不四”的“三”和“四”又究竟指什么?且听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10.
台湾当局借“宪政改造”推进“法理台独”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岩 《台湾研究》2005,(5):45-51
2000年民进党上台后,利用执政地位,通过“立法”、“修宪”以及修改行政法规等各种渠道,先后实现了“公投立法”、落实“公投”、“公投入宪”以及废除“国民大会”等其长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明确宣称要在2006年展开全面“宪政改造”,2008年为台湾提供一部“合身、合用、合时”的“新宪法”,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伟大的国家”。陈水扁当局虽然迫于压力声称“宪改”不涉及“主权、国号、领土”议题,但未来几年以各种手段推进“法理台独”的步伐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11.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0,(19):F0002-F0002
辽道宗时,耶律迭刺的老婆怀了孕,梦见自己和羊打起来了,在搏斗中,把羊角和羊尾都薅下来了。占梦的人说是吉兆,因为“羊”字去角去尾,就成了“王”。  相似文献   

12.
方成 《法制博览》2008,(2):11-11
田力合为男,女子和为好。男人——难人也:女人——好人也! 七画是“男”,三画是“女”,“七”加“三”才是十全十美。于是,男人有七分权利,女人只有三分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发现式用人     
任用人才靠大人物或上级发现,而后委以重任,在咱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桑榆先生称这种干法为“发现式用人”。用人靠自己发现,若真是慧眼识贤才、识英雄,倒也没话可说,然而,若是“慧眼”不慧,硬是把蠢才、狗熊、混蛋看成大人才,结果可就糟了糕矣。  相似文献   

14.
叶传林 《工会博览》2008,(12):120-121
时下,“创新”成了一个非常时髦的词语,人人说创新,处处讲创新。有的企业干脆把创新当成了企业理念,认为创新就是一切,把创新作为企业的最高追求。近来在人才标准上,也用上了创新,叫做“创新型人才”,甚至出现“唯创新论”,即只有搞出创新的人,才算是人才。  相似文献   

15.
慈悲的手段     
明媚 《法制博览》2009,(18):9-9
上海男人很难,难就难在了“男”字上。从中国古人造字的角度分析。“男”由责权利的角色定义,那就是“田”和“力”的组合。在田地里出力气劳作的人就是男人。我没有考证过英语,男人的man,似乎没有什么对男人责权利规定;在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之中,对男人的考核标准是田地里的苦力活。这就委屈了上海男人。从有上海那一天起,上海男人就输了。虽然上海也有人种地,但是上海的主流人群是市民而不是农民。  相似文献   

16.
《工会博览》2010,(12):1-1
不久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界定了“人才”的概念:“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个概念的界定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作为劳动者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普世价值。普通的劳动者,不仅仅是人才生存的土壤,也完全有可能成为于民于世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5月20日,陈水扁面对岛内群众和在野势力的激烈抗争发表了“就职演说”。在这篇演说中,陈一改“大选”期间的挑衅口吻,将“公投制宪”变成了“宪政改造”,并声称“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及统独的议题,目前在台湾社会尚未形成绝大多数的共识”而建议将其排除在“宪改范围之外”。然而,这一“宪改”的烟幕难掩陈水扁及其所代表的民进党“公投制宪”的理念与立场。为更进一步认清陈水扁当局“宪改”的本质,本文试就前六次“修宪”中民进党对“修宪”与“制宪”的态度立场加以考察,乃至对民进党上台后的“制宪”活动进行探讨,以期从客观上还原陈水扁当局“宪政改造”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吃事     
莫言 《法制博览》2010,(3):12-13
“吃”字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我原以为“吃”是“契”的简化,查了《辞海》,才知“契”是“吃”的异体。口的乞求,口在乞求,一个“吃”字,馋的意思有了,饿的意思有了,下贱的意思也有了。想这造“吃”的人,必是个既穷又饿的,如果让林黛玉或是刘文彩造这个字,不会是现在这样子。  相似文献   

19.
融合发展在多元功能主体、动力运行机制和预期目标设置上展现出不同于和平发展的底层逻辑,为新时代推进两岸民主协商、精准校正“两制”台湾方案的理论定位提供了绝佳的观察视角。在本体论上,“两制”台湾方案是制度耦合机制和协同共治制度。在方法论上,“两制”台湾方案优化利益分配和规范权利保障。在价值论上,“两制”台湾方案追求完全统一、持续安全和共享发展。融合发展、和平统一与“两制”台湾方案之间存在相对的理论和政策边界。当下,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例深入推进三者的实践互动,对于加快和平统一进程和“两制”台湾方案的实质启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红 《工会博览》2011,(6):265-266
马丁·路德的婚姻观中充满了丰富的辩证思想,了解这些辩证性的概念,对于我们较准确地体悟路德的婚姻观有重要意义,其中“信心”与“善行”、“是”与“否”、“属灵”与“属世”概念在路德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本文主要阐述它们之间在婚姻观中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