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联合国改革的思考亓成章一、关于联合国改革的主要原因联合国在“冷战”中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直接导致冷战格局终结,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联合国面临着新的国际形势,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联合国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组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常设的国际司法机构的诞生,一方面说明人类自身的成熟,另一方面也象征着有组织的法制化的国际社会正在趋向成熟。经过大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其主要使命的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这两个相继存在于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常设国际司法机构,既获得广泛的赞誉,也遭受普遍责难。特别是国际法院。客观评价国际法院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更是为了今后有效地发挥这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唯一拥有普遍管辖权的常设国际司法机构的新的作用。一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它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并进而实现联…  相似文献   

3.
从1948年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成立至今,联合国维和行动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而敦促有关各方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始终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个重要话题。如何确保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直接参与冲突的各方,尤其是东道国中央政府及其军队,并通过他们促使反叛组织及其武装力量,了解、遵守和适用国际人道法,以减轻冲突受难者的痛苦,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加强反洗钱领域内的国际合作,继《联合国禁毒公约》之后,又在《联合国反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中对反洗钱犯罪的国际合作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因此,如何以该公约的反洗钱规定为借鉴来完善我国的反洗钱对策,是本文关注的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9·11后的国际安全形势日趋复杂。某些国家作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受害者,近几年在打击恐怖分子的过程中却逐渐失去国际社会的支持。而恐怖主义在国际社会的共同讨伐下,活动反而更加频繁,手段也更加残忍,最近又有"反弹"的趋势。同时,联合国这个二战后最大、最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21世纪之初既要应对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带来的挑战,又必须面临一些大国日益露骨的单边主义对它的权威的考验。联合国在当今国际反恐中向何处去,对国际社会全体成员来说,就是一个非常紧迫的、关系到每一个国际成员未来的安全福祉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任何国际组织与任何国家或国际组织之间产生了争端,可通过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制度加以解决。可提出咨询意见请求案的机关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及取得联合国大会授权的15个专门机关。咨询提案程序应遵循《联合国宪章》、《联合国大会议事规程》及《联合国与专门机关关系协定》等规定。虽然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对于提出请求者无严格的法律约束力,但其权威性的广泛影响,可以使其发挥极大效力。为进一步提升国际法院之约束力,应在各国际组织基本法中增修接受并履行咨询意见之承诺条款。  相似文献   

7.
一、人权、人权宣言和人权公约  人权从实践到理论,从一个国家的人权文件发展到国际人权文书,从有政治和道义价值的国际人权宣言发展到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人权公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这场浩劫的世界人民迫切感到维护人权的必要,也积累了促进人权的经验。体现人民要求和政府政治意愿的《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了现代人权思想。《联合国宪章》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1948年,由联合国第三届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是有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财政问题:历史、现状、前景褚广友我们必须医治本组织的财政危机。如果联合国被拖欠会费拖累住,它要想前进则会举步维艰。——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①联合国自成立以来的52年里,长期为财政困难所困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与和平、...  相似文献   

9.
国际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指民族国家关于国际关系的“是非判断”和“行为准则”,它的确立与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国际社会经历了孕育与初生期(1789~1918年)、幼儿期(1919—1945年),少年期(1945年后)。国际社会核心价值观起源于《国际联盟盟约》,基本成型于《联合国宪章》,其理论基础是威尔逊主义的理想主义,哲学基底是自由主义的自然权利论和社会契约论。当前,《联合国宪章》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它的原初制订者——美国不时有意“违宪”,这反映出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理念在美国的衰落。另外,宪章的“国家主义”色彩非常浓厚,而对国家内部和全球化时代的公民安全关心不够,因此有调适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共同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问题。《东盟灾害管理与紧急应对协议》作为东南亚地区有关应对自然灾害的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是世界上同种类灾害联合应对协议的开篇之作,这个协议约束东盟国家团结应对、共同减少灾害风险,并加强了他们防灾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并加强了同联合国及其他合作组织的伙伴关系。这是国际社会自然灾害应急法制化的一个范本,其积极意义和不足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与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郑启荣半个世纪以前,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尚在激烈进行时,已看到胜利曙光的反法西斯盟国就在酝酿着战后世界的安排。鉴于二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如何避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成为当时摆在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一...  相似文献   

12.
跨国有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需要国家间采取协调的行动予以应对,但"失败国家"成为国际合作的短板,并为有组织犯罪提供了主权下的庇护。军事强国倾向于采取军事行动打击外国领土上的犯罪组织,这种做法违反国际法。失败国家领土上的有组织犯罪问题可以在联合国集体安全框架下解决,在安理会授权下,由参与维和行动的联合国警察承担在战后国家里预防、阻止和消除有组织犯罪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台湾当局自1971年被驱逐出联合国后,“外交”日益陷于困境。为突破这种局面、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台湾当局乃千方百计,妄图借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之机,“重返”国际社会。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阐述了台湾加入联合国的非法性、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他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尤其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普遍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础。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对南联盟的侵略和对我驻南使馆的袭击是对宪章关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和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的严重违反,是历史的倒退行为,是对联合国及其宪章权威地位的挑战。本文认为应该冷静分析国际格局的发展对联合国发挥作用的合理基础和以宪章为核心的现代国际法正在发生的影响,以更好地维护宪章的尊严。  相似文献   

15.
拉丁美洲特别是中美洲地区一直是台湾的"外交重镇。在该地区,台湾有它过半数的所谓的"邦交国"。它们毗邻美国,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作用。这些"邦交国"是台湾加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发声者与支持者。这使得台湾当局对它们都不敢掉以轻心。然而由于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认同日益稳固。出于整个国际环境和自身利益的考量,不少拉美的台湾"友邦"已经出现离心迹象,甚至开始谋求与中国建交,与台湾"断交"。其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已名存实亡,台湾与拉美地区国家的"外交"关系前景日益暗淡。这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的成立使世界各国解决彼此间及全球性的问题有组织地走到了一起.在联合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妇女问题一直是联合国社会发展领域关注的重点.《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尊重基本人权和人格尊严的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方针.在此原则指导下,世界各国签署了一系列公约,为构建妇女权益保障的国际法体系做了不懈的努力.《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及《任意议定书》的签定,确立了妇女权益保障的基本框架模式.1975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  相似文献   

17.
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在对国际组织章程解释的实践中,发展出了国际组织具有隐含权力这样的理论。这一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发展。国际法院则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指出了隐含权力理论适用的限制。这有利于保持国际法体系特别是联合国体系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总干事蒋明君主编的《生态安全:一个迫在眉睫的时代主题》于2011年4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2010年12月2-5日,亚洲政党国际会议(ICAPP)、柬埔寨王国政府、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IESCO)、联合国大学、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在柬埔寨金边市共同主办了第六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与首届世界生态安全大会,来自90多个国家的120多个政党、议会、政府和国际组织代表团共100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出台的历史背景主要是:跨国有组织犯罪在全球呈日益猖獗之势;跨国有组织犯罪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跨国有组织犯罪不可能在国内一级加以解决;有关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国际法律文件的制定为《公约》构筑了基本框架。《公约》的立法突破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国际合作的力度;首次规定了法人的刑事责任;国际犯罪的主体类型得以拓展;普遍管辖原则获得进一步发展;创制并发展了时效延长制度、引渡程序简化制度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强化了预防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世界潮流中的中国与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国际秩序的深刻变化,突出地表现为联合国的建立及联合国与美国的关系。尽管联合国维持世界和平的作用相当有限,但其权威性越来越普遍和有效。当今世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已经不能象20世纪初的西方列强那样一统天下。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趋于增大。推动国际秩序变迁的深层动力是民族解放运动、多极化、和平与发展、全球化等世界潮流。中国是世界潮流发展和国际秩序变迁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世界潮流发展和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它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积极作用将越来越有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