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落马贪官在忏悔的时候,常常会特别提到自己交友不慎、滥交社会上一些有钱有势的老板,经常与他们在一起吃吃喝喝,打牌赌博,放纵私欲,就像“温水里的青蛙”,不知危险反而悠哉乐哉。这种畸形的人际关系成了一些意志薄弱的官员滋生腐败的温床,成为其走上歧路的可怕陷阱。  相似文献   

2.
谈及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应如何对待上级领导和下属群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一些领导干部的不端做法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其意是说,时下有一些领导干部,心里时刻装着上级领导,千方百计搞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但对群众做的工作却很少,不把与群众的关系放在心上。习近平这段话,提出了“领导干部心里应时刻装着谁”的执政理念,他的批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催人警醒。  相似文献   

3.
人在面临着与自己人生命运有重大关联的事件时,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如此才能集中精神和激发出更高的智慧与力量。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大脑就会失去了控制机制,处于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常雯 《支部生活》2004,(8):39-40
7月1日起,国家颁布的凭处方购买抗生素的规定正式实施,除了黄连素和一些外用非处方抗菌药外,其他抗生素均需凭医师处方购买使用。这标志着我国滥用抗生素时代将逐渐走向终结。然而,一些人觉得不理解:这样不是给看病带来麻烦吗?当我们了解到,滥用抗生素给百姓健康带来多大的危害时,也许会感叹: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是谁“破坏投资环境”?□大水近年来,在反腐败斗争中每每出现这种现象:当某一地区揪出了贪官污吏,政法机关正准备顺藤摸瓜、深入侦查时,就会有“人”出来干预,要求“到此为止”,理由是再查下去会“牵连过多,影响地区形象,破坏投资环境”。面对此论,笔者不禁想起...  相似文献   

6.
佚名 《廉政瞭望》2003,(9):34-34
现在人们对很多腐败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像吃吃喝喝,收受礼物,警车开道这些事情已经制度化程式化了,成为官场潜规则.谁不遵守就会吃亏受处罚。像前些年老百姓最反感的吃喝风,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丰泽园饭庄厨师陈爱武因为举报商业部长王磊吃饭少交钱而成名,现在听来简直像天方夜谭。领导吃饭还交钱,收钱人、给钱人是不是有病  相似文献   

7.
杨飞  李成辉 《党课》2014,(6):61-63
在德国,没有几个人敢贸然闯红灯,因为闯红灯者将会面临很严重的后果。如果“不要命”地闯了,就意味着以后别人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而闯红灯者却必须立即支付;别人可以向银行拿到比较长时间的贷款,而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并且银行给闯红灯者的贷款利率要远比其他人高。  相似文献   

8.
网友是谁     
当下,有一种怪现象,我们提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不知道真与假,据网友们说。好像事情一嫁接到网友身上,就有了某种担待,听者在听这件事情的时候也会产生两种思维:可信或不可信。信或不信,此时的决定权不是说者,而变成了听者,就因为这句“据网友们说”。  相似文献   

9.
“谁是谁的人”是一个许多人常用的句式,在某些机关呆过、官场混过的人,多会以此句式造句,比如说,“张三是李四的人”、“赵二是王五的人”等等。一个人一旦成了谁的人,两者之间的关系便是主奴关系。尽管是党员,是公务员,嘴上在高喊他是党的人,是政府的人,但其内心唯尊某一人,趋避进退,唯某人之命是从;荣辱祸福,皆由某人一个人决定。他虽然拿着政府或企业发给的工资,但他的意识中已无政府或企业而只有某人,且凡事只知对某人负责。实质上,他已经成了某人的特殊私有物。反过来说,某人对于他的私有物,也有随意处置的权利。而今一些人虽无古代君…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21):4-4
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抓党建同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显绩,一年开几次会布置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那么上心用劲。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严治党面临两难选择:过宽没有威慑力,会导致越来越多人闯“红线”,最终法不责众;过严会束缚人手脚,影响工作活力,干不成事,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选票。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1.
西尧 《奋斗》2008,(10):61-61
一些我们平常以为很熟悉的人,譬如师长、邻居、同学、战友,其实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有时流于肤浅。但通过一些偶然的机会,得以对他们的人生历程或内心世界了解得多一些,我们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12.
谁谁谁 《廉政瞭望》2013,(10):71-71
游泳池里有三种人:一种循规蹈矩地在自己的泳道上游.若见到隔壁那根道的从对面游来,会下意识地向旁边缩一缩,连手脚的动作幅度都会收缩.以确保不会产生肢体冲突。一种坚守自己的泳道和动作,若无其事地前游,摆出一副各扫自家门前雪的架势。你若不小心碰到我,哼哼,走着瞧。还有一种则会堂而皇之地游在两根泳道中间.不仅视对面游过来的人如无物,而且视泳道和墙上挂着的“请在泳道内游泳”的标牌如无物。就算第一种人被第三种人挤成游泳池边的肉饼,你也千万别指望坐在泳池边上的救生员会主动干涉。他们虽然坐在那里.心绪可能早就飘到花果山上去了。你只能自救,大声对旁边那个霸王喊一句:靠边点啊!  相似文献   

13.
在反官僚主义斗争中,笔者听到一些人发这样的牢骚:咱一不是什么长,二不管什么事,官僚主义与我有何相干?反官僚主义应该谁有病谁吃药,让大家都反对官僚主义,这岂不是让没病的人去“陪绑”?这句牢骚有些片面。“谁有病谁吃药”是人人皆知的常识,但无病也打预防针,...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0,(24):22-29
如果你看到一则广告说,某个高考培训机构“今年的‘一本’录取率比去年提高50%”,会不会觉得这是一所势头强劲的学校?但实际情况也许是,去年有两个考生考上重点大学,今年有3个,而这所学校的考生总数是200人。看到了吧,50%的增长并非虚构,但这个数字背后,却隐藏了更重要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你以为你是谁?□张书省接触一位省长秘书,我说你的担子不轻啊,他说,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我很小心,我给自己写了一个条幅:“你以为你是谁?”每天看。一瞬间,我发现面前这位年轻人,可亲可敬。因为,人经常会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河南那个张金柱,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相似文献   

16.
短信骗局 近日,上海市民中有很多人收到各种以个人手机号发送的信息,这类短信多以“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慈善会”的名义,描述四川地震的情况,并在末尾附上一个个人银行账号,希望市民汇款到这些账户。红十字会表示,相关机构没有以个人名义发送短信要求捐款,收款账号也不可能是个人账号。  相似文献   

17.
这个人是谁     
李浅予 《求贤》2008,(10):44-44
这个人在艺术院校读书时,已接近30岁。这个人长年留着平头,长年穿着灰色的粗布衣服、黄球鞋。这个人高颧骨、眼窝深陷,走路时重心靠前、腰背微驼、目不斜视。按说,这个人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但就因为他比别的同学大上一轮,因为他的这身一成不变的老土打扮,反而让他成了这座著名学府里最引人注目的学生。长期以来,同学们一直以为他是个农民,但突然有一天,大家却吃惊地发现,他其实来自一座大都市。  相似文献   

18.
见到王宇之前,就听到一些对他的评价:“个性分明,是个让人一见就会喜欢上的人。”“这小子了得,属实干家型的魅力领导。”  相似文献   

19.
正"腐败这样反下去,经济能不受影响吗?""反腐败是不是也得顾虑一下经济发展?"在和一些党员干部接触过程中,不经意间就会听到这样的质疑之声。"反腐败影响经济发展",这本是不值一驳的谬论,却依然很有市场。腐败是社会毒瘤,是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大快人心,为什么还会出现"反腐败影响经济"这样的杂音、噪音呢?仔细分析,持这种观点的人既有对反腐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者,也有在轰轰烈烈的  相似文献   

20.
尤梓 《廉政瞭望》2015,(10):32-33
百度火了之后,大部分网友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名,就看“百度百科”词条里能不能搜到他。比如你搜“鲁迅”,就会出现专门介绍他的网页;如果你搜“尤梓”,呵呵,就什么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