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斯大林对社会主义本身及其规律性有了更深的认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积累,他开始把社会主义做为一个相对独立和稳定的阶段来加以研究。首先,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如同其它任何社会一样,有着自己的经济规律。历史上的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个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因而是决定该社会本质的。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在发展中要经过哪几个阶段,这主要由社会生产力的状况所决定的。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不仅决定着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度的转变,而且决定  相似文献   

3.
对于任何社会形态而言,意识形态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形态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思想表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加强社会主义意以形态建设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间不是因果关系。应厘清群众对社会发展中阶段性问题的曲解和误读,正确对待暂时性困难,将问题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顺畅,使社会中每一个人得到发展的实惠,分享改革的红利。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历史 ,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并开始趋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论证 ,而且也为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而产生的。作为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否定 ,但是 ,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 ,而是扬弃 ,即是在吸纳了资本产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基础上的否定。以往的在原始社会以后的社会形态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运动的社会形态 ,而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  吴琼 《人民论坛》2014,(6):42-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现问题、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社会问题,社会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者间不是因果关系。应厘清群众对社会发展中阶段性问题的曲解和误读,正确对待暂时性困难,将问题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动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顺畅,使社会中每一个人得到发展的实惠,分享改革的红利。  相似文献   

7.
社会形态的多维视角理论,尤其是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理论,为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以及相应历史任务的提出,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正确把握一定阶段上社会发展历史任务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坚持辩证决定论,反对形而上学决定论。任何社会发展任务都是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对社会形态问题的研究可以从划分方法、基本规律和演替过程等方面展开。社会形态的划分标准是从社会形态内部结构和社会形态整体视角对其本质属性的规定,属于静态的分析;从动态上看,社会形态可以由不同阶段的划分。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社会形态的基本规律提供社会形态演替的根据和动力。社会形态的一般进程指定社会形态演替的方向和范围;社会形态的具体道路呈现社会形态演替的生动面貌和真实过程。二者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的演替过程。社会形态的基本规律是一般进程的现实性的基础,并通过一般进程间接地为具体道路提供可能性的"区间"。一般进程是基本规律和具体道路的中介和桥梁。一般进程是社会形态基本规律的直接表现,是人们认识基本规律的必要手段和依据;一般进程直接地限制着具体道路可能性的实现。任何社会形态的具体道路都包含着基本规律和一般进程,它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反映着社会形态的一般进程,并以隐蔽的方式体现着社会形态的基本规律。用科学方法划分社会形态,正确处理社会形态一般进程和具体道路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求得解放和建设社会主义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对于中国革命的必然性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的认识,特别重要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成为进一步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实践的和理论的重要问题。(一)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认识已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地揭示出来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核心.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无产阶级政党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发展总趋势的必然性,这是无产阶级政党所要具备的首要的、必不可少的理论品格,是全世…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经济社会形态、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关系、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社会状态、社会制度、历史时代、历史时期等概念是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别称。准确把握经济的社会形态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不同表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来意义,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属性决定于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规律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 确认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标准,就如同确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源一样,都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义。强调和坚持发展生产力为根本标准,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步伐的迫切需要。一生产力标准是判别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优越与否的首要的和根本的标准。有人说“生产力标准”没有社会属性,对任何社会形态都适用,故不能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与否的根本标准。他们认为,衡量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最近在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提供一种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机制,包括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我们既要坦诚地承认社会矛盾特别是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又要努力地为解决这些矛盾、缩小这些差距而奋斗。如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形态演进中的“跨越”与“卡夫丁峡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个由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进的“自然史的过程” ,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便是这一过程一般所要经历的几个基本阶段。但是 ,在世界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实践中 ,却还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即特定地区、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形态的演替有时可以跳过某个常规发展阶段 ,直接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那么 ,应该怎样看待社会形态演替的这种“跨越”呢?它是否如一些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意味着对一般进程的否定呢?…  相似文献   

14.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萌芽和存在于几个社会形态 ,至今正活跃于资本主义社会和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认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 ,对于认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资本的存在与发展问题 ,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待弱势群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社会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认识和对待弱势群体的基本态度首先应当明确,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弱势群体的存在是现存的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避免的,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其存在的形式、规模及影响不同罢了。当今社会,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个由孤、老、病、残、幼、贫、困等组成的弱势群体。因此,弱势群体的存在与社会制度本身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特定社会或其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运行方式有直接关联。在当前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6.
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本、商品资本、工具资本、金融资本、知识资本、制度资本、生态资本和生活资本,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条件。只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里,这八大要素资本所具有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有史以来,人类经济文明形态大致经历了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商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形态,这些经济文明形态在人类发展的相应历史阶段都占着主导地位,成为这些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生产方式和创造财富的主要特征。尽管当代中国经济的文明形态尚处于需要加快补上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知识)和金融化(资本市场化)的历史之课,但它已经破题并赋予了中国特色,而且正信心十足地向着创造更加统筹协调、更加全面发展、更加成熟高质的新型文明形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指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对此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加以理解:   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理解。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这个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18.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列宁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开创者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 ,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赫鲁晓夫把超越阶段的做法推到历史的极致。勃列日涅夫时期和安德洛波夫时期也没有走出超越阶段的迷宫。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全盘否定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随之而终结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不断地在改革创新中前进的历史。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是一次又一次反复地变革自然、改造社会、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与以往一切社会不同的社会制度,仍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了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传统社会遭到系统解构和现代社会获得生命的历史过程。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模式的转换,主要体现在从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进一步深入认识的结果,是社会主义模式建构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视角看,当代中国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并尽可能多的吸收信息革命的成果,加快推进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可见,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特殊过程之中,也必然是一个充满变数和风险的过程,需要一个科学的、可行的社会发展理论指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提出的,对积极应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使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理论在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